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辅导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辅导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辅导三年级下册整体结构三年级下册按整套教材编写体例,采用主题单元方式构建全册教材。

每个单元由“阅读”“能说会写”和“语文七色光”三个板块构成。

其中阅读分为“主体课文”与“快乐读书屋”;能说会写包括“口语交际”与“习作”。

这种编写体例使全册脉络清晰,布局合理,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实现了听说读写的整合,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的特点。

本册教材编有8个主体单元和1个选读课文单元。

单元主题分别为:第一单元,童真童趣;第二单元,勇敢坚强;第三单元,仁爱之心;第四单元,民族风情;第五单元,风景名胜(中国);第六单元,脚踏实地;第七单元,社会公德;第八单元,信任他人。

“阅读”板块选有课文16篇(每个单元两篇),“快乐读书屋”中的阅读材料16篇(每单元两篇);“能说会写”板块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各安排8次;每个主题单元后均设计有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语文七色光”。

选读课文单元编有8篇文章。

教学要求及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三年级是错别字高发期,应特别重视识字、写字教学1.加大阅读量,强化阅读中识字。

2.教给学生识字方法。

3.加强写字指导,力求书写规范、工整。

4.同音字、形近字辨析、组词,预防错别字。

5.建立“错别字医院”。

及时纠正错别字,强化练习。

6.培养查字典习惯。

二、阅读教学主体课文一般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以指导朗读来主,在朗读指导中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感悟和体会;第二课时总结延伸,解决阅读过程中尚未完成的文后习题和学写生字,并指导课外阅读。

1.以阅读为核心,带动其他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1)带动基础知识教学,提高识字写字,理解词句和运用词句的能力。

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各个年级阅读教学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还要训练学生用词造句,说一句话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

(2)带动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习作的能力。

阅读教学的五个环节感知——感受——感悟——扩展迁移——积累练习2.注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认真读书的习惯;边读边想的习惯;边读边圈点,画记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

3.课文学习,重在“读懂”。

(1)能理解文章的内容;(2)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3)体会到文章是怎样运用书面语言表达内容和思想感情的。

4.初步学会默读5.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所谓关键词句应是表现人物特征的、揭示事件主旨的、含义深刻的词句。

6.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7.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8.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10.三年级教学要符合年段特点,加强词、句、段训练常用解释词语的方法:(1)下定义。

(2)拆合法(分解合成法)(3)联系具体事物。

(4)比较法。

(5)鉴别比喻义(尤其是成语)例如“碰壁”(6)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7)迁移法(温故知新法)句子学写比喻句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

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作为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

理解句子方法:在联系中理解在联想和想象中理解在朗读中理解在比较中理解扩缩句比较换说法比较在抓重点词中理解常见的病句的种类1、成份残缺。

例:通过这次秋游,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2、搭配不当:即句子中的某两个成分或某两个词语错误搭配。

例:联欢会上,我们演唱了歌曲和舞蹈。

星期天去春游。

3、词序颠倒:即句子里的词没有按照规律和表达意思的需要来排列。

例:全校师生讨论和听取了校长关于提高综合素质的报告。

4、意思重复:即句子里出现多余成份,显得语句罗嗦、累赘。

例:我觉得这是想得不对的错误想法。

5、概念不清:即句子中的意思含糊不清,令人不解、混淆。

例:造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

6、前后矛盾:即句子前后意思不一致。

例: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7、分类不当:即在句子中把不是一类的归为一类。

例:篮子里有青菜、萝卜、葡萄、西红柿等蔬菜。

8、用词不当:即用词不适合句子的意思或句子情境。

例:敬爱的周总理离我们而去,我们心情很沉着。

修改病句的注意事项(1)保留原义一般不能改变原义、增加新义,更不能重新造句,这是语病修改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2)少改为原则病句修改可加字、减字、换字、换序、改句式等,但以少改为原则。

(3)不要漏掉语病病句一般只有一处错误,也有些不止一处,要细心检查和分析,有几处改几处,不要漏掉语病。

段的训练分段、归纳段意分段方法: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按时间的顺序。

按地点或空间位置的变换。

如游记、参观记、活动文。

按文章的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另外注意分段标记:时间标记、地点标记、人物出没标记、过渡句、总结句、总起句归纳段意的方法:分层归纳法:摘句归纳法(中心句)提问归纳法:根据一段文章的内容提出有关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的答案整理归纳成段意。

