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纸拼贴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强调指出美术界教学的目的是:“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这可谓是美术教学的指挥棒,其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正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但目前许多美术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美术教学中往往侧重于临摹与课本知识,教学方法单调简便,缺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训练。
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撕纸拼贴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切入口。
一、撕纸拼贴的艺术特点。
所谓拼贴是指要求学生利用某种材料,通过精心构思、设计,根据自己的创意重新拼贴而成的一种绘图技法。
拼贴不是无意识的、随心所欲的乱拼乱画,它也有一个搜集资料和素材创作的过程,因而撕纸拼贴有它自己特有的艺术特点:
1、全面性。
拼贴之前的构思与设计要参与不同画种的多幅画面,是众多画种的综合表现。
在拼贴过程中要运用造型、构图、敷色等技巧于一体,而作品也尽量体现出布局的深邃、色彩的协调,以达到艺术创作的完美。
2、可操作性。
绘图创作过程需要生活素材,寻找生活中的亮点,进行形象思维,激起创作欲望,而后进入构图、设色、修改等步骤,对小学生而言难以入门。
而撕纸拼贴有原始资料,有事物造型,对小学生来说容易操作。
3、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也是激发学生形象思维、发挥创造力的“催化剂”。
撕纸拼贴由于开展新颖,教学时学生特别感兴趣,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也不会产生空白,因而创作欲与学习劲头都非常高。
二、创新思维培养的前奏
根据拼贴的艺术特点,在进行撕纸拼贴的创作之前必须准备充分的素材。
1、教师的课前准备。
随着教育现代化步伐的临近,教师收集素材的途径越来越广,可以从网上收集图片,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
其次,教师可以收集图片、贺年卡等办一个展览,让学生参观领会,积累资料。
我在这方面材料的准备上确实下了一番功夫,先是跑到电子市场买合适的软件,请朋友帮忙下载网上有关拼贴方面的图案,这方面的资料将近120幅。
再利用多媒体逐幅欣赏、讲解,然后挑学生最喜欢的几幅让学生临摹在铅画纸上,对以后的构思作一点铺垫,这种有目的性的欣赏课效果比较好,有些学生看完后能把自已感兴趣的几幅图有板有眼地说出来,印象比较深,对学生在今后实际的拼贴过程中启发比较大。
2、学生的课前准备。
现在生活条件比较好,父母对子女的学习比较关心,也舍得花钱,因而可以让学生去买一些《卡能图画》或动画故事的书,使学生在造型、构图时有个依据。
我在要求学生做课前准备时强调一定要自己动手找,因为现在信息、通信、印刷都比较发达,在学生周围的资料也较多。
比喻说学校里给学生订的《小学生时
代》、《儿童报》,哥哥姐姐用过的美术书等,把看过的旧书报上的有关内容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累积到一定阶段,举行一个班级内的小型展览,让学生们评一评,挑出最好图案,用实物投影投出,大家一起分析、评说,并做下记录,这样的形式学生兴趣也比较高。
3、创作前的联想。
教师预先准备好几十幅前几届学生优秀的撕纸拼贴作品,在上课开始时先让学生们欣赏,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趁热打铁,教师提示学生:“同学们,创作出这么漂亮的作品并不难,只要你们多看画、多思考、多动手组合画面,就一定能制作出一幅幅优美的作品。
”这里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课本画刊,启发他们联想、想象、构思,引导学生有意思地将画与画之间进行联想思考,整体观察,通过分析、比较、概括、加工逐步形成作品的主题,使学生要创作的内容在脑子里有一个清晰的界定。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
我们知道,就小学生而言,创造力是学生根据原有的素材通过变通,再进行富于想象力的集中表现,从撕纸拼贴的特点与创新思维培养的前奏中不难看出,学生在欣赏画时把众多画中好的艺术形象通过变通、概括选取成为自己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又通过自己脑海中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演化成自己作品中的具体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锻炼和发挥。
从两个准备中我们也已经了解到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欣赏的过程中,已经是一个从片面到全面,从局部到整体,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思维过程。
这正如法国艺术家马蒂期所说:“创造始于观看,而观看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
在实际撕与拼的过程中创造力发挥的空间则更大。
学生撕纸的时候,对事物造型的变化更是丰富多彩,有齐头平尾时,有参差不齐的,有胖如肥猪的,有瘦骨嶙峋的,形态各不相同,有些甚至是学生的临场发挥,开始想撕一个动物的造型,撕着撕着走了形倒像另外一个东西了。
有了基本的造型,拼贴时创新思维培养的余地就更大了。
我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印象最深是二00八年的一堂课,当时两个学生合作一幅画,主题是《秋游》,在背景纸的右下角与左边中间已贴了两座山,小山中间有小桥之连,余下的都是蓝蓝的背景有几只游船在水中荡漾,还剩下太阳没有贴上去。
这时两个学生发生了争议,一个说:“我想把太阳贴在右边,表示早晨,突出生机勃勃与游玩的欢乐。
”另一个说:“我想把太阳贴在左边,表示傍晚,突出游玩的悠闲与宁静。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学生一进入角色,他们的创造力就容易发挥出来。
因此每次课结束,学生上交的作品基本上没有一件雷同,这些作品大多内容新颖别致,情节生机活泼,形象千姿百态,充满了童真和稚气。
综上所述,撕纸拼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它给小学生提供了一个无拘无束,可以自由发挥的创作空间,也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