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长城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长城教案

(2)提问:从图上你还看到了什么?
(3)小组讨论,并派代表说说。
(4)出示全国地图,并作简介。搜索中国地图:/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中国地图#pn=15
2、出示长城的近景图
(1)让学生观察,并找出与图片对应的课文。
本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索下载长城的图片,课堂放给同学们看,给学生听觉上的直观感受,让同学们对长城的有切身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
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情感目标
1、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三、教学方法
本课课文是一篇有感情的说明文。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采用读中感悟,图文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我采用放录音示范,学生齐读,自读等各种朗读方式,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直观的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八、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学校:苏埠屯小学姓名:徐鑫鑫
职称:无电话:3519292电子邮件:xuxin3031@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苏埠屯小学262514
请提供1毕业于泰山学院师范专业,于2011年8月参加工作,被分配到苏埠屯小学,工作至今。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二、学习本课生字,重点词。
1、提示:“隔”字里面的横不要多写。
2、查字典掌握词语“蜿蜒盘旋”、“气魄雄伟”的意思。
3、学生书写。
三、初读课文,感知理解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小声跟读。【搜索】长城课文录音视频:/programs/view/fyTEmsrLj54/isRenhe=1
七、教学反思
《长城》这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感受长城的气魄雄伟。难点是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我们作为中国人的骄傲。我就结合预先设定的这些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课堂实际的效果,学生的所得进行反思:
课堂中我采用受,引导学生理解“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成了我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接下来,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对长城强烈的体会。在教学中,学生对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层层递进,朗读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站、踏、扶三个词语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的来到长城了。)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教材分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6592&cl=&word=%D6%D0%B9%FA%B5%C4%CA%C0%BD%E7%D2%C5%B2%FA&istype=2&z=0&fm=rs1
配套课件:/view/cad04fe84afe04a1b071dea4.html?st=1
(2)全班齐读第四自然段。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一是“长”而“高大坚固”又“气魄雄伟”的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建筑;
二是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课后延伸
介绍我国截止到2003年7月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9处景观。
四、教学过程
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
第一节
教学要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理解青蛙妈妈的话从而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新课。
1.播放长城的图片。
2.谈话:大家知道图%B3%A4%B3%C7&opt-image=on&cl=2&lm=-1&ct=201326592&ie=gbk
(2)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读课文后的感觉。
(3)划画一画课文中涉及到的“垛子”、“瞭望口”、“射口”的样子。
(4)出示“垛子”、“瞭望口”、“射口”的图片,从中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严整的特点。
3、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1)想象当时劳动的场面。
(2)读读下面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引导细读,边读边议
远景、近景图:
/i?word=%B3%A4%B3%C7&opt-image=on&cl=2&lm=-1&ct=201326592&ie=gbk
1、出示长城的近景和远近图
(1)让学生观察,并从文中找出与远景图片对应的句子。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