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公路设计说明

农村公路设计说明

精品整理设计说明1.0 概述为了加速地方公共交通发展步伐,振兴地方经济建设,洪泽县交通运输局决定在2016年对高良涧镇(共5.34km)、共和镇(共9.64km)、仁和镇(共21.13km)、万集镇(共3.44km)、岔河镇(共25.27km)、黄集镇(共0.50km) 及老子山镇(共0.46km)镇村公交道路进行提升改造,主要改造道路20余条,总里程约75.78km。

洪泽县2019年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明细表(岔河镇)1.1 任务依据1、洪泽县交通运输局提供的《2016年度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计划表(洪泽县)》。

1.2 遵循、参照的规范、规定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

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9、《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0-04-2007)。

10、《公路污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6)。

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 F50-2011)。

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

13、《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2009)。

14、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施工指导手册》。

15、《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苏交公【2013】14号)。

16、《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标准指导意见》(苏交公【2013】15号)。

17、《江苏省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2010)。

1.3 设计标准1、设计标准:四级公路,设计速度20km/h;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3、路基设计宽度:6.5m/7.5m;4、设计洪水频率1/25。

1.4 工程概况及主要改造原则本次设计为洪泽县仁和镇及共和镇提档升级的农村道路,共计3条,分别为黄仁线(6.34Km)、余刘线(6.58Km)、共新线(6.58Km)。

黄仁线采用双侧拓宽,拓宽后路面为6m宽,路基宽度为7m,道路改造后均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余刘线K0+000~ K4+070.138段为挖除新建,K4+070.138~ K6+580段为拓宽改造;共新线K0+000~ K4+213段为挖除新建,K4+213~ K6+580段为拓宽改造,余刘线及共新线改造后路面宽为5.5m,路基宽6.5m,路面为水泥混泥土路面。

1.5 测设经过2015年11月上旬,我院进行洪泽县2016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编制工作,接受任务后,我院立即成立了洪泽县2016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设计项目组,并制定详细的工作大纲,组织有关人员展开工作。

项目组在google地图上对所涉及的路线分别进行了布设,并分别对7个镇依次进行了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工作。

项目组收集了洪泽县的镇村公交规划等资料,同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在此基础上进行施工图的编制工作。

2015年12月上旬完成了本项目施工图的编制工作。

2.0 项目自然状况2.1 沿线自然地理条件及对项目的影响2.2.1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1、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洪泽县境内,洪泽县地处江苏省西北部,西依洪泽湖,与泗洪、泗阳隔湖相望,东挽白马湖,与楚州、宝应、金湖水陆相依,南临淮河入江水道,与盱眙毗邻,北濒苏北灌溉总渠,与清浦接壤。

2、地形、地貌本场地地形较平坦,地貌属黄泛冲积平原。

3、地震根据《江苏省地震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中规定,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系数为0.05,拟建公路抗震设防烈为6度。

4、地层路线区位于华南地台扬子准地台苏北坳陷,区域地质资料均为巨厚的第四系所覆盖,基底为下第三系渐新统三垛组泥岩、砂岩。

线路经过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湖积物和上更新统冲湖积物,岩性以灰黄色、褐黄色粘性土为主,局部夹亚砂土。

5、地质构造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公路区域位于中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巨型隆起带与秦岭—昆仑纬向构造带和淮阳山字形东翼反射弧外带相复合的部位。

近场区的构造形态大致以淮阴——响水断裂为界,北西侧为鲁苏隆起带,南东侧为苏北断拗。

苏北断拗在近场区进一步分为涟阜凹陷、洪泽凹陷、建湖隆起等次级构造。

涟阜凹陷内发育一系列北东向断裂,将凹陷切割成几个不对称的次一级宽缓褶皱,自北向南分别为涟北凹陷、大东镇凸起、涟南凹陷、苏家咀突起、阜宁凹陷。

近场区的断裂构造主要以NE向及NEE向为主,并被较新的NW向平移断层所切割。

断裂主要有:郯庐断裂带、淮阴——响水断裂(F1)和陈集——宝应断裂(F2)等。

6、地质构造在勘探孔深度范围内,根据揭露土层的岩性、分布埋藏条件,结合力学性质指标可将该拟建道路沿线勘探深度内土层分为4个工程地质层,其中第一工程地质层又可分为2个亚层。

第①层:耕土,灰色,稍湿~湿,稍密~中密,疏松多孔,表层含有植物根系。

分布不稳定,沿线沟塘、道路和民房附近缺失,厚度0.5~1.2米,平均0.7米,层底标高11.12~14.19米。

推荐容许承载力[σ0]=60KPa。

第①-1层:淤泥质粘土,灰色,流塑,具腥臭味,具触变性,含大量的腐蚀质成分。

分布于沿线沟塘内,厚度0.3~2.2米,平均1.2米,层底标高9.9~13.0米。

推荐容许承载力[σ0]=40KPa。

第②层:亚砂土,灰色~灰黄色,稍湿~湿,下部很湿,中密,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低,中等压缩性,土质不均,夹薄层粉质粘土,层顶标高10.8~13.3米,埋深0.3~2.7米,平均1.4米。