下面一些文体的教学只述要点。

1说明文的教学说明文的内容多半是学生不很了解的知识,因此教学时一般采用以下方法:(1)把课文的知识和学生的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比较,这样接受新知识比较容易。

(2)把抽象的说明形象化。

如说明某物体的长、宽、高,课文用的是数字,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其数字和身边实物比较使之可感。

(3)借助实物、投影或实验等来演示。

(4)教师讲述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但不要过多、过深,少用术语。

(5)通过比较,体会运用某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并可仿写、仿说。

2写景的课文教学时要重视调动学生的再造想像,使景物真切地浮现在学生眼前。

体会词句的贴切、形象、具体。

积累有特色的词、句、段。

3诗歌重在整体感悟,体会其意境。

古诗中较难的字、词或典故一般由教师解释说明,不要求学生解说。

教师的解说以帮助学生理解意境为适度,不要上成古代汉语课。

考试不要求学生解释词义、字义,也不要求直译诗句。

重视诵读和背诵。

略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为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的需要,《课标》在第二学段提出了学习略读的要求。

略读的特点是:1从理解课文的程度看,是不求甚解、粗知大意。

2从侧重点看,略读侧重于对内容的整体把握、对主要信息的获取,而不在形式(字、词、句、段)上多下工夫。

3从阅读速度来看,也要快于精读。

在具备了一定略读能力后,可不再逐字逐句地读。

4教学课时一般不超过一课时,要留出识字(教材要求认识的)和扩展阅读的时间。

5教学过程一般是学生自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之后师生互相交流所感、所获,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重读相关部分;之后补充阅读和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之后落实只识不写的字,还可以积累课文中具有格言价值的语句和知识。

三、口语交际教学本册口语交际内容,四类:叙事:1单元讲童年趣事(12页)3单元讲回报亲人的事4单元讲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结合事例,谈看法:2单元结合具体事例谈什么是勇敢6单元结合课文和故事,谈成功的“法宝”是什么7单元看图,结合实例谈怎样遵守社会公德自选话题,谈看法8单元选话题,谈看法说景色5单元说四季景色四、习作教学三年级习作教学的重点:1、多加鼓励,激发兴趣。

2、注重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并认真落实良好习惯的培养。

这些良好习惯包括:勤于观察、体验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想清楚再动笔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规范工整书写的习惯等等。

3、夯实基础,抓好字、词、句训练。

预防、纠正错别字。

4、以主题单元为依托,三个板块形成合力,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能力。

(如上学期期末写话题)5、从读学写,熟读精思,熟读成诵,揣摩写法。

6、读写结合,加强小练笔。

语文学习的规律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习作不只是习作课堂上的事,要把练笔贯穿于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每学期有限的习作课对提高学生书面表达水平的作用也是有限的,所以,相比较而言,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勤于练笔对提高书面表达水平的意义更加重大。

写感受、续写、改写、仿写扩写(把课文中概略的内容写具体,为写人记事的课文增加细节描写)、为写景的课文拟游人须知、写导游词、编广告语,等等。

此类练笔费时不多,但可以收到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和灵活练习书面表达的双重效果,也会有效地改变长期以来阅读课上不动笔的习惯。

教师还应注意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与交流,同时还要注意将练笔延伸到生活中去,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练笔,因需而写,形式多样。

7、习作指导要教会学生“想明白了再写”习作指导要教会学生进行整体构思,比如为什么写;写哪些内容,不写哪些内容;先写哪些,后写哪些等等。

想的过程,是把思想、语言、写法结合在一起思考的过程。

习作的初期可以指导学生练习拟习作提纲,教师可结合习作实例,因需点拨,因势利导。

8、注重培养观察能力,多说多写,提倡写日记。

对第二学段的学生,应多鼓励他们写日记,特别是写观察日记,既及时积累了习作素材,又训练了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长期坚持下去,不仅对习作,对学习语文,而且对学好其他课程,乃至终生学习、一生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9、强化素描作文训练,打好写作基本功。

10、课内外结合,扩大阅读量。

第二学段作文字数应是300字左右。

本册习作内容:介绍爱好1单元我的课余爱好写事2单元第一次__3单元关心爱护他人8单元信任的喜悦写活动、场面4单元过节写景5单元周围也有好景物应用文写信读后感6单元写封信谈感想写童话7单元看图编童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