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心理学的产生、发展与现状

临床心理学的产生、发展与现状

临床心理学的产生、发展与现状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临床心理学逐渐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

从心理测验、心理治疗以及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这三方面着手,论述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和现状,继而对临床心理学的未来进行展望,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关键词:临床心理学;发展;现状临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美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分会1991年提出的“正式”定义则是:临床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程序来了解、预测和缓解智力、情绪、生理、心理、社会和行为上的障碍、适应不良与苦恼以及与此相关的研究、教学和心理服务。

它的最初提出以及发展至今,主要是为存在各种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人,尤其是那些心理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严重受到影响的患者提供服务。

在一定意义上来讲,临床心理学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本文分析了临床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历程以及现状,以便于更充分地了解临床心理学,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一、临床心理学的产生临床心理学历史上曾与变态心理、心理测量、精神分析、心理卫生和精神病学等都有密切关系,直到19世纪末,临床心理学与变态心理学的历史尚难分别。

临床心理学起源于精神病学,它最早涉及的是精神病的症状、病因和护理,而真正推动临床心理学发展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韦特默,他追随w.wundt和e.kraeplin的生理心理学观点,并坚持心理学应为应用服务[1]。

1896年韦特默向美国心理学会提出临床心理学是应用科学的建议,认为心理诊所是为社会和公共服务、为基础研究和教学服务的机构[2]。

同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诊所,主要研究学校儿童的学习困难问题,这成为临床心理学正式产生的标志。

他还开设一门课,讲授上述有关问题,称此课为“临床心理学”。

1906年n.prinee出版了《变态心理学杂志》。

继而,1907年韦特默创办了杂志《心理学临床》,其刊的副标题为《心理发展迟滞和变异的研究和处理杂志》,创刊号上的第一篇文章是他写的“临床心理学”,在此他再次宣称心理学的一个新领域已经建立起来,这一领域即“临床心理学”。

二、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和现状1949年美国心理学会举行了一次会议,会上给临床心理学正名,会议还规定了临床心理学家的三个基本职责,即心理测验、心理治疗和研究[3]。

因此,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

(一)心理测验临床心理学合多源于一流,心理测量学是其中的主要源流之一。

心理测量学是心理学的另一学科分支,有它自己的历史。

但它的发展,促进了临床心理学的形成和成长。

在临床心理学初期,临床心理工作者的主要工作便是临床心理测验[4]。

1905年,比内在巴黎公开了他的第一个正式的智力测验,但是这和之后的修订本,在临床中用的都不多。

1916年,经terman修订的斯坦弗——比奈量表正式发表,这是心理测验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同时为临床心理学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20世纪上半叶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心理学被广泛应用于选拔训练各种新兵,心理测验从智力测试转向包括人格在内的各个领域,临床心理学家开始编制测量人格、兴趣、情绪等的工具,于是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等人格测验量表相继出现。

至今,心理测验仍然是临床心理学的一种基本技能,人们不断地修订各种测验,并建立新的测验。

目前,临床心理学应用比较多的有三种测验,分别是: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和兴趣测验。

1.智力测验。

临床心理学使用智能测验测定一个人的一般能力,测量其完成某种工作的能力,现在常用的智能测验有个人智力测验和团体智力测验。

个人智力测验最有代表性的、影响最大的即韦氏智力量表、斯坦福-比内智力量表;陆军测验、瑞文推力测验等是使用最广泛的团体智力测验。

2.人格测验。

使用人格测验,临床心理学家能够定量分析个人心理特质以及预测个人未来行为,目前常用的智力量表分为两种,即自陈量表和投射测验。

自陈量表包括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等;投射量表如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

罗夏于1921年出版《心理诊断法》,从此,墨迹测验得到广泛应用,在一些国家几乎替代了临床心理学所有工作。

墨迹测验与后来的主题统觉测验(tat)以及完形测验,成为心理测验中的一个新门类,即投射测验。

3.兴趣测验。

临床心理学对兴趣的研究很多,但使用最多的是职业兴趣方面的测验。

目前最广泛使用的兴趣量表有三种:斯特朗职业兴趣调查表、库德爱好记录表以及霍兰德职业爱好问卷。

(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临床心理学家经常使用的另一种手段。

心理治疗起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他于1895年与j.breuer合著的《癔症研究》一书,可认为精神分析的正式开始[4]。

