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手工制作课程教案方燕一、活动目的校本课程之一“手工制作”的开设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为一部分有特长的同学提供一个展示个性才艺的机会和空间,使他们的一技之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活动要求1、按时参加活动,不得迟到早退。
2、严格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品。
3、保持教室清洁卫生。
三、活动内容运用一些用过的纸杯、彩纸及家里用剩的布料和纸张等材料制作一些手工制品。
培养学生的节约和废物利用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适时让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考核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制作一件废物利用的手工制品。
教学课时一教学课时二教学课时三教学课时四教学课时五教学课时六制作转转大风车材料:牙膏盒、彩色纸、吸管等1. 准备好一个牙膏盒和一张彩色纸。
2. 将彩色纸卷成锥体。
3. 吸管两头如图一样粘上方形的彩色纸。
4. 用图钉从吸管中间串起来,形成十字形,做成风叶。
5. 牙膏盒竖放,锥体粘到顶部。
6. 做好的风叶再用图钉串到锥体上。
第七课时剪纸教学流程1. 导入教师出示剪纸作品,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学生回答:剪纸。
漂亮吗?你喜欢吗?你想学一学吗?2.请学生欣赏课本剪纸作品。
欣赏的同时归纳剪纸的题材种类。
3.讲解剪纸的大体状况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
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
剪纸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门笺。
喜花、枕花、礼花等。
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4.学习简单的剪纸苹果王冠裙子等。
认真观察老师剪纸,提示注意观察剪纸的手段,方法5.自己动手DIY第八课时制作挂历一、说教材《台历挂历的设计》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小学美术第八册第6课的内容。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不仅具有实用性,同时还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能启迪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引发学生对生活用品的设计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当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启发和引导学生运用造型,图案,色彩等设计要素,通过构思,设计,制作出一个式样新颖,生动有趣的台历和挂历。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课内容和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台历和挂历设计方面的知识,学习制做方法。
2.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设计制做台历和挂历。
3.通过收集,欣赏,讨论等综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关注生活与设计的意识,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我把了解台历设计的基本方法定为教学的重点。
而相对学生如何设计出一款具有新颖美观的作品来说,在构思,设计制作过程中会有一定难度,因此我把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设计的美观与实用性相结合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
困此,本课教学我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中我主要采用了“观察演示法”,“讨论交流法”,“评比展示法”等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和借鉴来获取台历,挂历的知识。
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欣赏分析归纳,总结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我采用了“讨论交流法”对学生收集的作品进行交流,让学生从中探究台历,挂历的多元文化,了解其制作方法。
最后进行评比展示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大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快乐,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五、说教学过程生动地导入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我以谈话式的导入“同学们,你知道今天是几月几号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吗?今天就让我们做个小设计师,设计自己喜欢的台历或挂历”自然的导出日历,引出课题,这样简单的导入不仅联系生活实际,更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接着了解认识台历,挂历的知识以及制作方法,这个教学环节我分两步进行,首先让学生知道台历、挂历和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台历、挂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欣赏图例,让学生知道可以运用不同的设计计形式和不同的装饰设计方法进行制作。
台历和挂历的设计是人性化很强的设计,我以设计制作一款简单的造型式的台历为例,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和爱好设计出有个性的作品,应避免设计千篇一律。
出示作业要学,学生开始动手制作。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如发现有创意的作用品,我会给予肯定与鼓励,如果视有学生在制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会指导并示范正确制作方法。
