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卷第5期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年10月No.5Vol.30Journal of N ingxia Teacher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Oct.2009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成因及调适对策薛晓红(宁夏人民出版社《少年读者》杂志社,宁夏银川 750002) 摘 要:在现代社会环境下,由于离婚率的上升以及其它原因造成单亲家庭与日俱增,这使得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从单亲家庭子女这一特殊的群体出发,概括总结单亲家庭子女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论述其产生的原因,探索实施心理调适的策略,以期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单亲家庭;单亲子女;心理问题;心理调适;对策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331(2009)05-0117-04收稿日期:2009-07-09作者简介:薛晓红(1959-),女,山西稷山人,宁夏人民出版社《少年读者》杂志社副编审、总编。
单亲家庭是与双亲家庭相对的一种特殊家庭结构类型。
由于家庭中夫妻之间离婚、一方死亡、遗弃、分居或其它原因等,形成了只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
在现代社会环境下,由于传统的家庭模式和婚姻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家庭离婚率的迅速攀升使单亲家庭的数目日渐增多。
夫妻离婚是造成单亲家庭与日俱增的主要原因。
随着单亲家庭数量的增多,社会和教育界也面临着一个严峻而复杂的新问题,那就是单亲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由于家庭结构中家庭成员的残缺严重地影响了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致使单亲家庭子女在其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与非单亲家庭子女更为复杂、严重的心理异常与行为异常。
如何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已是当前许多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单亲家庭子女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1.孤僻冷漠,逆反仇视单亲带给孩子心灵上的创伤是难以抚平的,并且负面影响明显,有的孩子对失去父亲或母亲十分痛苦,很长时间不能自拔,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经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落。
家庭结构变化的强烈刺激,致使他们的心理开始出现失衡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孩子开始出现孤僻冷漠、逆反仇视的心理。
这些孩子在学校里大多不善言谈,不爱和老师同学们接触,有了矛盾也不及时和老师取得沟通。
他们当中有的因为父母离异觉得不光彩,也受到别的同学的歧视,害怕别人说自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于是对其他同学具有排外和敌对仇视的情绪。
有的孩子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憎恨父母不顾他的成长和感情。
这种憎恨久而久之对心理发展产生不良作用,进而扩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对周围的人或者事也漠不关心。
有的孩子由于父亲或母亲的不负责任,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上课不专心听讲,不听老师的话,顶撞老师,违反校规,我行我素,产生逆反心理。
2.内向自卑,敏感多疑由于世俗的偏见,单亲家庭的子女认为父母离异总是不光彩的事,自卑感便油然而生。
他们常常表现为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从不谈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都保守着这个秘密。
家庭的不健全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欠缺,既不信任别人,也不信任自己。
由于自卑,不能使自己的理想协・711・调发展,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
甚至有的孩子会萎靡不振,破罐破摔。
此外,单亲家庭中孩子敏感多疑的心理特征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显得突出一些。
他们对许多事情都非常敏感,总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猜疑别人是不是在说自己的坏话,猜疑别人是不是不信任自己,对他人产生怀疑,带来了人际交往的困难。
3.散漫放任,暴躁易怒过分溺爱,或是缺乏关爱,亦或是缺乏监管力度的单亲家庭子女都容易表现出散漫放任的态度,在其行为上表现为无组织、无纪律、自控能力差。
有的单亲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为了减轻孩子精神上所受到的打击,无原则地满足孩子过分的物质要求,使孩子产生任性等不良情绪。
在家里,事事处处都以自我为中心,行为散漫放任。
在学校,经常迟到、旷课,对老师的教育不理不睬。
此外,由于抑郁的心情无处宣泄,单亲子女容易暴躁发怒,遇事易冲动,因此会出现一些打架、骂人等行为。
4.情绪不稳,厌学严重家庭内部气氛的不和谐是导致单亲家庭孩子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
据有关调查了解,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经常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想摔东西,想离家出走,甚至想自杀等等。
单亲家庭中,由于家长自身产生的消极情绪,家庭气氛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造成孩子紧张、焦虑、暴躁等异常情绪。
在孩子的眼里,家庭中的欢声笑语少了,父母对自己的百般呵护少了,感受到失去父亲或母亲的巨大压力。
由于经常产生剧烈的情绪波动,导致孩子注意力、记忆力下降,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成绩不理想,进而产生了严重的厌学心理。
二、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成因1.家庭教育方式的失当家庭教育环境与子女性格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单亲家庭的教育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
不同类型的单亲家庭,由于父母亲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以及心理、生理各方面的差异,教育形式也不尽相同,对孩子的心理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单亲家庭的父母,常对子女产生爱的极端,要么是溺爱有加,要么是爱的贫乏,这两种极端都会使孩子的情绪情感生活受到严重破坏,出现种种如自卑、孤独、抑郁、放任、暴躁等心理缺陷,造成身心不良发展。
