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胶路(墨水河桥至西外环)路面工程施工总结胶州市(墨水河桥至西外环)路面工程项目经理部一、工程概况1、工程说明:1、工程说明:胶州市潍胶路(墨水河至西外环段)连接高密市和胶州市,位于高密市和胶州市交界处的胶北镇杨家村、邰家村。
道路西起潍胶公路墨水河桥头,自西向东穿过杨家村和邰家村,东至北外环和西外环交叉口,长约1.75km。
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5年,设计速度:80km/h。
道路为一级公路,路面24米。
现阶段具体划分如下:3.75米硬路肩(兼作非机动车道)+3.75车道+4.25米车道+0.5米的双黄线+4.25米车道+3.75米车道+3.75米硬路肩(兼作非机动车道)2、主要技术标准:公路等级:一级公路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6m-38m路面宽度:24m道路路面设计荷载等级:BZZ-100型标准行车道宽度:3.75m二、技术力量的配置为使本工程能顺利实施,现场设立项目部,对工程进行全面管理,实施安全生产、质量控制和文明施工,针对本工程质量要求高,工程量大,工期较短的特点,组织了一支专业工程师齐全、施工经验丰富的项目班子。
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计划完成情况工期为60个日历天依据招标文件中给出的工程数量和我单位计划在本工程中投入的资源设备,以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工期为前提,运用网络技术,统筹兼顾,合理进行工期安排。
在保证施工安全、工程质量的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挖掘机械设备潜力,充分发挥企业综合优势,确保在计划工期内完成施工任务。
以组织流水施工、均衡生产为基本方法。
优化施工方案,采用先进设备、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攻克重、难点工程。
四、工程管理:1、技术管理:(1)、实事求是、科学的做好试验工作配备了具有多年试验经验的试验工程师,配置了先进的试验机械。
建立健全工地试验室各种制度,并上墙标示,专业人员操作熟练,能够按照各种制度及规范完成各种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所有的原材料凡进场的都会同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各种检测频率达到规范及设计要求。
(2)、认真做好测量工作测量工作严格按照现行的施工规范(如《工程测量规范》、《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国家一、二等级水准测量规范》)中的有关规定要求执行,认真贯彻落实测量双控制,公司精测队、项目经理部测设的定位桩、控制桩、中桩、水准点等,工程队进行复测并上报测量成果;工程队测设的定位桩、经常置镜的中桩,经理部定期进行复测成果;工程队测设的中桩、边桩、护桩、临时水准点由不同的主测人复核或用不同的测设方法进行复核,未经双检的桩位、水准点不得投入使用。
2、物资、机械管理由于工程材料费占工程总价的比重特别大,项目物质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生产经营结果。
我合同段在物质管理方面主要采取了几点做法。
第一、编制材料采购计划,各种施工材料严格按照材料计划进行采购调配。
第二、工程主要材料、特殊材料全部实行招标采购法,增加材料采购透明度。
根据同等质量比单价、同等单价比服务以及低价中标原则确定材料供应商。
该办法即保证了材料质量,又可降低工程成本。
第三、对非招标采购的零星材料,工程开工前,由经理部材料人员逐一调查各个购买点和购买单价,汇总列表并定期复查;对材料人员购料时,须经理部签字同意后方可购料,同时审核购料单价、数量。
第四、严把材料质量关,所有的原材料进场都必须由实验室会同监理工程师取样,对于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予进场。
第五、建立施工机械台帐,掌握机械动态,根据施工生产需要合理调配使用,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3、临时设施施工完成后,彻底清理驻地及施工现场,做到了文明施工,文明撤点,没有给当地留下任何垃圾,防止了污染农田、河流。
4、安全的管理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把落实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
安全是施工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我部始终把安全工作做为重中之重来抓,在安全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安全管理形成了从项目经理、副经理、安质部、施工队齐抓共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职责明确层层落实的网络格局。
以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项目安全生产负全责,由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主抓,安质部专门负责,相关人员协助指导监督,各专业施工队严格按照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作业,安全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加强电工、电焊工、机械操作等主要特种工种的实际操作知识培训,把安全知识灌输到每个施工人员中去。
同时以用电安全为重点,翻箱倒柜、举一反三,进行了多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对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环节进行检查,检查死角。
对检查出的问题,逐项落实,责任到人,及时整改,使安全各种制度真正的落到实处。
(3)、加强安全知识宣传和检查张贴现场安全文明生产宣传标语、图片,重点作业区设置了安全防护措施与标志,同时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加强安全工作,对上工地不戴安全帽、赤膊、穿拖鞋、特殊工种不持证上岗的违章现象经常进行检查,并以队为单位每周进行考评,根据考评结果进行相应的奖罚。
这样增强了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5、质量管理与体制成立了质量自监体系,建立质量自检台帐,对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和管理,开工前项目经理部、施工队、班组逐级签定质量责任书。
同时根据各工点的实际情况编制了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创优规划,明确了质量目标。
为更规范的对每一施工环节进行控制,还制订了《质量管理奖惩办法》。
在施工中,以规范为标准,以管理为龙头,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编制作业指导书,制定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以确保有章可循规范施工。
