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一ppt课件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九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 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郁达夫《故都的秋》
春女善怀 秋士易感
1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2
设疑自探
1.本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营造了 怎样的意境? G1 G4 G3 2.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分别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G2 G3 G5 3.本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4
变式训练(A级抢答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A )的思想感情?
A 思念故乡
B 壮志难酬
5分
15
变式训练(A级抢答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7
变式训练(A级抢答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A)的思想感情? A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 B对官场生活无限厌恶
5分
18
变式训练(A级抢答题)
G6 4.本诗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在表达情感上各有何作 用? G4 5.本诗的主旨句是哪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G1
3
设疑自探
自探提纲 1.本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营造 了怎样的意境?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 要分析。 自探要求: 1.用心思索,激情投入。 2.注意结合文本进行独立探究,将思考成果简单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A )的思想感情? A 怀才不遇,漂泊无依 B 热爱生活,追求幸福
5分
16
变式训练(A级抢答题)
敷浅原①见桃花
刘次庄
5分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
绘屋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B )的感情和志趣? A怀才不遇的苦闷和飘泊无依的感伤。 B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2.其他同学接着讨论,为补充和点评做好准备。讨 论完毕后,小声诵读课文,体悟文本内涵。
6
解疑合探
题号
1
2
评价小组 G2
G3
1.以10分为总分,先打分,接着陈述打分理由。标示关键词 并补充内容,不超过2分钟。
2. 声音洪亮,充满激情,神态自然, 大方得体。 3.评价字迹是否工整,思路是否清晰,答题是否全面规范。 4.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做好笔记,及时补充和质疑。
标注整理,做好小组讨论的准备。
4
解疑合探
• 讨论要求: • 1.根据自探情况,就个人的自探所得在小组
内互讲互学。遇到有难度的问题也可小组 间交流。 • 2.组长认真负责,简要整理答案,全力帮扶 组内同学,确保——人人参与,激情高效。
5
解疑合探
展示分工:
题号
1
2
展示组
G6
G4
展示要求:
1.行动迅速,工整认真,条理清晰,要言不烦,分 条列点,规范作答。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A )的思想感情?
A热爱祖国
B厌恶战争
5分
19
变式训练(A级抢答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5分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0
链接高考
答题步骤:
①找出意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11
高考试例
(09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 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 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 析。
(2)【解析】考查诗的思想情感,要注意结合第三、四 句具体诗句分析。作诗歌题,一是要注意结合诗歌分析, 二是要明确答题思路,三是要注意诗歌注释的提示作用。 分析“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 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 准确表述。 参考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 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 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7
质疑再探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 一番长进”
——清.陈宪章
质疑无限,思维无穷
8
运用拓展
2017高考考纲: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9
链接高考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 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 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12
高考试例
(1)【解析】考查意境形象,注意点出意象,分析 画面要注意时间、地点、总体特征。分析本题的寓 意,一定要注意注释(“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的提示作用。 参考答案: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 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13
高考试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A )的思想感情? A思念家乡和亲友 B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20
变式训练(B级)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 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 便把家小安顿在鄜(Fū)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 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 《春望》写于次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