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实务案例考点总结2A320030施工质量控制2A320031掌握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教材内容:一、灰土地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一)材料质量控制1.土料:应采用就地挖土的豁性土及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土内不得含有松软杂质和腐殖土;土料应过筛,最大粒径不应大于15mm。
2.石灰:用Ⅲ级以上新鲜的块灰,使用前1-2d消解并过筛,粒径不得大于5mm, 且不能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粒和其他杂质。
(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1.铺设灰土前,必须进行验槽合格,基槽(坑)内不得有积水。
2.灰土的配比符合设计要求。
3.灰土施工时,灰土应拌合均匀。
应控制其含水量,以用手紧握成团、轻捏能碎为宜。
4.灰土应分层夯实,每层虚铺厚度:人力或轻型夯机夯实时控制在200-250mm, 双轮压路机夯实时控制在200-300mm。
5.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柱墩及承重窗间墙下接缝。
上下两层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cm。
6.每层的夯实遍数根据设计的压实系数或干土质量密度现场试验确定。
二、砂和砂石地基施工质且控制要点(一)材料质量控制砂宜选用颗粒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砂或粗砂,当选用细砂或粉砂时应掺加粒径20-50mm 的碎石,分布要均匀。
(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1.铺筑前,先验槽并清除浮土及杂物,地基孔洞、沟、井等已填实,基槽(坑)内无积水。
2.人工制作的砂石地基应拌合均匀,分段施工时,接头处应做成斜坡,每层错开0.5-lm。
在铺筑时,如地基底面深度不同,应预先挖成阶梯形式或斜坡形式,以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施工。
三、强夯地基和重锤夯实地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施工前应进行试夯,选定夯锤重量、底面直径和落距,以便确定最后下沉量及相应的最少夯实遍数和总下沉量等施工参数。
试夯的密实度和夯实深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2.基坑(槽)的夯实范围应大于基础底面。
开挖时,基坑(槽)每边比设计宽度加宽不宜小于0.3m,以便于夯实工作的进行,基坑(槽)边坡适当放缓。
夯实前,基坑(槽)底面应高出设计标高,预留土层的厚度可为试夯时的总下沉量加50-100mm。
夯实完毕,将坑(槽)表面拍实至设计标高。
3.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记录工作,包括检查夯锤重和落距,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检查夯坑位置,按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每夯的夯沉量等,对各项施工参数、施工过程实施情况做好详细记录,作为质量控制的依据。
四、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一)材料质量控制1.粗骨料:应采用质地坚硬的卵石、碎石,粒径应用15-25mm。
卵石不宜大于50mm,碎石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大于2%。
2.细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的中砂,含泥量不大于5%,无垃圾、泥块等杂物。
3.水泥:宜用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使用前必须查明品种、强度等级、出厂日期,应有出厂质量证明,复试合格后方准使用。
严禁使用快硬水泥浇筑水下混凝土。
4.水:自来水或洁净的自然水。
5.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分批随机抽样、见证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钢筋笼制作与安装质量控制1.钢筋笼制作(1)钢筋笼宜分段制作,分段长度视成笼的整体刚度、材料长度、起重设备的有效高度三因素综合考虑。
(2)加箍宜设在主筋外侧,主筋一般不设弯钩。
为避免弯钩妨碍导管工作,根据施工工艺要求所设弯钩不得向内圆伸露。
(3)钢筋笼的内径应比导管接头处外径大100mm 以上。
(4)为保证保护层厚度,钢筋笼上应设有保护层垫块,设置数量每节钢筋笼不应小于2组,长度大于12m的中间加设1组。
每组块数不得小于3块,且均匀分布在同一截面的主筋上。
(5)钢筋搭接焊缝宽度不应小于0.7d,厚度不应小于0.3d。
搭接焊缝长度HPB235级钢筋单面焊8d,双面焊4d;HRB335级钢筋单面焊10d,双面焊5d。
(6)环形箍筋与主筋的连接应采用点焊连接,螺旋箍筋与主筋的连接可采用绑扎并相隔点焊,或直接点焊。
2.钢筋笼安装钢筋笼起吊吊点宜设在加强箍筋部位,运输、安装时采取措施防止变形。
(三)施工过程质量控制1.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1)成孔机具就位平整垂直,护筒埋设牢固垂直,保证桩孔成孔的垂直。
应防止地下水位高引起坍孔,应防桩孔出现严重偏斜、位移等。
(2)护筒埋设护筒内径要求:回转钻宜大于100mm;冲击钻宜大于200mm。
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20mm。
(3)护壁泥浆和清孔用泥浆循环清孔时,清孔后的泥浆相对密度控制在1.15-1.25。
第一次清孔在提钻前,第二次清孔在沉放钢筋笼、下导管后。
(4)混凝土浇筑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必须保证底端能埋入混凝土中0.8-1.3m,以后的浇筑中导管埋深宜为2-6m。
同一配合比的试块,每浇筑50m3必须留置一组试块,且每根灌注桩至少留置一组试块。
2.套管成孔灌注桩拔管速度:锤击沉管时应为0.3-1.Om/min;振动沉管时,预制桩尖不宜大于4m/min, 活瓣桩尖不宜大于2.5m/min。
●教材案例:【案例2A320031-1】1.背景某建筑公司施工的15层综合楼工程,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基础。
其主楼部分有99根桩,每个直径1.Om;裙楼部分共有23根桩,每根直径0.5m。
桩长为47m,设计要求桩顶浇筑高度不能低于设计标高0.5m。
施工要求采用黄河钻,正循环泥浆护壁钻孔,导管水下来浇筑混凝土。
场地土层状况自上而下分别为:①填土,未经夯实的亚勃土,厚度为2-4m;②淤泥,高压缩性,软流塑状,厚度为2-4m;③淤泥质土,高压缩性,软塑,厚度为3-5m;④可塑性黏土及少量砂层;⑤地下水层,埋深约2m。
施工时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开挖检查,2根桩挖至-7.5m桩顶设计标高处无混凝土,其中一根在-13m处,另一根在-11.7m 处遇硬物。
事件二:有5根桩的混凝土养护试块强度不合格,经对桩体钻芯取样检测,桩体混凝土实际强度均满足要求。