2.个体对家庭情感缺失适应困难单亲家庭对其子女的心理、学习与品德的形成都有消极的影响,尤其在心理方面。
因为家庭生活的变化以及家庭情感的骤变,使他们的精神受到巨大的创伤,他们自身还不成熟的心理在短期内还无法适应。
他们从内心深处自认为是被抛弃的孩子,不少人有沉重的精神负担,自卑自怜,对外界的态度过分敏感,导致他们或自暴自弃,或对社会有对抗情绪,戒备心强,难以与人合作,由此造成种种心理问题。
3.学校及社会舆论的压力单亲家庭子女由于遭到学校及社会上一些人的歧视,他们对周围人的态度比一般人更敏感。
事实上,孩子自己往往没有价值评判的标准,他们的是非观是参照周围的人,以及社会包括媒体的态度来确定的。
周围人的取笑、议论,媒体有意无意的评论,都会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强烈的反应,他们会认为父母的离婚使他们产生羞耻感,惟恐他人谈起自己的家庭。
学校及社会对单亲家庭存在的歧视和偏见,使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压力加重,表现出冷漠、敌对、自卑等情绪。
三、单亲家庭子女心理调适的对策1.单亲家长方面(1)摆正心态,调整不良心理情绪。
家长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如果单亲家长长期处于抑郁、消沉、悲痛的情绪之中,那么将对子女的情绪产生消极影响。
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就是消除子女不良情绪的前提。
因此,单亲家长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痛苦的现实中走出来的,面对并解决新问题。
尽量避免在子女面前怨天尤人,逃避困境,用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去影响孩子,让孩子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2)采取宽严适度的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
孩子在双亲的抚育和教育下,会更有安全感,有利于・811・身心的自然健康发展。
然而,家庭的缺损往往也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损,单亲家庭的教育方式往往存在着诸多的偏差,因此对单亲家庭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正确引导就显得更为重要。
单亲家庭的父母要加强理性,采取宽严适度的教育方式。
不要为了弥补孩子缺失的情感,过分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因为这种溺爱、怜爱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反而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也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
因此,单亲家长要根据子女的具体情况,安排好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子女学会自信、自立、自助、自强。
(3)注重广博的情感培养。
家庭是以骨肉亲情为纽带形成的特殊社会组织形式。
“家庭中最基本的成员是夫妻和子女,最基本的关系是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导致家庭结构的破裂,从而使家庭关系失调。
”在单亲家庭中,子女与父母的情感残缺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要帮助缺少父爱或母爱的子女克服情感心理障碍。
单亲家长尽可能多抽时间与孩子沟通情感,引导孩子面对现实,调整自我,用良好的意志品质战胜来自各方面的挫折和困难,使孩子明白父(母)亲并没有放弃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护。
(4)丰富家庭生活内容,扩大子女生活圈子。
由于家庭关系的失调,单亲家庭往往表现出沉闷、压抑的生活气氛。
这种气氛势必会给子女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单亲家庭除有常规的生活外,还应安排一些有趣的娱乐、休闲活动,家长也要学习一些有关现代家庭生活的知识,尽可能地让家庭生活丰富多彩,增添生活乐趣,使孩子摆脱单亲家庭的孤独感和不适感。
同时,单亲家长还应扩大家庭生活的范围,不仅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增强与同龄孩子之间的友谊,而且还要让子女多接触其他亲友中的长辈,能够跟长辈交流和沟通。
2.单亲子女方面(1)坚强面对现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单亲家庭的生活状态是否良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亲子女能否抱有正确和积极的态度。
单亲子女要通过自我学习和心理调节,重新振作起来,坚强地面对现实,勇敢地面对生活。
如果遇到挫折或困难,要向家长、朋友或者老师寻求帮助。
此外,要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用诚恳、乐观的态度多接触同学,多交朋友,和同学老师取得心灵上的沟通,相信老师和同学也会伸出友谊之手,帮助你解决心理上的困惑,从而以愉快的心境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之中。
(2)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业余爱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课堂教学的局限,能扩大知识面,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激发兴趣、陶冶情操等方面也发挥着一定作用,能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单亲子女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
同时,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与同伴交流、合作,互相取长补短。
这些不但可以激发单亲子女活动的积极性,转移他们的不良心理情绪,而且可以使他们及早发现自己的闪光处,为建立自信心提供良好的机会。
3.学校方面(1)情感育人,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学校教师对单亲学生的成长应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以弥补家庭环境所带来的缺陷,努力为他们创设一种没有轻视、妒忌、敌意,充满体谅、平等、真诚的环境。
其次,教师要主动去信任、理解、尊重这类学生,关心、帮助和爱护他们,维护其自尊心,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以真诚的情感、榜样的形象、美好的生活,来激活学生丰富的情感领域。
只有对他们倾注爱,才会便于交流和沟通,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从而架起师生之间爱的桥梁。
(2)开展有益的活动,增强学生自信心。
心理学认为,只有彻底摆脱自卑心理的束缚,人的个性才能得到完全的解放,潜在的才能才会被发挥出来。
因此,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校园集体活动,积极鼓励单亲家庭子女学生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活动,给他们表现自己才能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