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特率概念
波特率即调制速率,指的是信号被调制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的波特数,即单位时间内载波参数变化的次数。
它是对信号传输速率的一种度量,通常以“波特每秒”(Bps)为单位。
波特率表示每秒钟传送的码元符号的个数,它是对符号传输速率的一种度量,它用单位时间内载波调制状态改变的次数来表示,1波特即指每秒传输1个符号。
波特(Baud,单位符号:Bd)这一单位是以法国电讯工程师埃米尔·博多(英语:Émile Baudot)(1845-1903)的姓氏来命名的,他是数位通讯的先驱之一,是电传与博多式电报机的发明人。
波特率有时候会同比特率混淆,实际上后者是对信息传输速率(传信率)的度量。
波特率可以被理解为单位时间内传输码元符号的个数(传符号率),通过不同的调制方法可以在一个码元上负载多个比特信息。
因此信息传输速率即比特率在数值上和波特率有这样的关系。
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的方式计数,那么它为什么又能识别十进制数和各种字符、图形呢?其实,不论是数值数据还是文字、图形等,在计算机内部都采用了一种编码标准。
通过编码标准可以把它转换成二进制数来进行处理,计算机将这些信息处理完毕再转换成可视的信息显示出来。
常用的字符代码是ASCII码,它原来是美国的国家标准,1967年被定为国际标准。
二、波特率计算公式有哪些?
在串行通信中,收发双方对发送或接收的数据速率要有一定的约定,我们通过软件对MCS—51串行口编程可约定四种工作方式。
其
中,方式0和方式2的波特率是固定的,而方式1和方式3的波特率是可变的,由定时器T1的溢出率决定。
串行口的四种工作方式对应着三种波特率。
由于输人的移位时钟的来源不同,所以,各种方式的波特率计算公式也不同。
1、方式0的波特率
方式0时,移位时钟脉冲由56(即第6个状态周期,第12个节拍)给出,即每个机器周期产生一个移位时钟,发送或接收一位数据。
所以,波特率为振荡频率的十二分之一,并不受PCON寄存器中SMOD的影响,即:方式0的波特率=fosc/12
2、方式2的波特率
串行口方式2波特率的产生与方式0不同,即输入时钏源的频率不同,控制接收与发送的移位时钟由振荡频率Foec的第二节拍P2(即Foec/2)给出,所以,方式2波特率取决于PCON中SMOD 位的值,当SMOD=0时,波特率为Foec的六十四分之一;若SMOD=1,则波特率为Foec的三十二分之一,即:方式2的波特率=2smod/64*Foec。
3、方式l和方式3的波特率
方式1和方式3的移位时钟脉冲由定时器T1的溢出率决定,故波特宰由定时器T1的溢出率与SMOD值同时决定,即:方式1和方式3的波特率=2SMOD/32•T1溢出率。
其中,溢出率取决于计数速率和定时器的预置值。
计数速率与TMOD寄存器中C/T的状态有关。
当C/T=0时,计数速率=fosc/2;
当C/T=1时,计数速率取决于外部输入时钟频率。
当定时器Tl作波特率发生器使用时,通常选用可自动装入初值模式(工作方式2),在工作方式2中,TLl作为计数用,而自动装入的初值放在THl中,设计数初值为x,则每过“256一x”个机器周期,定时器T1就会产生一次溢出。
为了避免因溢出而引起中断,此时应禁止T1中断。
这时,溢出周期为:系统晶振频率选为11.0592MHZ就是为了使初值为整数,从而产生精确的波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