在技术控制方面,制定了《技术管理细则》,由总工程师负责,检查督促制度的落实,每月进行一次的安全质量大检查。
同时我们施工过程中严把“三关”:①严把图纸关。
用于现场施工的图纸,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复核审核,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并按照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管理,加盖受控章后由项目总工程师签发执行。
未经复核、审核的图纸,不得用于工程施工。
②严把测量关。
制定切实可行的测量方案,经项目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后实施。
控制测量由项目部工程部实施,并对控制导线网定期复核。
施工放线由施工队技术室负责,项目部工程部复核。
③严把试验关。
建立工地试验室,配齐满足施工需要的人员及仪器。
按照要求做好工程的有关实验工作,为技术工作提供依据。
对进入工地的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检验试验,杜绝不合格的材料及半成品使用到工程中去。
规范及技术管理工作,杜绝由于管理的随意性造成的技术失误。
施工作业严格执行施工工艺细则及相关的操作规程,以规范、标准的作业确保技术措施的有效落实。
加强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的联系,在施工技术方面得到广泛的合作与支持,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试验室为重点,由总工直接负责,现场料场、预制场及搅拌站实行“承包式”管理,材料检验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抽检频率均满足要求,对隐蔽工程,进行特别检查,将其做为一个重要工序进行,并保证记录齐全,在监理工程师同意的前提下进行下一道工序,对有工程质量问题的一经发现立即整改,并将整改意见反馈。
6、竣工资料整理:根据业主有关竣工文件整理办法的文件同通知,现已开始着手进行竣工文件整理。
五、各种施工工艺简介1总体施工方案按照施工图纸,按照总体施工顺序:前期准备→基层施工→透层施工→下面层施工→粘层施工→上面层施工→交通及附属工程施工→竣工验收,进行施工。
1.1面层施工顺序沥青砼路面施工顺序:拌合机安装调试→施工准备→混合料拌合→混合料运输→利用摊铺机摊铺沥青混合料→压路机碾压→自检→交验。
1.2基层施工顺序拌合机安装调试→施工准备→混合料拌合→混合料运输→利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压路机碾压→覆盖→洒水→养生→自检→交验。
2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2.1总体施工方案首先根据图纸对原路路况进行调查,根据设计图纸,确定病害位置,然后进行底基层、基层、面层的铺筑施工;最后进行交通附属设施的施工。
2.1.1路面结构形式2.1.1.1本路段路面面层采用两层式普通沥青混凝土结构,为细粒式普通混凝土上面层和中粒式普通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基层采用两层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砂砾。
上面层采用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下面层采用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基层采用16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采15cm用水泥稳定砂砾。
2.2.2施工流向顺序2.2.1路面工程2.2.1.1基层2.2.1.1.1施工准备底基层、基层水泥采用32.5#复合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大于3小时,终凝时间6小时以上的水泥;石子采用当地合格的石子。
水采用经检测合格的施工用水水源,采用实验符合要求的碎石。
以上原材料经取样试验检测合格,拟定供货厂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备料于拌合站储料场,进场的材料在监理工程师在场的情况下,取样进行试验检测,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施工。
2.2.1.1.2水泥稳定混合料组成设计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及《公路工程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对路面基层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
通过试验,选择既满足规定质量标准,设计文件规定指标,又符合实际施工条件的混合料各种原材料最佳掺量的配合比,提交监理工程师批准,用于工程施工。
混合料设计步骤为:取原材料,通过筛析试验,确定改善其颗粒组成符合规定范围所需掺入的中、粗砂的最佳比例。
其混合料颗粒组成范围符合设计要求。
按试验规程规定,做十三个不同水泥剂量混合料的重型标准击实试验,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按规定的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量的试件应有的干密度。
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到的干密度制备试件,每一种水泥剂量的试件作强度试验时,作为平行试验的试件不少于9个。
试件在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养生6天,浸水1天,作无侧限抗压强度。
2.2.1.1.3计算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
根据要求的强度标准,选定合适的水泥剂量。
此剂量下的试件室内试验结果的平均强度应满足:R≥Rd/(1-ZaCv)Rd——设计抗压强度Cv——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Za——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而变的系数,取Za=1.2822.2.1.1.4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2.2.1.1.4.1混合料拌和混合料采用500t/h稳定土拌和设备集中厂拌。
拌和前,由试验室按设计混合料组成配合比计算,分别调整各料仓进料电机计量转速,符合要求后,进行试拌。
拌和的混合料色泽要均匀,无灰条、灰团,并取其混合料测定其含水量、水泥剂量,筛析其各种集料的配比情况,满足要求后,记录各料仓电机计量转速值,作为以后拌和生产的控制依据。
在以后的混合料拌和过程中,要根据当天气候情况及运距,适当加大拌和用水量,一般1~2%,以补偿混合料在贮存、运输和摊铺、平整过程中的水份蒸发,具体由现场试验确定,混合料出厂前,要按照规定频率或监理工程师指示,对混合料随机取样检测其含水量,水泥剂量和颗粒组成情况,满足要求后方可运输出厂,当不符合要求时,停机查明原因及时调整,直至满足要求后,方可重新拌合运输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