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开学第一课》有感兴隆中学七(1)班刘星9月4日晚上八点钟我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英雄不朽”,围绕“爱国”“勇敢”“团结”“自强”4个篇章,每一节课都以一位抗战的英雄或是英雄的后代为我们讲述抗战时期的故事,那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让我几次热泪盈眶。
听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透过那铿锵有力的音符,我似乎看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无数的先烈用他们的血肉筑起新的长城,为幸福的今天,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其中左权将军的故事深深的感动了我。
左权将军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八路军最高级别军官,在抗战开始后离开深爱的妻子女儿,一直坚持战斗在抗战第一线,1942年5月25日掩护部队撤离的过程中英勇牺牲,而两天后是他女儿两周岁生日,而他一生只留下十一封家书,看到这里,我潸然泪下……除了左权将军,节目还讲述了许多和我差不多大的小朋友英勇抗战的故事,比如史林山老爷爷讲述了著名的《歌唱二小放牛郎》里人物原型“二哥”的故事,现场一些老“英雄”介绍时都在十一二岁就参加革命,奔赴前线……他们都深深的感动了我。
小时候,老师常说,我们的红领巾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
那时候,我还不太了解其中的含义。
现在,我长大了,也渐渐懂了,正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宁。
我们才得以在舒适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一个多小时的观看,让我有了深深的感触:正是有了一个又一个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人物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不屈抗争,才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学习英雄先辈的精神,接过英雄前辈的旗帜。
从现在起诚实勇敢,团结奋进,自强不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认认真真学好知识,做伟大祖国的接班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牢记血耻奋发自强——《2015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兴隆中学七(1)班刘欣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恰逢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在这极其不平凡的日子里,我守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观看《开学第一课:英雄不朽》,那一个个画面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当年的战争场面,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也更加地感悟到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幸福的我们,一定要爱国、勇敢、团结、自强。
在第二节课《勇敢》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告诉我们,南京大屠杀的六个星期里,共有30多万中国人遇难,平均每12秒就有一个同胞被杀害。
如果把这30万的人排成一队,队伍可以排出180多公里;如果一一念出他们的名字,三天三夜都念不完。
后来,南京城变成了一座空荡荡的孤城,街上寂静得连哭声都听不到了。
1937年12月13日,日寇占领南京后,开始了全城大扫荡,对南京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在持续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我国同胞被杀害的达30多万人。
其中,19万人被集体屠杀。
他们杀人手段非常残忍,砍头、剖腹、挖心、砍剁四肢……令人不寒而栗。
这是中国人的血耻,是中国人的仇恨。
我流着泪在心底疾呼:牢记血耻,奋发自强。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不被欺负,那就要强大我们自己。
发动侵略战争的罪犯应该得到严惩!但是,当今的日本右翼分子,他们仍不悔改,妄图篡改历史,掩盖侵略罪行,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王伯惠爷爷今年93岁,他在战火中读过书,也在学业中打过仗。
在今天的第一课上,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只有每个年轻人都懂得自强,国家才能强盛,才有和平生活,而上阵打仗则是要把学到的知识用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是啊!老一辈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使命,现在作为国家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我们一定要努力、一定要自强!大屠杀就是抹不去的铁证!历史就是历史,事实胜于雄辩,更何况还有如山的铁证!我要大声疾呼:“牢记血耻,奋发自强!”《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盱眙县兴隆中学七(2)班陈玉曾几何时,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有多少个像黄继光、董存瑞、江竹筠、刘胡兰这样的英雄儿女,为着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鲜血洒在家乡和异乡的土地上。
他们中有的千古留名,有的却连姓名也不知道。
但他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那就是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为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一身傲骨,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历史定格,英雄长眠。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触摸到先烈们跳动的脉搏,仍然能感受到先烈们呼吸的频率。
正是因为他们的伟大,中国巨龙飞腾于九霄之外,华夏巨人屹立于民族之林。
