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05622临床心理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察这对同一行为给出的评分的一致程度被称作(A)2-21A.评分者信度 B.内部一致性信度C.重测信度 D.分半信度2.拉扎勒斯提出的关于心理应激的理论模型是(C)4-75A.适应模型 B.应急反应模型C. 评价模型D. 应激模型3.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试时,总分大于多少分时可考虑有焦虑存在(B)6-137A.20 B.40C.600 D.1004.让害怕拔牙的人反复观看与拔牙情境有关的录像片,以消除其对拔牙的恐惧,在学习理论中,这个过程称之为(D)7-160A.强化 B.分化C.泛华 D.习惯化5.医院中的病人最常见的情绪反应是(A)9-210A.焦虑与恐惧 B.抑郁C.愤怒D.淡漠6.关于MMPI-2的正确描述是(B)6-126A.含有10个临床量表、4个效度量表和7个附加量表B.含有10个临床量表、7个效度量表和10个附加量表C.含有15个临床量表、4个效度量表和7个附加量表D.含有15个临床量表、7个效度量表和10个附加量表7.在病人中,愤怒情绪多见于下列哪种情境(C)9-200A.悲观 B.失望C.受到挫折 D. 绝望8.在个体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基础作用的支柱是(B)3-37A.经济因素 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 D.家庭教育9.病人的抑郁反应往往同下列哪项有关(B)9-201A.挫折 B.丧失C.紧张 D.恐惧10.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深刻影响的教师因素包括(D)3-40A.教师的人格特点 B.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C教育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D.以上均正确11.在治疗过程中,诊疗程序所引起的痛苦与不适以及改变不了生活习惯的病人的意志发生变化,病人可能表现为(A)9-201A.盲从、失去治疗信心或失去自制力B.自卑、对立C.挫折、恐惧D.恐惧、焦虑12.甲状腺机能低下可伴有继发性(A)3-50A.抑郁症 B.焦虑症C.人格障碍D.精神病13病人的疾病观的基础是(A)9-203A.病痛或病感B.疾病C.求医行为D.化验结果14.向受试者提供一些模糊的、无结构的刺激情境,让其在不受限制的条件下,自由做出反应,这种测验属于(C)6-129A.评定测验B.构建测验C.投射测验D.范畴测验15.《大五人格问卷》包括的5个维度是(B)6-129A.神经质、外向性、聪慧性、忧虑性、责任感B.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责任感C.神经质、内向性、聪慧性、宜人性、紧张感D.神经质、内向性、开放性、忧虑性、紧张感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6.人出生后获得新行为的基本学习方式有(ACD)7-158A.经典性条件反射B.放松训练C.观察学习D.操作性条件反射E.决断训练17.决断训练又称自信训练,特别适用于(ABC)7-162A.不能表达自己愤怒或者苦闷的人B.很难对他人说“不”的人C.很难表达自己积极情感的人D.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人E.缺乏生活原动力的人18.手术病人术前的自我防御反应中,可能采用的防御机制包括(ABCE)4-81A.否认B.转移C.合理化D.推行E.投射19.DSM-IV采用5个轴对病人的情况进行评估,其中涉及心理障碍分析的轴是(CD)6-144A.轴I:临床障碍B.轴II:人格障碍C. 轴III:躯体情况D.轴IV:心理社会和环境问题E.轴V:全面功能评估20.应激条件可能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有(ABCE)4-71A.焦虑B.愤怒C.恐惧D.快乐E.抑郁三、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临床心理学研究涉及的四种基本形式为个案设计、描述设计、相关设计和实验设计。
2-2222.临床心理学的基础学科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基础心理学科、生物学科和社会科学。
1-323.心理治疗结果的评定内容包括有效性、治疗结果的持久性、治疗的效率和不良结果。
7-15124.病人不遵从医嘱不只见于康复期,也见于诊疗的早、中期。
9-20725.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是康复成败的重要决定因素。
9-20726.自病人获悉癌症的诊断消息后,其心理反应历程可大致分为以下四期:休克——恐惧期,否认一怀疑期、愤怒-沮丧期和接受一适应期。
9-20827.以测验为目的和功能分类,心理测验可分为能力测验、人格测验、审计心理测验、临床评定量表和职业咨询测验等。
6-122四、判断改正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划线部分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并加以改正。
28.心理治疗的近代史起源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
(√)1-729.通过采用适当的事物来增加反应的强度、概率或频度的过程,称作强化。
(√)7-15930.人格测验主要是对人的认知性人格特质(包括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态度情绪性和人际关系等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过程。
