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梅里美异域情结之卡门形象解析

梅里美异域情结之卡门形象解析

梅里美异域情结之卡尔曼形象解析中文系0901班于贞贞指导教师:曹海青摘要:梅里美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坛上最富艺术魅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神秘的文化氛围、瑰丽的异域风情,他善于挖掘未经现代文明洗礼的原始生命形态,借以讽刺当时资本主义制度下虚伪的道德与文明。

在其代表作《卡尔曼》中,作者塑造了一位具有野性魅力的波西米亚女郎——卡尔曼。

本文主要是对异域风情下卡尔曼独特的自然美、命运观,以及追求自由的、反抗的性格特征进行探索,以期更深入的研究卡尔曼身上所蕴含的深层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卡尔曼;异域风情;野性;自由;命运引文普洛佩斯·梅里美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虽然为数不多,但别具一格。

其作品中神秘的文化氛围、瑰丽的异域风情、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与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了众多人们的目光,使得梅里美成为了法国十九世纪文坛上最富艺术魅力的作家之一,占领了荣耀的一席之地。

梅里美历来钟爱那种“最不重视人类生活,有最强烈的热情,有最狂放和最坚决的性格,而且有最粗莽的原始偏见的人物”,①他善于挖掘未经现代文明洗礼的原始生命形态,借以讽刺当时虚伪的资本主义文明,作品《卡尔曼》就塑造了一位具有野性魅力的波西米亚女郎——卡尔曼。

本文主要分析波西米亚民族风情下造就的卡尔曼独特的性格特征,以期更深入的研究卡尔曼身上所蕴含的深层的文化意蕴。

1. 梅里美的异域情结普洛佩斯·梅里美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均擅长绘画,由于从小受艺术氛围的熏陶,使得他对文学与艺术充满了热爱。

梅里美兴趣广泛,涉猎颇多,在历史、考古、哲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而且他精通多种语言,除了拉丁语、希腊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英语外,对吉普赛语也很有研究。

尤其是在1843①[丹麦]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5)[M].李宗杰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321.年梅里美被任命为历史文物考察官后,这为他周游列国,广泛的接触各地风土人情提供了机会,也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新颖别致的素材。

梅里美生活的时代主要是法国七月王朝时期,资本主义的新秩序使人们的经济、政治、道德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拜金主义、犬儒主义弥漫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在金钱面前,人们成了奴性十足的庸人。

梅里美作为一个政府小官员,他可以站在政府的边缘来观察这个社会,从而看到了许多与他思想相抵的东西,但是梅里美又不想也不能直接的去揭露它、批判它,所以他只能去到远方寻找素材,通过一系列的外化之民来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七月王朝。

因此梅里美的许多作品中都充满了异域情调。

如作品《马铁奥大义灭亲》就处处浸满了科西嘉岛独特的伦理判决,传达出了“信”、“义”在科西嘉民族之中的重要性。

《塔曼戈喋血贩奴船》就描绘了一幅黑人塔曼戈反抗压迫的悲剧史,揭露和批判了贩卖黑奴的罪恶行径。

《西班牙来信》则以书信的方式将西班牙远近闻名的斗牛传统赋予笔端,让读者真切的领悟到了斗牛这一活动的独特民族魅力以及在这一传统下所造就的英雄人物。

而《炼狱之魂》则描述的是一位西班牙的贵族青年唐璜·德·马拉纳由正直走向堕落,最后又回归人性的过程,作者以其传奇的一生向读者传达了西班牙民众的复仇意识以及宗教的感召力。

《伊尔的美神》描写了爱与美之神维纳斯铜像惩罚了轻薄、戏谑的贵族青年阿尔封斯,以此来捍卫爱情与婚姻的权利的故事。

作品以奇特的“鬼怪报应”的惨烈形式来警世醒梦,告诫人们对于爱情要忠诚。

《卡尔曼》中描写了波西米亚人的性格以及生活习俗,小说主要塑造了一位追求独立自由、敢作敢为的波西米亚女郎卡尔曼,因其形象的成功塑造,使得《卡尔曼》成为了梅里美异域风情中的代表作。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梅里美的《卡尔曼》及同名女主人公的形象,首先要了解一下波西米亚人的历史。

