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9章工业以太网和PROFINET

第9章工业以太网和PROFINET


2007.2 V2.0
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教程 Copyright by Wang Yanfen
5
9.1 以太网和IEEE802.3
● 工业以太网和 PROFINET
3. 以太网的数据链路层
以太网的数据链路层分为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和 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MAC LLC 介质访问方式是CSMA/CD
2007.2 V2.0
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教程 Copyright by Wang Yanfen
12
9.3 工业以太网
● 工业以太网和 PROFINET
1. 概述
实质: 为什么还要发展和使用工业以太网?
关于IEC61158 选择什么样的网络技术?
2. 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信的实时性问题 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问题 总线供电问题 本质安全与防爆问题 其他问题
2007.2 V2.0
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教程 Copyright by Wang Yanfen
22
9.4 PROFINET
● 工业以太网和 PROFINET
3. PROFINET IO
PROFINET IO的工作过程
通信关系(CR)和应用关系(AR)
PROFINET中的数据交换是通过各种通信关系CR实现 通信关系的建立在应用关系建立后完成
2007.2 V2.0
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教程 Copyright by Wang Yanfen
20
9.4 PROFINET
● 工业以太网和 PROFINET
3. PROFINET IO
概述
相当于PROFIBUS-DP;
IO控制器 IO监视器 IO设备
PROFINET IO的组成
23
9.4 PROFINET
● 工业以太网和 PROFINET
3. PROFINET IO
PROFINET IO的工作过程
三种基本的CR
非循环CRs:它是最先建立起来的CR,它用来传递组态数据、启 动参数、诊断数据等对时间要求不苛刻的数据。 I/O CRs:它用来在控制器和IO设备之间循环交换实时I/O数据。 报警CR:它用来传递报警信息,是非循环的。
应用广泛 廉价
对工业以太网的看法
2007.2 V2.0
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教程 Copyright by Wang Yanfen
2
9.1 以太网和IEEE802.3
● 工业以太网和 PROFINET
1. 以太网的产生
起源
争用技术,无冲突处理措施
70年代中期,Xerox、Intel、Dec在PARC开发出一种基 于ALOHA的LAN网络
2007.2 V2.0
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教程 Copyright by Wang Yanfen
18
9.4 PROFINET
● 工业以太网和 PROFINET
2. PROFINET的通信
通信概览
通信通道模型
通信通道模型及其实质
2007.2 V2.0
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教程 Copyright by Wang Yanfen
数据优先权涉及到为数据帧分配优先级 ——IEEE802.1q 为具体的传输建立确定的参数(确定性问题),保证传输延时 (即等待时间)是可预测和有保障的。
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
2007.2 V2.0
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教程 Copyright by Wang Yanfen
CSMA/CD Ether的来历

