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期末考试复习解答题汇总 (2)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期末考试复习解答题汇总 (2)

复合材料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的物质,因而 其结合键非常复杂,不能一概而论。
3 比较键能大小和各种结合键的主要特点。
化学键能 >物理键能, 共价键能 ≥离子键能 > 金属键能 > 氢键能> 范氏键能 共价键中:叁键键能 > 双键键能 > 单键键能 金属键,由金属正离子和自由电子,靠库仑引力结合,电 子的共有化,无饱和性,无方向性; 离子键以离子为结合单元,无饱和性,无方向性; 共价键共用电子对,有饱和性,有方向性; 范德华力,原子或分子间偶极作用,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氢键,分子间作用力,氢桥,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7 简述影响置换型固溶体置换的因素
( 8分 )
1)离子大小: 同晶型时,Δr <15%,有可能完全互溶;Δr = 15~30%,部分互溶;Δr > 30%, 难置换,不能形成固溶体。 ( 2分 )
2)键性(极化):两元素间电负性相近,有利于固溶体的生 成;电负性差别大,固溶度减小,倾向于生成金属化合物。 ( 2分 ) 3)晶体结构和晶胞大小:相同晶体结构,固溶度较大;晶体结 构不同,最多只能形成有限型固溶体。 ( 2分 )
1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或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结构有什 么共同特点?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元素结构有什么区别?性 质如何递变?
同一周期元素具有相同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左到右,核 电荷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离能增加,失电子能力降低, 得电子能力增加,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同一主族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从上向下,电子层数增 多,原子半径增大,电离能降低,失电子能力增加,得电子能 力降低,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降低。
面心立方化合物氧化镁, 氯化钠的致密度为: 4(4ЛR3/3)+4(4Лr3/3)/(2 R+2 r)3=
原子相同时,致密度与原子大小无关;
当不同种类的原子出现时,其原子的相对大小必然影响致密 度。
5
(1)面心立方( fcc )Face-Centered Cubic 立方体的八个顶角 和每个侧面中心
2 比较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在结合键 上的差别。 简单金属完全为金属键,过渡族金属为金属键和共价键的混 合,但以金属键为主; 陶瓷材料是由一种或多种金属同非金属(通常为氧)相结合的 化合物,其主要为离子键,也有一定成分的共价键;
高分子材料,大分子内的原子之间结合为共价键,而大分子 与大分子之间的结合为物理键。
10.在912℃时,铁从bcc转变为fcc。此温度时铁的两种结构的 原子半径分别为0.126nm和0.129nm,试求其结构变化时的体积 变化率为多少? (9分) 两个bcc铁晶胞 (2个铁原子/晶胞),一个fcc铁晶胞(4个铁原 子/晶胞)均含有4个铁原子 两个bcc铁晶胞 : V=2a3=2×(4×0.126/ 31/2)3=0.0493 nm3 ( 2分) 一个fcc铁晶胞: V=a3=(4×0.129/ 21/2)3=0.0486 nm3 ( 2分) 912℃结构变化时,体积变化率为: ΔV/ V0=(0.0486- 0.0493/0.0493=-0.014=-1.4% 从室温加热铁到912℃时,体积逐渐增大; 912℃时,铁从bcc转变为fcc,体积减小; 912℃到1000℃,体积逐渐增大;
Be、Mg、Zn、Cd、 α-Ti 、 α -Co.
6 归纳总结3种典型金属结构(bcc、fcc 和hcp)的晶体学特点 (配位数、每个晶胞中的原子数、点阵常数、致密度和最近的 原子间距)。
体心立方(bcc):8;2;a;0.68;
面心立方(fcc): 12;4;a; 0.74;
密排六方(hcp): 12;6;a,c,c/a =1.633;0.74;a
解:稳定条件下,由菲克第一定律可得: ;
(3分)
每小时通过面积为0.20m2金属铂板的氢原子质量为:
(3分)
9. 在钢棒表面上,每20个铁的晶胞中有一个碳原子,在离表面 1mm处每30个铁的晶胞中有一个碳原子。温度为1000℃时扩 散系数为3×10-11 m2s -1,且结构为面心立方(a=0.365nm)。问 每分钟因扩散通过单位晶胞的碳原子数有多少个? (8分) 解:计算钢棒表面及表面下1mm处的碳浓度 C1 = 1/20(0.365×10-9)3 = 1.03×1027 (个/m3 ) ( 2分) C2 = 1/30(0.365×10-9)3 = 0.68×1027 (个/m3 ) ( 2分) J = - D Δc /Δx =-(3×10 - 11 m2s -1 )×(0.68-1.03) ×1027(个/m3 ) /10-3 m=1.05×1019 (个/m2×s ) ( 2分) 每一个单位晶胞的面积为(0.365×10-9 m)2 Ja = (1.05×1019个/m2×s) ×(0.365×10-9m)2×60(s/min)=84 个/min ( 2分)
(1)(2)(3)步分别为3,3,1分。
例1 金刚石为碳的一种晶体结构,其晶格常数a=0.357nm,当 它转换成石墨( 2.25 g/cm3)结构时,求其体积改变百分数?