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一个古老民族书写下一篇新的乐章,一个泱泱大国崛起于世界的东方!长眠于此的先烈们,你们为了旧中国的解放,枪林弹雨中,洒下了最后一滴鲜血,带着最后一丝微笑,献出了你们宝贵的生命!可是,我们知道:你们绝对不是漠视生命,而是你们心中装着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你们心里装着千千万万的受灾受难的劳苦大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你们最宽广的胸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你们最崇高、最伟大的神圣职责!虽然,你们倒下了,但有无数的后来者站了起来!你们的精神会为我们一代人,又一代人来传承,并成为我们民族不屈不挠,国家不断繁荣、富强最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心理支撑!不论,现在国际环境如何的复杂,不论前进的道路还有多少坎坷,有你们这些榜样所赋予的力量,我们坚信:我们有勇气,也有信心面对和战胜一切我们面对的困难!小时候,老师常说,我们的红领巾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
那时候,我还不太了解其中的含义。
现在,我长大了,也渐渐懂了,正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宁。
我们才得以在舒适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我们在这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虽然离硝烟滚滚、战火纷飞的年代很远了,也许无法体会那时的艰辛,但我们已经明白了“幸福”的来之不易。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祖国新时代建设的重任,虽然也有艰险和困难,但我们一定会学习先烈不屈不挠的精神,好好学习,随时迎接困难和挑战。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立下自己的榛榛誓言: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虽然,我们不需要像先烈们那样抛头颅,洒热血,用身躯筑起共和国的长城,但我们有责任做好自己的事:用知识武装头脑,勤奋读书。
寒门出仕子,仕子治天下。
也许,现在你还没有挑大任的雄心伟略,但你应该有改变自己命运,掌控自己未来的设想。
所以你得学习,要学习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
先烈们,我们胸前飘动的红领巾像不像一颗火红的心,我们刚刚发出的誓言,像不像已经吹响了的战斗号角?我们新世纪的青少年,一定会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使我们的国家永远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开学第一课观后感盱眙县兴隆中学七(2)班杨梦婷我今天和爸爸、奶奶一起看了《开学第一课》。
第一课讲的是“孝”。
一开始放了一段视频,是讲有一个人,他把他的旧摩托车改成了一辆适合老人乘坐的摩托车,并且他还在摩托车上安装了舒适的靠背,让老人坐的更舒服一点。
他记得他爸爸以前对他说想去旅游,然后他就利用假期,叫上他爸爸一起去旅游。
他的爸爸现在72岁高龄了。
他现在腿脚还利索,所以他带他的爸爸去了很多地方,其中有一个算是很远的地方就是北京,开着摩托去北京,已经是个不切实际的事了,但为了爸爸,他做到了。
他在去的每个地方都照了很多照片。
他回到家后把这些照片都贴到墙上,所以他们贴照片的墙上都是照片。
这段视频看完后它让我明白了在父母年纪大以后一定要照顾他,要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要帮助他们实现他们的想法。
第二课讲的是“爱”。
讲的是一位叫秦勇的黑豹摇滚乐队主唱,他儿子得了重度感统失调病,这种病需要人给予他长期的锻炼、无限的关爱,才能健康成长,于是这位主唱在2005年放弃了他的歌唱事业,专心的陪伴在儿子身边。
一陪就是11年,这11年里他的儿子花了三年学会了说“谢谢!”,他用了一年的时间学会了骑自行车,在这几年他们共同学会了爱自己、爱对方,也爱生活。
第三课讲的是“礼”。
老师请来了很多位空姐和两位空少,他们上台时都拿着行李箱,穿得都很整齐,也很整洁。
说话特别文静,也特别有礼貌。
后来老师们说要做个小游戏,老师请了一些小朋友上台,他对一些小朋友说,我现在当一名飞机上的乘客,我会做出现很多不对的做法,每个人都要指出两个以上的错误做法,然后老师就开始表演起来,他上面做的几乎都不对,后来那两个老师开始争吵了起来,但是空姐每次都能很有耐心的对他们说不要吵了,你们做的都有不对的地方,在空姐的劝说下,他们停止了争吵,成为了文明乘客。
第四课讲的是“强”。
里面讲的是有一位武术老师,他带了很多的学生,这些学生其实都是来学舞蹈的,但大家也都很喜欢老师教的武术。
练武很辛苦,但他们一起参加了很多武术比赛,取得了不少成绩。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要有一个坚强的体魄,要自强不息。
兴隆中学八(1)班胡佳婷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央电视台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将以“英雄不朽”为主题,围绕“爱国”“勇敢”“团结”“自强”4个篇章,通过一个个英雄故事的真实讲述,让人们共同回顾历史。
据悉,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将于9月4日20点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首播。
又到开学日,新的学年从开学第一课开始。
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今年推出的《开学第一课》,以“英雄不朽”为主题,将通过讲述一个个真实英雄的故事,让孩子们共同回顾历史。
近年来,全社会越来越重视开学教育,许多学校都安排了形式新颖、生动有趣的第一课。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强调不忘历史,从青少年的独特视角出发,在讲述与抗战时期少年儿童有关的故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强精神。
这样的开学第一课,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和时代意义。
历史是最生动的教科书。
人们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爱国情感,很多都是从历史中学习而来。
章太炎说,“不能读史则不知前人创业之艰难,后人守成之不易,爱国之心,何由而起。
”70年前取得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来之不易,永载史册,但很多学生对这段历史并不十分了解。
从某种意义上说,“英雄不朽”这堂历史课,对强化学生历史知识,深化现实主义情怀,都很有必要。
这不仅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场民族精神的大洗礼,同时也是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次培育与提升。
特别是在当前教育模式下,社会往往更注重学生的成绩,德育教育要么千篇一律,流于形式,要么可有可无,成为“副课”。
尤其是学生对课本以外的东西,比如历史,知之甚少。
再加上一些“神剧”篡改历史、扭曲历史,导致学生们对历史本来的面目模棱两可,对身边的历史遗迹等也变得视而不见。
“开学第一课”试图通过真实的英雄故事教育人、感染人,出发点非常好,但课后怎么做,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