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法知识要点
第五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城乡规划的 实施情况,并接受监督。
《城乡规划法》主要特点
(四)强化了有规划可建设、先规划后建设
第三十条 城市新区的开发和建设,应当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时序,充 分利用现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格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 境,体现地方特色。
于2011年5月25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公布,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 (六章五十五条)
2011难点 2、《省条例》主要亮点及对规划工作的新要求 3、《市条例》主要亮点
《城乡规划法》主要特点
(一)明确了城乡规划在空间规划中的主体地位
《城乡规划法》主要特点
(六)增强了城乡规划实施的严肃性。
新法专门设有城乡规划修改一章,第47条规定了上级城乡规划变更、行政区划调整、国务院 批准重大建设工程等五种可以修改总体规划的情形,除此以外不得修改。第17条还明确了城 市和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并在第47、48条据此明确了不同的修改程序。还明确,控制性 详细规划的修改如涉及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修改的,必须事先修改总体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7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 大常委会表决通过;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七章七十条)
《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 2010年5月28日经浙江省第十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以51票赞成0票反对1
票弃权通过;2010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六章六十九条)
《杭州市城乡规划条例》于2010年12月22日杭州市第十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
《城市规划法》第1条:为了确定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 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制定城市规划和进行城市建设,适应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制定本法。
《城乡规划法》第1条就开宗明义: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 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 本法。
《城乡规划法》主要特点
规划实施注重公众监督:第八条 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及时公布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但是,法律、行政 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 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第五十四条 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依法公开,供公众查阅和监督。
《城乡规划法》主要特点
(三)突出了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规划内容注重公共服务: 第十七条 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 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应当作为城市总体 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
规划编制注重公众参与:第二十六条 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 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 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充分考虑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
《城乡规划法》主要特点
(七)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原来《城市规划法》的罚则基本上都是针对行政相对人的,这次不仅强调对行政 相对人违法行为的处罚,还特别强调行政主体的法律责任;不仅明确了行政主体 的法律责任,还强调了具体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第58、59、60条规定了对政府 不履行规划编制责任或违规编制规划等违法行为的处罚。第64条规定的对违法建 设主体的处罚的力度更大。第62条规定了规划编制单位的法律责任。第68条还授 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违法建筑的强制拆除权。
第二十九条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当优先安排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 建设,妥善处理新区开发与旧区改建的关系,统筹兼顾进城务工人员生活和周 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民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镇的建设和发展,应当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安排 供水、排水、供电、供气、道路、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院、 文化站、幼儿园、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在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不得设立 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第四十二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 外作出规划许可。
《城乡规划法》主要特点
(五)体现了层级管理的思路。
一是延续了总体规划分级审批的制度。 二是强化了规划备案制度。第19、20条和第24条规定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近期建 设规划报上级人民政府备案的制度。 三是相对明确了建设项目分级选址规划管理制度(第36条)。 四是突出了城乡规划监督检查制度,特别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检查。《城乡规划 法》专门设监督检查一章,规定了上级政府及规划部门的监督检查权、地方人大 对地方政府的监督检查权;还规定上级规划部门对违法建筑的责令查处权和对下 级规划部门违法许可的直接撤销权。这些层级化的制度设计有利于提高城乡规划 的宏观调控功能,也有利于排除各种压力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二)体现了城乡统筹的科学发展思想
从《城市规划法》到《城乡规划法》本身法律名称的变化就体现了城乡统筹的指 导思想。 第四条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 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 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 公共安全的需要。
第五十条 在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 证发放后,因依法修改城乡规划给被许可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经依法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不得随意修改;确需修改的,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因修改给利害关系人合 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