事件三:另有1根桩的混凝土标准养护试块强度和桩体钻芯取样检测强度均不合格,但静荷载试验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2.问题(1)事件一中桩顶未达设计标高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处理?(2)事件二中5根桩应如何处理?(3)事件三应如何处理?3.分析与答案(1)桩顶未达设计标高的原因有:①由于所浇筑的混凝土不断上升,混凝土面以上的泥浆不断被挤出孔外,使所剩的泥浆变稠甚至形成泥团,受到侧边钢筋笼的阻滞,上升的混凝土难于进入混凝土保护层内,形成大体以钢筋笼为边界的假桩侧壁,这时测得的混凝土面标高为假标高;待浇筑完混凝土后,初凝前混凝土内侧压力增加,它与桩壁间的侧压力差会使混凝土又挤入保护层,使混凝土面和标高下降。
②导管埋入混凝土太深,拔出后造成混凝土顶面下降。
③混凝土的侧压力大于淤泥孔壁压力,使混凝土挤向四侧,形成鼓肚使混凝土顶面下降。
处理方法:挖除桩顶积土,支模板接桩至设计标高。
分析: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必须保证底端能埋入混凝土中0.8-1.3m,以后的浇筑中导管埋深宜为2-6m。
(2)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第8.0.5条规定,可按合格桩验收。
分析:第8.0.5条规定:主控项目必须符合验收标准规定,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直至符合要求,一般项目应有80%合格。
混凝土试件强度评定不合格或对试件的代表性有怀疑时,应采用钻芯取样,检测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可按合格验收。
(3)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第5.0.6条规定,应予以验收。
分析:当建筑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理:1 经返工重做或更换器具、设备的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
2 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应予以验收。
3 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可能够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
4 经返候船或加固处理的分项、分部工程,虽然改变外形尺寸但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可按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
【案例2A320031-2】1.背景某中学实验楼,室外楼梯间的楼面梁和楼梯平台梁的一端由3根独立柱支承,另一端支承在实验楼阶梯教室外山墙内,室外楼梯及门斗3根独立柱基础属于非采暖基础,而阶梯教室外山墙基础属于采暖建筑基础。
由于冻胀不均匀,致使阶梯教室外山墙开裂。
检查发现施工单位在施工准备阶段未对设计图样进行认真审读,也未确定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及作业的指导书。
2.问题(l)简要分析造成山墙开裂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2)简述图纸会审对项目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3)特殊过程控制应符合哪些规定?3.分析与答案(1)设计不当,在采暖与非采暖建筑之间应设防冻胀变形缝。
当室外独立柱基周围土体遭受冻结后,与柱基紧紧冻结在一起,在土的切向冻切力作用下,把柱基往上抬,因而柱子也往上顶,造成山墙开裂。
处理措施:在门斗墙与阶梯教室外山墙之间设置防冻胀变形缝。
同时,将独立柱基周围的冻胀土挖除,回填砂或砂石等非冻胀性材料,以消除冻切力作用,避免再遭冻害。
分析:根据背景材料,运用变形缝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2)设计图样是施工单位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
为了在施工前能发现和减少图样的差错,及对图样审读的偏差,项目技术负责人必须主持对图样的审核,并应形成会审记录。
分析:图纸会审的必要性。
——《施工项目管理》P150(3)特殊过程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在这些工序或部位上应设置质量控制点,事先分析影响质量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便进行主动的、预防性的控制。
特殊过程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对在项目质量计划中界定的特殊过程,应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进行控制。
②对特殊过程的控制,除应执行一般过程控制的规定外,还应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专门的作业指导书,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③凡列为特殊过程控制的对象,必须在规定的控制点到来之前通知监理工程师派员到现场监督、检查,未经监理工程师认可不能越过该控制点继续活动。
分析:——《施工项目管理》P151-P153。
【案例2A320031-3】1.背景某建筑公司承建本市一写字楼工程,总建筑面积54394m2,结构形式为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基础类型为静力压桩(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基础,主体建筑地下2层,地上26层,建筑檐高89.4m。
该中心(东楼)工程与西楼工程连成一体,该工程具有独立的交通体系、设备系统及完善的配套设施。
为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单位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加强项目质量控制。
2.问题(1)试述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观点。
(2)在进行该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中,为确保工程质量,该施工单位应采取哪些主要对策?(3)静力压桩(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是什么?3.分析与答案(1)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全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全体人员同心协力,综合应用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经济合理地开发、研制、生产和销售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管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