洛克绅士教育之探究摘要:英国“绅士教育”思想与法国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德国的理性主义教育思想并称为近代欧洲三大教育思想,它是文艺复兴以来出现的一股教育思潮。
“绅士”及“绅士教育”的含义在各个时期并不完全相同。
洛克是绅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在《教育漫话》一书中论述了体育、德育和智育思想,形成了完整的绅士教育思想体系,本文着重研究洛克绅士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探讨洛克绅士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以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洛克绅士教育启示一、绅士教育的起源与发展绅士教育思想起源于古希腊的雅典教育,它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良好公民。
良好的内涵包括基本的文化素质、发达的智力、广博的兴趣、一定的政治敏感性等。
雅典的公民教育本质上类似于培养绅士。
作为绅士,首先他是公民,必须有良好的行为,此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德行,比如:品德,聪慧,坚强,勇敢等。
所以绅士是既有德行,又有理智并且能干的公民。
[1]“绅士”在英国早就出现,但早期的“绅士”是与封建贵族相联系的。
在15世纪,绅士首先的和主要的含义是指国王、王后、公、侯、伯、子、男等五爵。
而绅士一词最早在教育领域是由法国16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Montaigne)提出。
据王晓华老师在《断裂中的传统》一书中介绍,蒙田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健康、举止得当、具有纯洁情操、高尚道德和判断能力的善于处理实际事务的社会活动家,他将这类人称为“绅士”。
[2]这一教育思想传人英国后得到极大发展。
15世纪许多教育家都从事“绅士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并出版相关著作,如汉弗莱(Isurence Humphrey)的《论贵族》、克莱兰德(James Cleland)的《年轻贵族学校》和皮吉姆(Heny Peacham)的《完美绅士》等。
但是这一时期的绅士教育实际上是指封建贵族子弟的教育。
[3]真正使具有近代意义的“绅士教育”理论系统化的是17世纪的弥尔顿(JohnMilton)和洛克。
17世纪中期,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王室贵族的矛盾日益激化,他们随着经济力量的日益壮大而成为绅士阶层的主体。
在此背景下,弥尔顿在他1644年发表的《论教育》一文中对教育的目的提出新看法,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将资产阶级的“高贵和文雅的青年”培养成为绅士。
他说“我认为完善的、高贵的教育就是培养人在平时和战时能公正地、熟练地、高尚地履行其公私职责的那种教育”。
这一思想为洛克所继承,并在他1693年发表的《教育漫话》一书中全面阐述了他的“绅士教育”思想,专门探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子弟的教育问题。
洛克明确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绅士,“因为一旦绅士受到教育走上正轨,其他的人自然很快就能走上正轨了。
”[4] 18世纪,它曾在英国被奉为新型学校的办学宪章,直到今天,无论是在英国学校品德教育的课程PSHE(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中、家庭的餐桌礼仪教育和爱心教育中还是公学为贵族子弟有意创造的艰苦环境中,我们都能见到洛克绅士教育思想的深深烙印。
二、洛克的绅士教育(一)洛克简介洛克(J. Locke,1632-1704),17 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堪称绅士教育的集大成者。
他的教育思想以及其名著《教育漫话》为英国绅士教育勾勒了图景,并为各国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提供了思想素材。
在洛克看来,绅士应当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4 种品质,这种绅士不仅要养成符合其身份的德行和礼仪,通晓事故,举止文雅,是能够出入上流社会的风度翩翩的“君子”,还要具有智慧和学问,博学多才,务实进取,是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勤奋干练的“事业家”。
[5]由此可见,培养这种特殊的社会上层人物也就是绅士,是洛克想要追求的最终目标。
(二)洛克绅士教育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5]1、洛克的绅士教育是绅士人数增加的具体体现在英国贵族中,绅士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团体。
在17-18 世纪,人们依靠后天自己的奋斗和努力就能成为其中一员,这当然不单单是依靠自己的先天和后天优势。
到后期,封建贵族们的不断衰落,这些靠自己不断的努力而成长起来的新资产家,自然而然地加入了这一行列,从而增加了英国绅士的人数。
2、洛克的绅士教育是绅士社会责任的体现英国的贵族担负着国家和社会给予的重任,因此他们必须接受一种特殊的贵族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出社会精英和政治精英。
“绅士风度”的形成是融合了各个阶层的某些价值观而形成的,并以贵族精神为基础;它还是英国民族精神的外化。
而且,洛克提出的系统的“绅士教育”正是当时那种社会风气的表现。
3、洛克的绅士教育是时代的客观要求洛克认为,这些靠自己不懈努力奋斗成为绅士的新人,他们必须具备一些符合上流社会的要求,比如说知识、技能和良好的修养、言谈举止。
而且他们还应该具有坚定的意志和强壮的体格。
从17世纪初到60年代,清教徒控制着整个英国,社会风气是浮华的,这显然与洛克提倡的节俭、勤勉等不相符合,因此洛克所说的“绅士教育”是回击了当时这种社会上存在的浮华风气。
(三)洛克绅士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1、身心健康教育“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洛克非常重视体育,体育锻炼能使得孩子的身体无比强壮,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洛克对儿童的身体保健方面也提出自己的建议,这包括了平时的健身、穿着、食物、休息等方面,他给出了极为具体的建议,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忍耐劳苦,不要娇生惯养。
”[4]在着装方面,洛克强调不要让儿童穿得过暖,以锻炼他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从而经得起严寒酷暑的考验;在行为方面,洛克提倡儿童要坚持锻炼。
他极为重视可以磨炼儿童意志的一切户外活动,这也可以使儿童的身体更强壮。
洛克重视儿童身体的健康,这一主张体现了其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并且在当下这一建议和主张仍有可借鉴之处。
2、德行和礼仪教育所谓德行,即以服从理性、自我克制为基础。
洛克认为一个人必须能克制自己的欲望,感性要无条件地服从理性,这也是一个绅士必须要具有的非常重要的品质之一。
他极力强调理智一定要高于欲望,并且阐明了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在他看来,“一般人教养子女有个巨大的误区,就是对“精神在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没有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