之后,弗洛伊德发表《释梦》一书,成立了维也纳心理学会,推动了精神分析的发展。

1909年他在hall的帮助下,到美国讲授精神分析,从此精神分析在美国广泛流行,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临床心理学家治疗的主要手段就是精神分析。

1911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表标志着行为主义的心理治疗正式产生。

行为主义否定精神分析强调的潜意识,注重客观行为的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行为主义倡导的行为疗法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逐渐成为广泛应用于临床心理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模式[5]。

1951年罗杰斯出版了《来访者中心的心理治疗》,从此,个人中心治疗模式被广泛使用,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反对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发展起来的,该模式主张发展人积极、主动、健康的方面。

个人中心治疗模型的广泛应用推进了临床心理治疗的多样化发展。

20世纪中期,临床心理学发展出一种新的临床治疗模式,该疗法认为认知在人类行为中具有重要意义,并把认知研究与客观行为研究结合起来,主张治疗的目标就是改变被歪曲的认知,该模式就是认知—行为主义治疗模式。

至此,临床心理学发展出四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模式[6],这四种模式不是对立的,它们各有所长,各自有其适用的方向。

临床心理学家在实际治疗中,并没有绝对的采用哪一种疗法,而是针对不同问题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模式。

从此,临床心理学中有了多种成熟的心理测验和心理治疗,一起成为临床心理学的主要内容,这一学科便完全成熟。

(三)研究内容临床心理学的研究是与临床实践工作密切联系的,自临床心理学成立开始,临床心理学家一直从事相关研究工作。

纵观临床心理学的历史,大多数临床心理学家将注意力放在研究各种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上,研究导致心理疾病或障碍的原因,并且竭力找出治疗方法。

精神分析认为童年创伤和潜意识是成年期各类问题的原因;行为主义认为心理问题是特定习得经验结果;人本主义认为各种心理问题是自我发展动机发生偏离的结果;而认知行为主义则认为心理问题源于各种不恰当的认知。

传统的临床心理学多偏重于各类临床心理问题的研究,多从消极方面入手,对人类积极的发展因素并未给予足够重视,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是针对之前临床心理学的研究重点在于消极心理问题这一现象提出。

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强调用积极的方式对心理问题做出适当的解释,并从中获得积极意义。

积极心理学认为即便那些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也不仅仅只是要求减轻痛苦,人们需要建构积极的力量,需要有意义、有目的的生活。

积极心理学对临床心理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传统的心理治疗一直把工作重点放在对患者疾病的评估或治疗上,心理治疗师以医生治疗病人身体疾病的模式来对待心理疾病[7]。

而积极心理学以人类的力量与美德为核心取向,强调每个人天赋的潜能在解决心理问题时的重要性,未来的心理治疗不仅仅是修复创伤,将会更加侧重讨论病人所具有的力量与美德,好的临床心理治疗师不仅仅是帮助人们治愈创伤,更应该帮助人们发掘与建构力量和美德。

三、临床心理学的未来综观整个心理学,其各个分支学科都还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临床心理学更是如此。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临床心理学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科学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临床心理学涉及的领域会更加广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一)神经心理学随着脑科学的发展,行为科学将会越来越多的倾向于将认知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结合起来。

临床心理学与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新领域会越来越吸引学者的注意,对疾病的治疗会更多的从神经生理机制出发。

(二)临床心理学在医学上的研究随着创新型社会的到来,临床心理学在医学上的研究必将成为热点,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患者心理会越来越关注,今后,患者健康的含义不仅仅指生理指标达标,也指心理康复。

同时,医学类学院会越来越多地对在校学生进行临床心理学教育,使他们了解到患者的心理状况,这些人才将有力的带动对临床心理学的研究。

(三)计算机辅助临床心理学20世纪后半叶,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和广泛应用,它在许多方面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当然对临床心理评估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计算机在临床心理评估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如分析解释测验结果;代替纸笔测验,直接在计算机上操作一些心理测验评估;产生新的心理测验,最短时间内了解被试的心理特征。

临床心理学正在不断接收来自不同领域的合理知识,建构自己的理论模型,以多种多样的方法解决日益增加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1]陈青萍.现代临床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87.[2]邢强.临床心理学发展概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1,(3).[3]r.d.福勒.美国的临床心理学[j].心理科学,1981,(3).[4]龚耀先.临床心理学的过去与现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3,(1).[5]黄玉联.临床心理治疗模式的发展及演变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6]陈仲庚.实验临床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30.[7]陈琳,范晓玲.积极心理学对临床心理学的影响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