金刚石的晶体结构为复杂的面心立方结构,每个晶胞共含有8 个碳原子。金刚石的密度 :
g/cm3
对于1g碳,当它为金刚石结构时的体积: (cm3) 当它为石墨结构时的体积: 由金刚石转变为石墨结构时,其体积膨胀 : (cm3)
2 分析 w(C) =0.77%、 w(C)=1.2%、 w(C)= 4.3%、 w(C) =4.5%的铁碳合金从液态平衡冷却到室温的转变过程,用组 织示意图说明各阶段的组织变化。
并用文字描述
如: 亚共晶白口铁(虚线,碳含量为3.0%)的冷却过程平衡相 图。请按亚共晶白口铁的冷却过程,依次详细写出相应的相变 过程及产物; 亚共晶白口铁冷却到1点时,液体开始结 晶出奥氏体。随温度下降,结晶出的奥氏 体量不断增加,液相不断减少,到温度2 点时,奥氏体碳含量为2.11%,液相碳含 量为4.3%,液相发生共晶转变,形成莱氏 体,先结晶出的奥氏体保持不变,共晶转 变结束,亚共晶白口铁组织为 奥氏体和莱氏体; 2~3点之间继续冷却, 从先结晶的奥氏体和共晶奥氏体中析出二 次渗碳体, 冷却到3点时,奥氏体含碳量下 降到0.77%,发生共析转变,奥氏体转变 成珠光体。亚共晶白口铁,室温组织为, 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和低温莱氏体。
4)电价:原子价(离子价)相同,固溶度大;价态差越大,固 溶度降低。 ( 2分 )
8. 计算在500℃下每小时通过一块面积为0.20m2,厚度为 5mm的金属铂板的氢原子质量。假设在稳定条件下氢原子的扩 散系数为1.0×10-8m2/s,铂板高低压两侧氢浓度分别为 2.4kg/m3和0.6kg/m3。 公式- 代入数据- 结果 (6分)
陶瓷材料为共价键和离子键的结合,其密度较低: 共价结合时,相邻原子的个数受到共价键数目的限制,离子 键结合时,要满足正、负离子间电荷平衡的要求,它们的相邻 原子数都不如金属多。 聚合物多为二次键结合,分子链堆垛不紧密,且其组成原子 质量较小,聚合物密度最低: 3) 结合键类型及键能对材料导电性﹑导热性的影响 金属键由金属正离子和自由电子,靠库仑引力结合。价电 子能在晶体内自由运动,金属有良好导电性;不仅正离子振动 传递热能,电子运动也传递热能,金属有良好导热性; 非金属键结合的陶瓷和聚合物在固态下不导电,导热性小, 作为绝缘体或绝热体在工程上应用。
4) 结合键类型及键能对材料力学性能(弹性模量和塑性)的 影响 材料受力发生弹性变形,对应原子间距的变化。结合键能越 大,原子之间距离的变化所需的外力越大, 材料的拉伸或压缩模 量越大。 共价键 ≥ 离子键 > 金属键(过渡金属大)> 氢键 > 范德 华力 陶瓷的模量>金属的模量>高分子的模量。 金属键无饱和性,无方向性,正离子之间相对位置的改变不 破坏电子与正离子间的结合力。金属受力变形,可改变原子之 间的相互位置,但金属键不被破坏,使金属有良好延展性(范 性变形)。 共价键键能高,有方向性和有饱和性,结构稳定,改变原子 间的相对位置很困难,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塑性变形能力差, 硬而脆。
简述结合键类型及键能大小对材料的熔点﹑密度﹑导电性 ﹑导热性﹑弹性模量和塑性有何影响。
1) 结合键类型及键能对材料熔点的影响 熔点高低代表材料的稳定性程度。加热时,当热振动足以 破坏相邻原子间的稳定结合时,材料发生熔化。结合键类型和 结合(键)能大小决定材料熔点的高低。 结合(键)能大小顺序: 共价键 ≥ 离子键 > 金属键(过渡金属大)> 氢键 > 范德 华力。 陶瓷材料(共价键 ,离子键 )比金属(金属键)具有更 高的熔点或热稳定性。高分子具有二次键,熔点偏低。 2) 结合键类型及键能对材料密度的影响 金属密度高的两个原因: 第一,金属有较高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二,金属键没有方向性,金属原子趋于密集排列。
(1-0.3)/ (1-0.18) =0.8537=erf(0.60*10-3/2 (1.28χ10-11 t)1/2 ( 3分 )
查误差函数表得: 1.025 =0.0839*103 / (t)1/2 t = 6695(s) =1.859(h)
2.(a) 在每1mm3的固体钽中含有多少个原子?(b)求其原子堆 积因子(密度)?(c) 钽属于哪一种立方体结构?(钽原子序数 =73,原子质量=180.95,原子半径=0.1429nm,密度 =16.6g/cm3)。 ( 7分 )
例 纯钛有两种同素异构体,20℃低温的密排六方结构 和 900℃高温的β-Ti体心立方结构 ,其同素异构转变温度为 882.5℃,计算纯钛在900℃时晶体中(112)和(001)的晶面 间距(900℃时,a =0.3307nm) 900℃时为 β-Ti: bcc结构, 奇数,需要修正公式
1 分析铁碳合金的三相平衡转变 (3条水平线)过程;
包晶转变(HJB线),1485℃,含C为0.53%的液相与含C 为0.09%的δ相发生作用,生成含C为0.17%的γ (A)相奥氏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