推荐容许承载力[σ0]=120KPa。

第③层:粘土,灰黄色,可塑,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高,最大揭露厚度为8.3米。

推荐容许承载力[σ0]=130KPa。

第④层:亚粘土,灰色,可塑~硬塑,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本次堪察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为11米。

推荐容许承载力[σ0]=240KPa。

7、气候淮阴区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交界区,属亚热带湿润—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季风显著。

气温:年平均气温为14.8℃,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6.4℃,年极端最低气温为-8.5℃。

降水:年总降水量为916.3mm日照:年日照总时数为2012.5小时,比历年平均少75.7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6%。

3.0 路线设计3.1 主要控制点本次设计为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道路平面线形布设时均应顺应现有道路的线形走向,尽量拟合老路的平面线形。

本项目主要控制点包括:沿线交叉口、桥涵。

3.2 平面线形设计根据不同的改造方案对老路线形进行拟合。

3.3 纵断面线形设计设计高程均按老路面高程进行拟合。

4.0 路基设计4.1 路基横断面4.1.1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1)路基宽7.0m,路面宽6.0m,横断面组成为:0.5m土路肩+6.0m行车道+0.5m土路肩。

图4.1 双侧拓宽道路路基横断面图(2)路基宽6.5m,路面宽5.5m,横断面组成为:0.5m土路肩+5.5m行车道+0.5m土路肩。

图4.2 双侧拓宽道路路基横断面图图4.3 挖除新建道路路基横断面图4.1.2 路拱横坡拓宽道路的横坡度为1%,土路肩为横坡4%;挖除新建段行车道路拱横坡为1%(具体新建路段横坡根据现场老路横坡确定),土路肩横坡均为4%。

4.1.3 路基超高及加宽道路全线未设超高及加宽。

4.1.4 路基边坡本项目填方路基边坡坡度为1:1.5,挖方路基边坡坡度为反向1:1.0。

4.2 一般路基设计路基在填筑前应先清除地表杂土及耕植土,厚度按15cm计列。

(1)拓宽段:将拓宽部分下挖至路面结构底以下30cm,向下翻松20cm掺6%石灰土,压实度≥90%,其上回填两层各15cm掺6%石灰土,压实度分别≥92%、≥94%。

其上铺筑路面结构。

(2)挖除新建段(山岔线西段):将原老路路面向下开挖至路面结构底,新建路面结构底部20cm,其上填筑一层20cm6%石灰土,压实度分别不小于93%。

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表临时积水路段,可在路侧开挖临时排水沟排除积水,以方便施工。

4.2.1路基施工工艺1、准备工作(1)原材料试验①石灰:质量需满足III级以上块灰技术指标,石灰要分批进料,做到既不影响施工进度,又不过多存放;石灰进场后须对石灰进行技术指标检测,符合规范要求方可使用。

②土:以就地取材为原则,塑性指数5~20较为适宜,土中不得含有树根、杂草等杂物。

③水:采用一般饮用水或不含油质、杂质的干净水均可。

(2)配合比试验采用检验合格的块灰与素土混合料根据设计文件要求按重量比(石灰:土)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确定石灰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并根据石灰剂量配制灰剂量曲线图,用于指导施工。

(3)机械准备为保证拓宽路段路基提高压实度满足要求,施工必须配制适合的压实机械。

施工段必须配置:平地机、路拌机、压路机(根据拓宽路段的宽度选择型号)。

碾压机械组合一览表2拓宽路段石灰土施工时,建议超宽碾压。

根据拓宽宽度,能使用小型压路机压实的使用小型压路机压实,无小型压实机械操作空间的使用夯实设备夯实,降低分层压实层厚,多层填筑,层层夯实。

3、石灰土施工注意事项(1)含水量控制为最佳含水量±1%,压实厚度为20cm;(2)石灰消解必须按规范实施,消石灰必须过筛,筛孔不大于2cm。

严格控制未消解的颗粒掺入灰土中,以免引起爆裂而影响路基压实度;(3)灰剂量和相应压实度是影响灰土填筑的关键,需通过多组击实试验确定灰剂量和标准击实关系曲线,控制施工压实度;(4)石灰土表层长期暴晒后,会开裂松散。

雨后未完全消解的石灰微粒水化后膨胀,易导致灰土表层松散,因此进行下层施工前要求检查表层松散情况,采取洒水复压或雨后复压的措施。

若松散较严重,应铲除表层松散部分,确保灰土无软弱夹层。

4.2.2 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1)路堤基底为耕植土或腐殖质土时,必须清除表土,并做填前压实处理,具体压实度依据路基填筑设计原则中的不同填土高度的要求标准执行。

(2)位于路基范围内的建筑垃圾、树根、芦苇根、杂草等必须挖除。

(3)路基填筑前,应对填料密度、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掺灰剂量进行测定,压实过程中经常检查土的含水量、掺灰剂量及拌和的均匀性,压实前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之内,压实后应检查填料的密实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路基填筑,必须根据设计横断面,分层填筑、薄层压实,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 填筑至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