[4]这一点没有及时加以充分的注意。
洛克对那些表面上是爱孩子,然而实际上却害了孩子的家长,发出了很好的忠告。
他通过自己对溺爱的分析,并总结了这方面丰富的经验,对后人都有很深的启示。
3、智慧和知识教育洛克认为,在他提出的绅士教育中,德育第一,智育第二。
他认为,智育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无非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发展学生的智力。
所以,德育和智育相比,德育更为重要。
同时,洛克在教学方法方面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
首先,洛克十分反对教师对儿童进行灌输式的方法,认为教师一定要循循善诱。
其次,洛克还主张教学要一步一步地进行,而且每一步要连接紧凑,每一步的任务要适中。
再次,洛克主张因材施教。
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特性,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根据这种独特性和差异性来进行,这与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的主张是一致的。
(四)洛克绅士教育思想的进步性洛克主张的教育具有实用性,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6]1、充分肯定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具有反封建性洛克在哲学上提出“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最初是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来源于后天的经验,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巨大的作用欧洲大陆当时盛行理性主义,主张“天赋观念”,认为知识、道德都是由上帝之手印入人心的洛克的“白板说”有力地冲击了当时的“天赋观念论”“遗传决定论”等封建思想,为资产阶级政治平等、教育民主、教育普及提供了理论依据.2、对儿童的教养随着年龄增长从紧到松洛克认为自由与放纵对儿童没有好处,从幼年开始就要对儿童严格教养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老师,在儿童幼小的时候缺乏判断力、不能明辨是非对错,这就需要父母用长辈的威严教育他,指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严格要求他们克制欲望,忍耐劳苦,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美德,长大后他们拥有理性思维,可以逐渐放松对他们的管教。
3、及早教育,养成良好习惯洛克极其重视早期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一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人在各种年龄阶段有各种不同的欲望,小时候哭泣以求想要的东西和长大成人想喝酒其实是不同年龄阶段的欲望,其实两者性质是一样的,但是父母认为后者是不台理的、堕落的表现,其实儿童成年后种种不合理的表现都应追溯到幼年时期,一个好的行为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
4、家庭教育优于学校教育符合当时社会状况洛克认为培养绅士的途径只有通过家庭。
首先,当时的学校教育以脱离生活实际的古典主义与神学为主,教学方法机械,学不到实用的知识;其次,学校的学生成分复杂,良秀不齐,绅士容易受教养不好的孩子的影响;最后,学校学生人数多,教师很难进行个别辅导,不利于因材施教。
洛克所倡导的家庭教育思想迎合社会发展趋势,对英国的教育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种绅士教育的内容和目的,体现了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升的高要求,既需要内在的知识和德行来装备自己,同时又包含外在的举止言谈等礼仪规范,这与近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人的全面发展”一脉相承,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教育规律使然,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必然对人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举止文雅”“风度翩翩”“博学多才”以及“求真务实”顺应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这些词汇不仅仅包含着某种规范,更意味着作为文明人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重要转变。
因此,绅士教育体现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演进。
[8]三、绅士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启示绅士教育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为英国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发挥了重大作用。
虽然在当时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洛克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使得他的教育观点也存在众多不足和局限。
例如,他提出的绅士培养计划是针对上层社会子弟,以聘请家庭教师的方式进行,这样和平民教育有了明显的区别,该说法带有当时严重的阶级意识,在今天教育普及化和民主化潮流下是应加以否定的。
但在具体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内容和方法上有许多东西是符合人类认识规律的,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可以给人们深刻的启发。
其育子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我国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首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绅士教育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利,坚持认为教学方法必须考虑儿童的特殊需要、兴趣和能力。
洛克根据自己对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观察和研究的成果,精辟地论述了教育儿童的具体方法,认为教育应该首先仔细研究儿童的天性和才能,并尽量使其天性得到发展。
我们的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受到相应的培养,使个人潜能得到相应的开发和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与完善。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绅士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权利,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并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鼓励其好奇心、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