波西米亚“Bohemia”来源于法语“La Bohème”,是十五世纪的时候法国人用来称呼流浪于欧洲的吉普赛人的。

研究表明吉普赛人起源于印度,公元1100年左右向西北部迁移,十五世纪到达欧洲,欧洲人对这些奇怪的、衣衫褴褛的人感到惊奇与不适应,随后许多国家颁布法令勒令他们离开,否则将会下令将他们驱逐出境,在此过程中,许多吉普赛人都受到了迫害,使得吉普赛人成为历史上遭受迫害最严重的民族之一。

到了最后很多行走世界的吉普赛人都聚集在了波西米亚。

不过不同的国家对这个民族又有不同的称呼,英国人喜欢叫他们吉普赛人,法国人叫他们波西米亚人,在西班牙人口中,弗拉明戈是他们的代号,到了俄罗斯,又成了茨冈人,除此之外,阿尔巴尼亚人叫他们埃弗吉特人,希腊人叫他们阿金加诺人,在伊朗又被称作罗里人等。

②作为一个命运跌宕起伏的流浪民族,这些吉普赛人除了身体特征很明显,黑皮肤,眼角上挑,长的又黑又好看,睫毛既密又长,目光能与野兽相比——大胆、狡猾等外,他们的生存以及生活方式也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十五世纪欧洲各种史料,特别是有一本1427年写的法国佚名故事,都有比较详细的描述。

他们漂泊在世界各地,没有固定的住所,没有可以公开承认的稳定职业,没有长久不变的信仰,为了生存,他们只能贩马,当兽医,补锅,甚至做些走私和其他不法的勾当,女人也只能算卦或行乞,正是因为这些历史因素使得吉普赛人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性格特征——独立自由、狡猾敏捷、敢作敢当等。

在西方文学中有许多描写波西米亚民族的作品,而波西米亚女郎更是文学家们乐此不疲的描绘对象,我们耳熟能详的有:普契尼的经典歌剧《波西米亚人》中的咪咪,当然还有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那能歌善舞的吉普赛姑娘艾斯梅拉达,普希金的《茨冈》中的金菲拉等。

作家们赋予了波西米亚女郎浓郁的传奇色彩和浪漫气息,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她们惊艳的外貌、鲜明的个性和另类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成为了自然与野性美的象征,其艺术魅力震撼着世人的灵魂,让人铭记。

而梅里美的《卡尔曼》中卡尔曼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具有不朽的魅力。

作者将波西米亚民族的原始本性注入了卡尔曼的体内,让卡尔曼从内到外都散发着该民族的原始魅力。

卡尔曼身上别具魅力的野性,对人性自然的追崇,对自由的绝对崇尚以及独特的命运观无不折射着波西米亚人的热烈天性。

2. 卡尔曼的独特魅力2.1独特的自然美波西米亚人长期过着漂泊的生活,他们没有祖国,没有法律,拒绝服从文明社会的道德。

作为这个民族的一员的卡尔曼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征,他们以其流露出来的原始自然的、野性的本质来否定虚伪道德观下的资本主义文明。

卡尔曼独特的自然美首先体现在外形上:卡尔曼一反传统女性的娇羞文静、温和美丽的模样,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别具特色的野性美:“她的皮肤虽然柔滑,颜色却很接近黄铜。

眼角上挑,但十分好看;嘴唇略厚,不过线条很好,露出一口比杏仁还白的牙齿。

头发也许有点粗,但又长又黑,像乌鸦的翅膀一样闪着蓝光。

”·“她身上的每一个缺点都伴随着一个优点,对比之下,优点可能更为突出。

那是一种异样而有野性的美,一张脸初时使您惊讶,但却难以忘怀。

尤其是她的眼神既淫荡又凶狠,除了她我从未见过别人有这种眼神。

波西米亚人的眼是狼眼,········”③这些都显示出了最真实的卡尔曼,她没有贵族妇般白净的肌肤,没有薄又红润的樱唇,没有卷曲发亮的金发,这就使得卡尔曼既生动又自然,从穿着上看,卡尔曼的第二次出场更是野性十足:“她穿的红色短裙,露出一双破了好几个洞的长丝袜,纤巧的红皮鞋系着火红的丝带。

