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nO2制备MnCO3研究报告

MnO2制备MnCO3研究报告

由MnO2制备MnCO3的方案设计与研究
沈秋彤2011012779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吉林省长春市130024)
【摘要】设计一实验室可行的实验方案由MnO2制备MnCO3。

可将MnO2还原的可用还原剂很多,在比较了各种还原剂的优缺点后,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制备MnCO3。

本方案选用草酸还原MnO2,草酸法是在酸性条件下用H2C204·2H20将MnO2还原为Mn2+,然后与饱和的NaHCO3溶液反应制备出碳酸锰,然后用EDTA滴定锰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由MnO2 制备MnCO3的实验方案,并能合理地评价各方案的优缺点;
2.掌握在实际问题中学会控制反应条件的方法;
3.培养独立解决实验反馈学习的能力;
4.熟悉过渡金属的一些通性。

二、实验原理
MnCO3为玫瑰色三角晶系菱形晶体或无定形亮白棕色粉末。

俗称“锰白”,它是制造电信器材软磁铁氧体、合成二氧化锰和制造其他锰盐的原料,用作脱硫的氧化剂、瓷釉、涂料和清漆的颜料,也用作肥料和饲料添加剂。

它同时用于医药、电焊条辅料等,且可用作生产点解金属锰的原料。

可用于还原MnO2的还原剂有炭、过氧化氢、草酸、浓盐酸等。

以下是几种还原剂的比较:
1、C粉高温法:碳做还原剂C+Mn02→Mn→(H2S04)Mn2+→MnCO3,需用煤气灯灼烧,反应时间长,条件苛刻,能源消耗大,且操作不慎产生一氧化碳较危险。

2、H202法:用过氧化氢做还原剂,反应剧烈,难以控制溶液的pH值。

若H2O2加过量就会把Mn2+氧化成Mn4+(因H2O2具有氧化还原两性),若H2O2加过少就难以将Mn4+完全还原成Mn2+,故而H202的加入量要严格控制。

但是在实践操作中是极难做到的,经过实践证明用这个方法不易成功,制得的MnCO3也会含有许多杂质Mn4+,故而制得的MnCO3的颜色不是肉色,而是夹杂着黑褐色或深红色。

3、浓盐酸法:用浓盐酸做还原剂,反应快且完全,但反应生成氯气为剧毒物,污染大
气,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4、Na2SO3法:用Na2SO3做还原剂,该方法的缺点在于会产生污染气体S02,Na2S03必须分批加入,操作较繁琐。

另外,引入的Na2S04比较难除去。

5、浓H2SO4法:用浓H2SO4做还原剂,4Mn02+6H2S04(浓)=2Mn2(SO4)3+6H20+02↑。

紫色的Mn2(S04)3不稳定,会转化为MnSO4,故总反应为2MnO2+2H2SO4(浓)=2MnSO4+2H20+02↑。

该方法虽说比浓HC1法(要产生Cl2)要好一些,但是仍存在缺点。

该反应过于剧烈,产生的02气泡极具膨胀,会带走许多MnO2原材料。

另外,溶液是呈现强酸性的,再加入CO32-或HCO3-使Mn2+转化成为MnCO3沉淀较其他方法困难一些。

6、H2C204法:H2C204+2H++MnO2→2H2O+2CO2↑+Mn2+。

这个方案的优点就是H2C204是一种很温和的还原剂,反应活性也不错,这样就不会像H202法那样出现反应过于剧烈和溶液pH难以控制的局面。

另外,根据反应方程式,它的产物是H20和CO2,用玻璃棒搅拌反应液CO2便会溢出反应体系,这样就不会引入其他的杂质,为后续的洗涤除杂提供了方便。

比较以上几种方法,选择用草酸作还原剂,条件易于控制,反应温和、完全。

反应方程式为:MnO2 + H2C2O4 + H2SO4→MnSO4 + 2H2O+ 2CO2
MnSO4 + 2NaHCO3→MnCO3 + Na2SO4 +CO2+ H2O 用EDTA进行返滴定测锰的含量,原理:Y4- + Mn2+→MnY2-
三、仪器与药品
二氧化锰,碳酸氢钠,草酸(H2C204·2H20),浓硫酸,EDTA,浓盐酸,碳酸钙,铬黑T,NH3-NH4Cl缓冲溶液
酸式滴定管,容量瓶,滤纸,pH试纸,移液管
四、实验内容
1、MnCO3的制备
(1)称取2g MnO2于小烧杯中,向小烧杯中加入4.8mL 6mol/L硫酸。