(×)6-124答:人格测验主要是对人的非认知性人格特质(包括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态度、情绪性和人际关系等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过程。
31. 暂缺32. 暂缺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33. 暂缺34. 暂缺35. 暂缺36.简述贝克关于抑郁患者的四类错误逻辑推论。
3-44-45答:贝克把抑郁症病人对客观事件的错误逻辑推论归纳为四种:(1)任意的推断。
推断中的结论没有证据(我是无用的,因为我去买东西时商店已关门了)。
(2)选择性抽象。
其中结论只来自许多可能性中的一种因素(我所工作的公司尽是无知的人,这是我的过错)。
(3)超泛化,或说从一个琐细的出发点做出很大的结论(我是完全愚蠢的,因为我不明白那一点)。
(4)放大和缩小,这只涉及判断操作中的错误(我说了一个无恶意的谎言,结果完全丧失了所有的诚实)。
37.写出《90项症状自评评量表》的9个因子名称。
6-136答:9个因子的定义、项目数及其含义如下:(1)躯体化:包括l、4、12、27、40、42、48、49、52、53、56、58,共12项,该因子主要反映主观的身体不舒适感和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
(2)强迫症状:包括3、9、10、28、38、45、46、51、55、65共10项,主要反映那些明知道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
(3)人际关系敏感:包括6、21、34、36、37、41、61、69、73共9项,主要反映个人的不自在感和自卑感。
(4)抑郁:包括5、14、15、20、22、26、29、30、31、32、54、71、79共13项,主要反映抑郁症状,包括有关死亡的思想和自杀观念。
(5)焦虑:包括2、17、23、33、39、57、72、78、80、86共10项,主要反映焦虑症状。
(6)敌对:包括11、24、63、67、74、81共6项,主要反映敌对的思想、情感或行为。
(7)恐怖:包括13、25、47、50、70、75、82共7项,主要反映恐怖症状。
(8)偏执:包括8、18、43、68、76、83共6项,主要反映偏执性思维。
(9)精神病性:包括7、16、35、62、77、84、85、87、88、90共10项,主要反映各式各样的急性精神分裂症症状。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8. 如何在抑郁症患者中使用人际心理治疗。
8-181答:(1)在早期阶段(第1~4次治疗),主要完成以下几项任务:和病人建立合作的工作联盟;对病人的抑郁症状进行评估;对病人的人际关系状况的质和量进行充分了解;积极鼓励病人接受病人的角色;和病人一起选择和确定后面的治疗将要解决的人际关系问题(也就是选择一个治疗的聚焦点)。
(2)在中间阶段(第4~12次治疗),治疗的主要内容是处理所选择的聚焦点,治疗师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支持和保证,澄清待解决的人际关系问题中的偏差,促使其得到解决。
IPT的治疗焦点主要包括悲伤、人际角色冲突、角色转换和人际交往缺陷,青少年的IPT模式还增加了第五个聚焦点:单亲家庭。
针对不同的治疗焦点,IPT有不同的干预策略。
(3)在结束阶段(第12—16次治疗),治疗的重点是处理治疗的结束。
对于以悲伤作为焦点进行治疗的病人来说,治疗关系的结束为病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对丧失体验进行处理的机会,以巩固病人在前面治疗中的收获。
结束阶段需要积极地和病人探讨整个治疗过程中病人取得的进展,并提醒病人认识到病人自己的力量,将病人在治疗中学会的策略方法运用于抑郁症的治疗和预防复发。
治疗师还需要告诉病人如何识别抑郁发作的早期症状。
35. 论述关于防御机制的基本观点。
4-83-84答:(1)应激条件下,人们可能会采用多种多样的防御机制以摆脱情绪困扰。
大多数防御机制是健康人和心理障碍者共用的。
相比较而言,心理健康者倾向于更多地采用较成熟的防御机制。
(2)防御机制的适当应用可以有效地减轻或消除情绪应激,为人们赢得时间和条件以便从正面处理应激情境或外界环境的挑战。
防御机制的过度使用则会妨碍人准确地考察现实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心理健康的人一般不会极端地或长期单独应用防御机制,而心理障碍者可能唯一地依赖防御机制,或毫无变通地只是采用某一机制(如否认)处理各种不同的问题;防御机制的极端应用和发展会形成神经症和精神病症状。
(4)自我防御机制同一个人的人格有密切联系。
一方面人格特征决定了一个人能否依据所面临的应激情境(问题或挑战)灵活地采用防御机制;另一方面防御机制的经常应用又会影响人格。
如果一个人不管遇到何种困难都尝试采用防御机制而不设法正面解决问题(即采用注重于问题的应对策略),那么就会对他的人格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5)弗洛伊德认为防御机制属于自我的潜意识部分,其应用基本上是无意的或不自觉的,但这些自我心理保护方法也有被有意应用的情况。
(6)防御机制是通过对人行为方式的观察而推测出来的东西,它们不能完全解释人类在应激条件下的复杂行为。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40.方红(化名),女,35岁,某外企销售主管。
一年前她所在公司有一个新产品上市,方红的销售工作压力剧增。
她经常加班,很少运动和休息,为了保持自己的工作状态,她经常晚上加餐,近几个月以来,方红发现自己的体重明显增加,由原来的50公斤增加到了85公斤,因此,前来寻求临床心理师帮助。
请分析可能影响其体重变化的心理社会因素,并从心理干预的角度,帮助其设计一个减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