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史总复习中考.ppt
中国古代史总复习中考.ppt
民族关系上 密切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审 核
执 行
起 草 政
令
一、女皇武则天
2、武则天的统治
①重用酷吏,打击反对她的元老大臣,发 展中央集权 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 ③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 ④大力发展农业,注重减轻农民负担
贞观遗风
二、开元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 (685-762), 712-756年在位。 前期年号“开元”。
中国古代史总复习
春秋时期 (前770--前476 )
春秋诸侯争霸的原因和目的
原因:一是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表现在诸侯不 听天子命令,政令征伐自诸侯出。
目的: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的支配权,获取周 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和经济特权。
一、齐桓公称霸
1、齐桓公称霸原因:
政治方面
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 发展生产;
策略
顺应当时的政治形势,打起了
“尊王攘夷”的旗号,顺应民
自然条件
心齐。是东方大国,有鱼盐之利,
经济富庶;
2、齐桓公完成霸业的标志
葵丘会盟(公元前651年)
连
合
横
纵
: :
事
合
一
众
强
弱
以
以
攻
攻
众
一
弱
强
燕
赵
齐
秦
魏
韩 楚
口诀记忆: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七叔含烟找围巾 。
1、铁农具
春秋时期,开始广泛使用铁农具 战国时期,使用范围扩大
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
儒家
孟子
兵家 孙膑
墨子 墨家
庄子
道家
法家
韩非子
看书填表
学派 人物 代表作
墨家 墨子 《墨子》
儒家 孟子 《孟子》
思想主张
兼爱、非攻 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 庄子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中 央
经济文化方面 车同轨,书同文
集
权
思想方面 焚书坑儒
的
措 施
军事方面 御匈奴,筑长城
一、政治:废分封,立郡县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
1.至高无上的皇帝制 2.中央机构的三公制 3.地方机构的郡县制
秦朝行政系统简表
掌管军事
皇帝 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
御
太
丞
史
尉
相
大
夫
郡守
负责监察百官
县令
总结:
措施
政治方面
“废分封,立郡县”
经济文化方面 “车同轨,书同文”
思想方面
焚书坑儒
军事方面
御匈奴,筑长城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1、李世民即皇位 (时间?称号?年号?) 2、用人与纳谏 (1)原因: 亲身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 (2)表现: 吸取隋亡的教训。
A、鼓励臣下直言 , 从谏如流 B、选贤用能, 知人善任, 唯才是举
明清政府为什么一再兴起文字狱?
控制人们的思想,打击异端 强化皇帝的权威
结果: 使文人不敢表露独立的思想; 思想界陷入“万马齐喑”的沉闷气氛.
1、我国宰相制度开始的朝代是 ___秦_朝___ ,废除的朝代__明__朝__.
2、_朱_元__璋___设立锦衣卫,
_明__成__祖__设立东厂,
东厂职权范围是 _监__视__、_逮__捕__、 __处__罚__,成为_专_制__皇_权__ 可靠支柱
法家韩非子《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权
秦帝国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 发展有什么作用?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 中央集权国家。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 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 崭新的阶段。
二、揭竿而起—— 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 起义有什么 作用?
加
政治方面
强
废分封,立郡县
知人善用 虚心纳谏 贞观新政
贞观之治
不拘一格选人才 重视发展农业
贞观遗风
重用贤能 锐意改革
开元盛世
▪ 1.杀功臣,巩固皇权 ▪ 废丞相,权分六部 ▪ 设立厂卫制度 ▪ 设立廷杖制度 ▪ 设立军机处(清)
▪ 科举实行八股取士
▪ 实行文字狱
加 强 专 制 统 治
文字狱
文字狱就是统治者挑剔文字过错 而兴起的大狱
三、贞观新政
1、贞观新政的原因 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 2、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改革赋役制度。 沿袭、完善三省六部制。 修改法令,编纂《唐律疏义》。 完善科举制度
列表概括“贞观新政”的主要内 容。
方面
主要内容
政治上 经济上
虚心纳谏 选贤任能 完善科举 制度
改革赋税制度 轻徭薄赋
法律上 修改法令,编纂《唐律疏议》
思
想
政治 为政以德
教育成就 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总结了一套较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
要经常温习(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学习方法)
2、牛耕
春秋末年,已经使用牛耕 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作用: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提高生产效率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改变了原来的生产方式
想一想:
奴隶集体耕种
出租给农民个体耕种
公作
则迟
奴隶 开明的奴隶主
分地
则速
农民 地主
三、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
商鞅变法
1、背景
2、时间:公元前356年
3、主要内容
4、影响: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 国家,为秦 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次数
7
4
1
人数
2.7~2.8 万人
1000~1500人
160人
船数
船只 大小
拥有 设备
共200余艘
17艘
大船长151.8米, 旗舰长24.5米,宽
宽61.6米
6米
航海图,罗盘针
3、_雍__正___时期中央设立军机处。
一、明朝开放外交——郑和下西洋
1.西洋的概念
明代把文莱以西,包 括印度洋沿岸一带称为 “西洋”。
2.为什么要下西洋? (目的)
为了加强对外友好往来, 宣扬国威。
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之比较表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时间
1405--1433
1492--1504
1497--1498
奖励生产 提高农民积极性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国富
奖励军功
士兵英勇作战
兵强
建立县制
统一度量衡.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加强中央集权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生平 思想主张 教育成就
大思想家
•
“仁” 仁者爱人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
孔
让,和谐相处
子
的 主
“礼” 克己复礼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
要
社会规范
开元有“一元复 始,万象更新”之意, 其意是想有所作为, 励精图治,使唐朝更 加兴盛。
三、社会经济繁荣
1、表现
①农业:曲辕犁、筒车
②手工业:制瓷——邢窑白瓷、越窑青瓷
纺织——蜀锦 冶铸——盐、铁、铜、煤
③人口:一千多万户
④疆域:东至安东 , 西迄安西,
北达蒙古 , 南抵南海.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