称取3.2g草酸固体(H2C204·2H20),在温水浴下加热搅拌分多次少量加入到小烧杯中。

(2)将溶液抽滤,滤液用于下一步反应。

(3)称取6.4g碳酸氢钠,加热热解成饱和溶液。

将碳酸氢钠饱和溶液滴加到(2)的滤液中,至不再产生沉淀((其实在做实验时,当NH4HC03溶液加入一定量以后,溶液根本不是呈现澄清的状况而是淡粉白色浑浊状态,类似于胶体的样子,故而此时再加入一滴NH4HC03溶液是极难辨别是否有MnCO3沉淀生成
的,用以下方法即可解决这个问题:用胶头滴管吸满一管NH4HC03溶液,伸入D烧杯中,将胶头滴管移到该烧杯壁并将胶头滴管贴住烧杯壁,再挤出少量管内溶液,这样操作便可较容易观察出溶液挤入点烧杯壁周围是否有无新的MnCO3沉淀生成。

),再补加1mL。

调节pH=5~6。

抽滤,用蒸馏水洗涤3次。

将产物放入烘箱中,50℃烘干。

2、锰含量的测定
(1)准确称取约4.6gEDTA,加水溶解(若不溶,可适水浴当加热)并定容至250mL。

(2)准确称取约0.5g碳酸钙,加盐酸使溶解,加水定容至100mL。

(3)用移液管移取10mLEDTA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4~6滴铬黑T指示剂(若溶液颜色浅,可适当补加铬黑T指示剂)和10mL NH3-NH4Cl缓冲溶液。

用钙离子标准溶液对EDTA进行标定,平行3次。

终点颜色由蓝色变为紫红色。

(4)准确称取约0.115g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30mLEDTA溶液,4~6滴铬黑T指示剂和20mL NH3-NH4Cl缓冲溶液。

用钙离子标准溶液进行返滴定,平行3次。

终点颜色由蓝色变紫红色。

五、实验现象
1、加入草酸过程溶液颜色变化为:黑色→棕色→(补加水且加热后)粉白色,抽滤后滤纸上固体为白色,滤液为微黄色透明液体。

2、滴加碳酸氢铵过程中,开始时产生大量气泡,随着滴加开始产生沉淀同时有气泡产生。

沉淀完全后,静置抽滤得粉白色固体。

3标定及滴定过程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紫色。

六、数据记录与处理
1、制备碳酸锰:
由称得质量可知:反应草酸和碳酸氢钠过量,用二氧化锰计算理论产量。

理论产量=(m÷M MnO2 )×M MnCO3 =2.1766÷87×115=2.8771g
实际制得碳酸锰粉白色粉末共 1.4450g
产率= 1.4450/2.8771*100% = 50.%5
二、锰含量的测定
EDTA的标定:
返滴定锰:
锰含量=﹛0.03× C EDTA-V Ca2+×C Ca2+﹜×M Mn/ m样品×100%
理论锰含量=M Mn / M MnCO3 ×100% =54.94 / 114.95 ×100% =47.79%
七、误差分析
1、草酸加入略过量,反应接近终点时,溶液中过量的草酸根离子与二价锰离子形成沉淀。

抽滤要滤液的步骤中,残留在滤纸上的固体很多,导致碳酸锰的产率偏低。

2、MnCO3沉淀晶型微小,不易大核沉淀。

静置时间不够,且没有用冰水浴冷却,导致沉淀完全。

3、抽滤及转移过程中有损失。

4、测定锰离子含量时使用返滴定法,由于酸度对EDTA络合滴定结果的影响,返滴定应在接近终点时加入缓冲液。

缓冲液加入的时间和量对体系的酸度的影响带来了较大误差。

5、测定锰离子含量时,样品不够纯,可能含有杂质或者没有完全烘干
【参考文献】
【1】李方实,刘宝春,张娟.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37
【2】郎建平,卞国庆.无机化学实验[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69—17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