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大课件—中国古代史之九

北大课件—中国古代史之九


传永
德政
文广
一、北宋统一及其与辽、夏的和战
维景德元年,岁次甲辰,十二月庚辰朔, 七日丙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 帝陛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 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 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 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沿边州军各守疆 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或有盗贼逋逃, 彼此无令停匿。至于陇亩稼穑,南北勿纵 惊骚。所有两朝城池,并可依旧存守,淘 壕完葺,一切如常,即不得创筑城隍,开 掘河道。誓书之外,各无所求。必务协同, 庶存悠久。自此保安黎献,慎守封陲,质 于天地神祗,告于宗庙社稷,子孙共守, 传之无穷。有渝此盟,不克享国,昭昭天 监,当共殛之!
清 吴 广 成 著
一、北宋统一及其与辽、夏的和战
①唐夏州节度使拓跋〔李〕思恭( 881~ 895)
③李彝昌
拓跋〔李〕某
⑥李彝殷 ⑨李继捧(赵保忠)
拓跋〔李〕思忠
李彝景
⑩太祖李继迁〔赵保吉〕( 982~ 1004) 太宗李〔赵〕德明( 1004~ 31) 景宗李〔赵〕元昊〔嵬名曩霄〕( 1031~ 48)
—— 元昊的“独立宣言”
木 板 画 党 项 人
一、北宋统一及其与辽、夏的和战
元昊既制蕃书,遵为国字,凡国中艺文诰牒尽易蕃书。于是立蕃字、汉字 二院,…汉字掌中国往来表奏,中书汉字,旁以蕃书并列。蕃字掌西蕃、 回鹘、张掖、交河一切文字,并用新制国字,仍以各国蕃字副之。以国字 在诸字之右,故蕃字院特重。 《西夏书事》卷十二 现存西夏文文献不下数 百万字,重要者如:
七月…癸未,帝督诸军及契丹大 战于高梁河,败绩。 甲申,班师。 宋史· 太宗纪
一、北宋统一及其与辽、夏的和战 雍熙三年(986)北征战略计划 正月出师 五月兵败
自是,宋不敢北向……
——《辽史· 耶律休哥传》
一、北宋统一及其与辽、夏的和战
雁门关
代县杨业祠
杨业 & 折氏
延昭 延浦 延训 延玉 延瓌 延贵 延彬
起一时之治使之整肃,而心地不广,规模不宏, 亦足以为治道之累…… 陈亮 本朝之所以立国定制,维持人心,期于永存而不 可动者,皆以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失策为言。细 者愈细,密者愈密,摇手举足,辄有法禁。…以 二百余年所立之国,专务以矫失为得,而真所以
得之之道独弃臵而未讲!
叶适
二、北宋的内政
宋陵神路
河南巩县
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 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 趋走,惟恐不及…… 苏洵 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 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 范祖禹
二、北宋的内政
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极一世之人 志虑之所周浃,忽得一智,自以为甚奇,而法固已备之矣。是法之
治无益也!
南宋 王十朋
诸州通判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
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至今州郡往往与通判不和。
(欧阳修)
二、北宋的内政
宋 神 宗 时 官 修 全 国 地 理 志
北宋最重要的路级机 构为转运使司,宋初 共设15路,至神宗元
丰时分为23路
二、北宋的内政 路名 漕司治所 京东东路 山东益都 京东西路 河南商丘南 京西南路 湖北襄樊 京西北路 河南洛阳 河北东路 河北大名东 河北西路 河北正定 河东路 山西太原 永兴军路 陕西西安 秦凤路 甘肃天水 淮南东路 江苏扬州 宪司治所 同 山东巨野 河南邓县 河南临汝 同 同 同
20世纪在此出土了大量西夏文文献
一、北宋统一及其与辽、夏的和战
1044年宋夏和议: ▲ 宋册封元昊为“夏国
主”,元昊对宋称臣
▲ 宋每年与西夏“岁赐” 绢15万匹+银7万两
西