她撩开头巾,好让人看见她的肩膀和插在她衬衣上的一大束金合欢。

她嘴角还叼着一朵,款摆腰肢,一步步往前走,活像哥尔多巴养马场的一匹小骡马。

在我的家乡,大家看见这样一个装束的女人都不得不划个十字。

而在塞维利亚,她的身段却博得了每一个人的恭维。

而她则有问必答,媚眼横抛,手叉着腰,其淫荡劲不愧为波西米亚娘们儿。

”④夺人眼球的“红色短裙”,破了洞的长丝袜,嘴角叼的金合欢,走路腰肢款摆,浑然天成的外貌,野性十足的眼神······所有这些特点均与传统女性的相异,在唐·何塞以往的观念中“认为不穿蓝色裙子,肩上不搭着两条辫的就绝对不是漂亮姑娘”,卡尔曼的狂野让见了她的人都在胸前画着十字,但这样的女人不能不让人难以忘怀,这也是卡尔曼独特的魅力所在。

相比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艾斯梅拉达,卡尔曼却似乎是外化的边缘人。

而艾斯梅拉达无疑更符合人们的审美理想,雨果描写道:“她个儿不高,但是她优美的身材亭亭玉立,看起来仿佛很高似的。

她头发略带褐色,但是可以想象在阳光下一定是像罗马妇女和安达卢亚妇女一般闪着漂亮的金光。

她那双小鞋也是安达卢西亚式的,穿着精美的鞋,又小巧又舒适。

她在一条随便铺在脚下的旧式的波斯地毯上舞蹈着、旋转着,每当她转过身来的时候,每当她光辉的形象经过你面前的时候,她那乌黑的大眼睛就朝着你一闪。

······她乌黑的头发,她亮晶晶的眼睛,真的,她真是③[法]梅里美.梅里美小说选[M]. 张冠尧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340.④[法]梅里美.梅里美小说选[M]. 张冠尧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348.一位神奇的妙人儿。

”⑤这些就更反衬出了卡尔曼这一人物的独特与自然。

其次,从她的行事风格上也彰显着卡尔曼独特的野性美,她刚烈果敢,杀伐决断。

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在跟着卡尔曼去了她家后,差点被谋财害命,若不是唐·何塞及时赶到,早已命丧卡尔曼之手,在卡尔曼与何塞的争吵中作者依稀可以看懂她的杀心:“波西米亚姑娘继续用自己的语言和他(唐·何塞)说话,而且越来越激动,两眼充血,闪着凶光,脸也气歪了,还不住的跺脚,看样子,似乎在逼他干什么事,而他却显得很犹豫。

到底什么事,我很明白,因为她一再用她的纤手在脖子下很快的抹来抹去。

我相信大概是要割断一个人的脖子,而我怀疑这个人就是我。

”⑥卡尔曼他们在一次走私中遇到埋伏,同伴雷曼达多腰部中枪,何塞想要营救,但逃跑中的卡尔曼却冲何塞大叫到:“把他撂下,把他撂下!”面对曾经同生共死的伙伴,卡尔曼也可以痛下决心舍弃,足以看出其性格中的果敢决绝,犷悍不羁。

之后为了走私团伙的生存,卡尔曼独自前往陌生的城市开展“生意”,她用美色轻易的就将英国军官玩弄在鼓掌之中,与唐·何塞接头后他们商量着:“这所房子是我的,那龙虾的金币将来也是我的,我牵着他鼻子走。

我要把他带到有去无回的地方。

”“你们一起扑向他,把他抢个精光,最好把他宰了。

”(372)这就是卡尔曼的狠毒之处,不仅要对方钱财,而且还要直取对方性命。

卡尔曼是一朵不折不扣的“恶之花”,她偷窃、走私、杀人、越货,我行我素,独来独往,把文明社会的秩序搅得一塌糊涂,但这并非卡尔曼刻意所为,而是她原始人性的自然流露,是她最原始的一种生存状态,一种完全忠于自我本真的生活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