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项目基本情况 (1)2项目评审及批复情况 (1)3.变更原因 (2)4.变更内容 (6)5总体规划方案 (6)6.变更工程设计 (11)6.1土地平整工程设计 (11)6.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22)6.3田间道路工程设计 (28)6.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工程设计 (29)6.5工程量汇总 (30)7.投资预算 (36)7.1投资结构 (36)7.2年度投资计划 (39)1项目基本情况1.1项目类型及性质项目名称为xx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
项目性质为基本农田整理。
1.2.项目规模项目区建设规模为xxhm2(xx亩),项目估算总投资xx万元,全部申请中央投资。
1.3项目位置和范围项目区位于xx。
1.4项目原规划内容项目区为xx灌区,结合当地意见,整理后项目区耕地为水浇地,主要工程有:(1)土地平整工程:项目区平整量土方41.3万m3,泡地水28.81hm2;(2)农田水利工程:套衬斗渠(梯形)11条,长12987m;规划田间农渠88条,长56109m;渠系分水口50个,田块分水口1702个;生产路桥6座,田间道桥27座;(3)道路工程:项目区改建田间道12条,总长度14814m;改建生产路18条,总长度12238m;(4)农田防护林工程:项目区共计种植杨树23786株。
1 5项目投资本项目类型为申请国家投资项目。
项目总投资为xx万元,单位面积投资xx 万元/hm2(xx元/亩)。
项目建设期为1年,项目批复后1年全部投资完成。
2项目评审及批复情况2012年2月,该项目通过了专家评审,确定了项目的建设规模、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3.变更原因原规划方案对部分田块进行了重新规划,渠道布局也依田块规划进行了调整。
2012年7月,在项目招标前,xx在项目区进行了实地走访,根据当地群众意见,认为该方案实施难度较大,要求进行设计变更,主要原因如下:一、原有渠道格局难以打破,不适宜重新规划。
项目区现状田块大小不一,渠道布局尤其凌乱,斗农渠并行,两三条渠道并行的情况十分普遍。
在原规划方案中,拟对这种布局重新进行规划设计,使项目区布局达到最优化。
具体思路是对项目区的田块进行土地平整,部分田块及渠道打破原有的布局,根据平整后的田块规划布置田间渠道。
但由于项目区属于西营灌区的灌溉范围,灌溉渠系经过长年运行,渠系布局已基本稳定。
重新规划布局需要较大的实施力度,根据凉州区分局意见,结合项目区当地群众的意愿,实施该方案的难度较大,不适宜对田间渠道进行重新规划。
根据项目区实际,区内现有斗渠和农渠基本为九十年代浆砌石衬砌,经过长年运行,大部分渠段存在卵石脱落的现象。
拟通过抹面处理。
部分农渠在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等项目中已建U型槽,还有大部分农渠仍为土渠,本次项目计划对现状土渠采用U型槽衬砌,以提高渠道水利用率。
二、土地平整区域需进行调整由于项目区渠道不适宜打破原有格局进行重新规划,因此,土地平整工程必须结合渠道格局进行规划,与渠系布置相协调,土地平整区域需做相应调整。
2012年7月13号,xx技术人员对项目区再次进行踏勘,认真听取了群众意见,结合群众意愿与项目区实际,受xx分局委托,xx对原规划方案部分内容进行设计变更。
4.变更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在总投资及建设规模不变的基础上,对原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进行了调整。
调整后建设内容如下:(1)土地平整工程:xx;(2)农田水利工程:xx(3)道路工程:xx。
(4)农田防护林工程:项目区共计种植枣树0株。
表4-1 工程建设内容对比表5总体规划方案5.1工程布局项目区工程总体布局充分考虑了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周围可利用水源和可改造的农田道路系统。
根据现状田、水、路、林布局,结合实际进行综合整治。
根据项目区影像图及现场踏勘调查,项目区有五部分区域田块较为零乱,没有形成规整的田块,给田间耕作、管理及灌溉造成诸多不便,此五部分面积合计61.99hm2。
本次规划对这五部分区域进行土地平整,参照项目区现状条田规格,根据项目区道路及渠道走向合理规划田块。
项目区渠道大部分为建于九十年代的浆砌石渠道。
经长年运行,砌石脱落、渠堤垮塌较为严重。
另外,项目区斗农渠并行的情况普遍存在。
但现状灌溉系统经长时间运作,已成格局。
因此,不适宜完全打破原有格局,将渠道及田块重新规划。
本次变更设计的原则是尽量维持原有格局不变,在结合现状渠道布局的基础上,对斗渠进行套衬处理,严重破损的进行重建。
对田间土质渠道以U形槽进行防渗衬砌,对进行土地平整的五部分区域,根据田块规划重新布置渠道,并做U形槽衬砌。
经过土地平整项目区田块规整度提高,为机械化作业打好了基础。
渠道改建、新建,使项目区灌溉系统更为完善,为实现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项目区内道路旁现有零星林木,未形成系统的农田防护林网。
原规划沿田间道两侧栽植防护林,本次变更设计仍规划沿田间道两侧单排种植防护林,树种选择枣树。
项目区规划在土地平整的基础上按照田、水、路、林等相互配套的原则,综合整体考虑,安排灌溉设施、农村道路和农田防护林的配套整治。
项目区各项工程具体布局如下:5.2总体工程平面布局(1)土地平整工程布局通过现场踏勘,xx区域田块大小均匀,布局整齐,本次规划对该区域田块基本不做大的调整,只对个别田块内部灌溉不到区域做局部平整。
项目区田块大部分为规整的条田,部分田块较为凌乱。
根据项目区田块现状,共有五片需要进行土地平整。