1980年, DIX联盟第1个版本DIX1.0 1982年, DIX联盟第2个版本DIX2.0 IEEE802子委员会IEEE802.3的IEEE802.3规范 实际情况
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教程 Copyright by Wang Yanfen 3
2007.2 V2.0
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教程 Copyright by Wang Yanfen
6
9.1 以太网和IEEE802.3
● 工业以太网和 PROFINET
4. 解决以太网竞争问题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措施
目的 全双工以太网(full-duplex Ethernet) 数据优先权(data prioritization)
2007.2 V2.0
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教程 Copyright by Wang Yanfen
14
9.4 PROFINET
● 工业以太网和 PROFINET
1. 概述
1999年底,PI——PROFINET; 2000年底,成为IEC61158-10; 2002年,第一个软件包; 基于工业以太网技术,使用TCP/IP和IT标准,是一种实 时以太网技术,同时它无缝地集成现有的现场总线系统, 从而使现在对于现场总线技术的投资得到保护。 支撑技术多,集成的功能强
2007.2 V2.0
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教程 Copyright by Wang Yanfen
17
9.4 PROFINET
● 工业以太网和 PROFINET源自2. PROFINET的通信
通信概览
通信通道模型
通信采用的是生产者(Provider)和消费者(Consumer)方式 影响数据循环周期的因素分析,提高响应速度,缩小循环时间的 方法
8
9.2 因特网与TCP/IP
● 工业以太网和 PROFINET
1. 概述
TCP/I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实质 APRANET的网络控制协议,它基于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物理网络不完全可靠 二是网络协议不能依赖于特定的硬件或软件
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教程 Copyright by Wang Yanfen 13
2007.2 V2.0
9.3 工业以太网
● 工业以太网和 PROFINET
3. 工业以太网的现状
技术上的改造 大公司增加开发力度 几种主要的工业以太网
Ethernet/IP 基于以太网技术、TCP/IP技术和CIP技术,因此它兼 具工业以太网和CIP网络的优点。 HSE 基于以太网(IEEE802.3)+TCP/IP+H1的六层结构。
● 工业以太网和 PROFINET
2. PROFINET的通信
通信概览
通信等级
不同的应用对象对通信的实时性要求不同 可以进行缩放的模型 使用TCP/UDP和IP,解决非苛求时间的数据通信,如组态和参数赋 值; 使用软实时(SRT)技术,解决苛求时间的数据通信,如自动化领域 的实时数据; 使用等时同步实时(IRT)技术,解决对时间要求严格同步的数据通 信,如运动控制。
2007.2 V2.0
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教程 Copyright by Wang Yanfen
10
9.2 因特网与TCP/IP
● 工业以太网和 PROFINET
2. TCP/IP 模型
TCP/IP早,OSI晚 TCP/IP没有按一种标准去开发设计,但最终成为公认的标准; OSI是国际标准,但最终使用者很少。 TCP/IP只有4层,最下面的网络接口层实际上不是通常意义上的 层,它仅仅是网络层和底层的接口。 TCP/IP模型:开始并没有什么“模型”,为了和OSI进行比较,才 画出了一个模型。
7
9.2 因特网与TCP/IP
● 工业以太网和 PROFINET
1. 概述
因特网的发展历程
1969年,最早的因特网——ARPANET; 20世纪80年代,因特网——NSFNET; 20世纪90年代以后,商业因特网。
2007.2 V2.0
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教程 Copyright by Wang Yanfen
19
9.4 PROFINET
● 工业以太网和 PROFINET
2. PROFINET的通信
通信概览
实时通信机理
通过软件的方法来完成实时通道的功能 • 去除一些协议层,减少文本长度; • 提高通信双方传输数据的确定性,把数据传输准备就绪的时 间减至最小;(Ether Type和Frame ID) • 采用IEEE802.1q标准,增加对数据流传输优先级处理环节。 (VLAN Tag) PEOFINET把实现RT功能的标志嵌入到了以太网的帧结构中

2007.2 V2.0
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教程 Copyright by Wang Yanfen
15
9.4 PROFINET
● 工业以太网和 PROFINET
2. PROFINET的通信
通信模型
2007.2 V2.0
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教程 Copyright by Wang Yanfen
16
9.4 PROFINET

通信关系
2007.2 V2.0
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教程 Copyright by Wang Yanfen
21
9.4 PROFINET
● 工业以太网和 PROFINET
3. PROFINET IO
PROFINET IO的工作过程
设备模型
由模块、槽和通道组成;
GSD文件:有XML编写 ID号:16位制造商标识符、16位设备标识符 工作过程

● 工业以太网和 PROFINET
基带传输 是指在一条线上只有一个信道,所有的数据传输只能使用 这个信道,基带采用MANCHESTER编码。 10BASE5是最早也是最经典的以太网标准 1990年发布的10BASE-T是以太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在双 绞线上实现了10Mbit/s的数据传输。 1992年发布的10BASE-F系列以太网使用的传输介质是光纤。 1995年通过了快速以太网标准IEEE802.3u 。 1998年开始陆续发布了吉位(千兆位)以太网1000BASE系列,从 2002年开始陆续发布了万兆以太网10GBASE系列。 大多数的工业以太网技术都是基于快速以太网技术而开发的。控制 网络的应用领域一般都是百兆以太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