1081年宋军 五路攻夏失败
+茶3万斤
一、北宋统一及其与辽、夏的和战
概其历世二百五十八年,虽尝 受封册于宋,宋亦称有岁币之赐,
山西永济西
两浙路 浙江杭州 江南东路 江苏南京 江南西路 江西南昌 荆湖南路 湖南长沙 荆湖北路 湖北荆州 福建路 福建福州 广南东路 广东广州 广南西路 广西桂林 成都府路 四川成都 梓州路 利州路 四川三台 陕西汉中
浙江绍兴 同 江西赣州 湖南衡阳 湖南常德 同 广东韶关 广西象州 四川乐山 同 同
陕西凤翔 同
淮南西路 安徽凤台
安徽潜山
夔州路
四川奉节
重庆
治所为今地名
二、北宋的内政
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三省、六曹、二十四 司,互以他官典领,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
二三。…官人授受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官以寓禄秩、叙位
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其次又有阶,有勋,有 爵。故士人以登台阁、升禁从为显宦,而不以官之迟速为荣滞;以差
密也。虽然,人之才不获尽,人之志不获伸,昏然俯首一听于法度,
而事功日隳,风俗日坏,贫民愈无告,奸人愈得志…… 叶适
二、北宋的内政
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 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 可纪极。
荫子固朝廷惠下之典,然未有如宋代之滥者。…非
惟开幸进之门,亦徒耗无穷之经费……
法典《天盛年改定新律》 军事法典《贞观玉镜统》 历史著作《太祖继迁文》 字典《音同》、《文海》 双解辞典《番汉合时掌中珠》 西夏文大藏经 译自汉文的《论语》、《孟 子》、《孝经》、《孙子兵 法》等等
以韵分类的西夏文字典《文海》
一、北宋统一及其与辽、夏的和战 元刻西夏文佛经
黑水城遗址 内蒙古额济纳旗
一、北宋统一及其与辽、夏的和战 辽、金有史,夏鲜专书。…国亡之后,文义莫辨,遂至掌故 失传,宋、辽、金三史有附传而弗详…… 吴广成《西夏书事凡例》
西夏世居西北,历代廓增, 奄有地方二万余里,为州郡
凡二十有二。…以边鄙荒寒
一隅区域,搘柱宋、辽、金 三大国,延二百五十八年, 其立国纲纪、武功文治,盖 有不可没者! 王秉恩《西夏纪序》 民 国 戴 锡 章 著
第九讲 北宋
一、北宋统一及其与辽、夏的和战
二、北宋的内政
三、宋代经济与社会
一、北宋统一及其与辽、夏的和战
周世宗见诸将方面大耳者皆杀之,然 我亦终日侍侧,不能害我…… 赵匡胤 950年23岁 从军 951年24岁 后周建立,任
禁军东西班行首
953年26岁 任开封府马直 军使,成为皇子柴荣亲信 954年27岁 柴荣(周世宗) 即位。升殿前都虞候 956年29岁 从周世宗伐南 唐,升殿前都指挥使
明人绘《雪夜访普图》
其道何如?
赵普: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 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今所以制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宋太祖: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一 宋太祖…削夺藩镇之权,其术不止一端,惟 最要者则为添臵通判与罢领支郡二事。 聂崇岐《论宋太祖收兵权》
二、北宋的内政
北宋前期的 中枢组织
三司
三司使
皇帝 御前会议 枢密院 台谏
中书门下(政事堂)
同平章事 参知政事 枢密使 枢密副使 御史中丞 知谏院 (宰相) (执政) (执政) (执政)
财政
行政
军政
监察
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凡边防、军旅之常务, 与三省分班禀奏;事干国体,则宰相、执政官合奏。 三司…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 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宋史· 职官志二》
廿二史札记
北 宋 文 官 俑
国家郡县素有定官,譬以十人为额,常以十二加
之,迁代、罪谪足以无乏。今则不然,一官未缺,
十人竞逐,纡朱满路,衣紫成林,州县之地不广于 前,而陛下之官五倍于旧。(宋祁)
人无所事获养于上者常三之二。(陈舜俞)
阙每一出,争之至一二十人,虽川广福建烟瘴之 地,不问月日远近,唯欲争先注授。(孙觉)
誓诏之答,要皆出于一时之言,
其心未尝有臣顺之实也!
《宋史· 夏国传》
夏人狡狯多诈而善谋,强则叛 乱,弱则请和,…以故数十年来, 西鄙用师,叛服不常,莫能得其 要领。
李纲《御戎论》
契丹给宋造成的亡国威胁远大 于西夏,而西夏给宋造成的国防 压力则远甚于契丹……
(李华瑞)
二、北宋的内政
宋太祖: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 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 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
一、北宋统一及其与辽、夏的和战
黑水城
一、北宋统一及其与辽、夏的和战 元昊的民族独立政策: ● 改姓嵬名氏 ● 颁行秃发令 ● 创制“蕃书” ● 称帝建国
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 之初基。…臣偶以狂斐,制小蕃文字,改 大汉衣冠。衣冠既就,文字既行,礼乐既 张,器用既备,吐蕃、塔塔、张掖、交河, 莫不从伏。称王则不喜,朝帝则是从。辐 凑屡期,山呼齐举,伏愿一垓之土地,建 为万乘之邦家。于时再让靡遑,群集又迫, 事不得已,显而行之。遂以十月十一日郊 坛备礼,为世祖始文本武兴法建礼仁孝皇 帝,国称大夏,年号天授礼法延祚……
二、北宋的内政 民利尽归于国,国用尽入于军,所以民困 而国贫也……
(朱台符) 宋 陵 石 雕 武 士
今天下大患者在兵。禁军约七十万,厢军 约五十万,积兵之多,仰天子衣食,五代 而上上至秦汉无有也!
(蔡襄)
训选招 练拣刺 废不过 弛实滥
天下之弱势,历数古人之为 国,无甚于本朝者…… 虽有百万之兵,而不免自贬 为至弱之国。 养兵以自困,多兵以自祸, 不用兵以自败,未有甚于本朝 者也! —— 叶适
又迁徙去来,常无虚日……
司马光
二、北宋的内政
二、北宋的内政
然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 今终夕未尝敢安寝而卧也。…居此位者,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