规划将零乱的田块平整成规整的条田。
平整面积共计xxhm2。
土地平整以田块为单元进行局部平整,首先进行田块的划分。
划分田块时,以地形地貌为基础,满足田块内挖填平衡的原则,考虑规划后的田块格局,以路和渠为分界线划分田块。
田块规格根据现状地形并参照现有条田规格进行规划。
整理后的田块要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有利于田间机械作业,有利于水土保持,满足灌溉排水,便于管理。
由于项目区地势较平坦,地块起伏不大,地形趋势基本一致,根据项目区的规划格局,以道路、渠道划分田块,原规划中共划分2333个田块,本次平整的五片区域共划分为208个田块,田块规格依照现有条田长度,基本与原规划中的田块规格相同。
即田块长度在180-260 m之间,宽度在25-40 m之间。
为方便农民田间耕作,根据当地耕作习惯,结合项目区周边田块方向,将项目田块划分为东西方向的条田,条田由田埂划分。
(2)农田水利工程布局农田水利工程变更设计的工程布局不涉及灌溉水源及灌溉取水工程布局的变更,只涉及斗农渠衬砌数量及长度的变更。
A.灌溉水源及灌溉取水工程布局(原规划)项目区的灌溉用水通过现场踏勘,项目区现有六支渠下设的四条斗渠和八支渠下设的三条斗渠均不同程度承担着为相邻其他村耕地供水输水的责任,但因当地水利部门对这7条斗渠衬砌时间久远,部分渠段破损较严重,本次规划将对破损区域进行维修翻新,以满足下游农田灌溉输水需求。
B.原规划的输配水系统工程布局(原规划)项目区整体可划分为三个灌溉单元:经过规划,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的建设内容为:套衬斗渠(梯形)11条,长12987m;规划田间农渠88条,长56109m;渠系分水口50个,田块分水口1702个;生产路桥6座,田间道桥27座。
C.变更设计布局经过规划,变更设计的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的建设内容为:套衬斗渠41条,总长30542m;新建斗渠9条,总长3179 m;改建农渠26条,总长10222 m,新建农渠20条,总长9079m;渠系分水口11个,田块分水口772个;生产路桥4座。
(3)道路工程布局项目区道路系统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在设计时考虑了项目区周边的居民点和区内原有的道路系统,满足农民出行和生产物资运输的方便,在此道路系统基础上,兼顾便捷与经济,同时兼顾田块的划分以及灌溉渠道的布设进行修建。
项目区道路工程分为田间道、生产路两级道路。
田间道、生产道路规划按照原有路线布设,田间道路路面进行砂砾石铺设,生产道路直接进行素土夯实。
原规划内容为:项目区改建田间道12条,总长度14814m。
设计路面净宽6m,均采用砂砾石路面,厚度15cm,30cm基础素土回填夯实,高出地面45cm,主路面两侧各加50cm宽的土堤路肩,边坡1:1;路面纵向坡随地面变化,侧向设排水坡,向两侧排出路面积水;改建生产路18条,总长度12238m。
路面均采用原土碾压夯实,路面净宽4m,设计高出地面30cm,主路面两侧各加50cm宽的土堤路肩,边坡1:1。
项目区田间道路工程的变更结合变更设计的土地平整工程及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布局,各级道路建设标准与原规划保持一致。
根据变更设计规划,项目区道路工程的建设内容为:改建田间道12条,总长度18938m;改建生产路9条,总长度4466m。
(4)农田林网工程布局项目区区内气候干燥且风沙较大,在春季常受到风害,为减少风害并美化环境,原规划沿田间道双侧单排栽植树木,树种选用当地易购,耐寒耐旱的新疆杨,树苗胸径为1.5-2cm,株距2m,行距2m,共计栽植树23786株。
本次变更设计沿规划的田间道双侧单排栽植防护林。
根据当地群众意愿,为提高管护积极性及树木成活率,树种选择枣树,株距2m,共栽植枣树18938株。
6.变更工程设计本次变更设计对土地平整工程、灌溉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林网工程均做了调整。
为使变更设计清晰明了,各单项工程均将原设计与变更设计详细分述如下,便于对比原设计及变更设计内容。
6.1土地平整工程设计6.1.1原规划方案土方计算项目区土地平整工程共划分为四片平整区域,四片区域共划分为2333个田块。
土方计算方法为:选取在项目区内有代表性的地形,区域面积为138.98hm2,共划分为221个田块。
典型区域土方计算将以1:1000实测地形图和2008年项目区影像(标准分幅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为底图,采用南方CASS系统软件,按土地平整单元采用部分区域土方平衡法进行土方平衡计算,初步计算出每个地块的平整高程作为参考高程,经挖填平衡计算后,最后得到最终的田面高程及挖填土方量。
将典型区域土方计算成果作为扩大指标,得出整个建设规模内的土方量。
四片平整区域共划分2333个田块,田块长度180-260 m之间,宽度25-40 m 之间。
为方便农民田间耕作,根据当地耕作习惯,结合项目区周边田块方向,将项目田块划分为东西方向的条田,条田由田埂划分。
项目区内农村居民点附近分布有一些晒谷场等其他农用地,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及农民要求,为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对这些区域按现状予以保留。
对距离居民点较远的零星废弃其他农用地,项目规划作为新增耕地予以整理。
项目区中部区域存在大量裸地与耕地交替分布,经实地勘查,该区域大部分裸地砂石裸露,有效土层较薄,且外界客土土源难找,不具备开发成耕地的条件。
本次规划将这部分裸地予以保留,只对裸地边角砂石较少区域做一修整,结合该区域破碎凌乱的田块一并整理为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