在欣赏评述这个环节,我按排了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总结的方式进行。
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生动性,有效地提高的教学质量。
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我用一句话“我们设计的是台历和挂历,我们还可对生活中其他物品进行巧妙装饰,来美化生活环境,让我们用火眼金睛去发现,去创造美吧!”来结束本课。
第九课时第十课时《泥塑》学习目标:1.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尝试用橡皮泥制作或和小木棍结合的方式塑造立体形象。
2.能够在合作中塑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3.体验玩泥的乐趣,提高学习劳技的兴趣。
4.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萌生传承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塑造出成功的作品。
教学难点:泥塑过程中各部分的插接、组合与形体的稳定性。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欣赏作品。
由春晖小学的国学特色引入中华传统文化,问:你还知道哪些是中华传统文化?引出"泥塑"。
欣赏一些泥塑作品,问:你有什么想法?二、激发兴趣、初步尝试泥塑就是通过灵巧的双手将泥质材料塑造成为各种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工艺品。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泥塑。
(板书)你们以前做过泥塑么?请大家拿出一块橡皮泥,玩一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团、搓、捏、压等技能,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同学们交流展示。
师提升总结,引领示范。
(同学们跟老师做一遍,教师指导技术要领)过渡:学完了这些技术,你想不想尝试制作一件作品?三、自学尝试、熟悉技法多媒体课件展示制作鸭子的主要步骤,学生看书边自学、边尝试。
(师巡视指导)展示作品,交流(此环节重点解决1、颜色的搭配,2、抓住特征,3、支架固定)小结:看来我们的作品要想栩栩如生、不但要注意颜色的合理搭配、更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在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学要用支架固定。
过渡:同学们还想玩么?接下来就请大家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件作品,进行模仿创作。
四、模仿创作、提升技巧学生模仿创作学生将作品以第一次比较,进行自评。
师小结:大家这一次的创作有很大的进步,我们的泥塑技术在一次次练习中得到了提升,相信大家能够自己制作出一件自己创作的作品,接下来,我们就进行一个创意大比拼吧?比一比哪组的泥塑最形象、最有趣。
五、充分想象、综合实践1、学生创意制作,教师参与点评2、生展示作品师:哪一组最漂亮?学生互评!小结: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创作的作品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过渡:其实泥塑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演变已经形成了各种风格。
六、拓展深化结束语: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多动脑、多动手,让泥塑技术在我们手中得到传承,相信只要你坚持,你就会是下一个民间艺术家。
第十一课时贴画教学准备:1、教师:四尺整开的彩色纸、双面彩色纸及相关手工的工具、课件。
2、学生自由选择:彩色纸,手工工具。
教学设计:1、魔术导入:(1)师:同学们,喜欢魔术吗?想看老师表演魔术吗?想看的同学可要坐端正了。
魔术开始了:老师在看似一张的纸上“唰……唰……”剪着。
哈,会变成什么呢?小朋友想象着……可能是鱼,可能是蝴蝶……孩子们猜想着……好了,老师把纸一摊开,啊!原来是一只蝴蝶。
老师再把纸摊开,哇!原来不只一只蝴蝶,还有许许多多其他颜色的彩蝶正在翩翩起舞呢。
孩子们感叹着……(2)师将这些彩蝶按照一定的规律粘贴到一张大纸上,边贴边说:“这就是拼画。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美丽的拼画》。
”(板书)(3)在日常生活中,你看到过类似的作品吗?同学们说一说曾经看到过的类似的拼画作品。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类似于下图的一些图片,了解拼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第十二课时制作笔筒一、教学目标1、情感发展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与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2、认知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多种制作笔筒的方法。
学会泥条的衔接方法及笔筒各种部位的制作方法。
3、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不同形状笔筒关键部位的制作方法。
难点:不同形状笔筒关键部位泥条的衔接。
三、课前准备1、学校设一个陶艺室,按照陶艺制作工艺,分为学生操作室、准备室、烧窑室。
学生操作室内设展柜6个,学生工作台24张,制陶工具24套;;准备室内设拉坯机4台,和泥机1台,磨采由机1台,工作台2张,展柜6个;烧窑室内设窑炉1台,作品准备架2个,喷泵1台。
2、教师所需器材有:白板、录音机、图片、成品笔筒、石膏模子、电吹风、脱模剂、转盘、陶泥、制陶工具。
学生所需工具:陶泥、转盘、泥浆子、制陶工具喷壶、刷子、工作服、抹布。
3、学生操作室贴有《陶艺室学生管理制度》、《陶艺专业学生操作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使学生一进操作室便一目了然,如何使用工具及机器,如何评价自己的操作成绩。
四、“指导——实践式”教学过程设计程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预测准备器材1、准备工具材料准备好教学设备,检查用具情况,指导学生穿好工作服。
穿好工作服清点工具迅速按要求做好。
导入新课2、图片导言上一节课我们每人都设计了一张笔筒素描稿,课前教师选出一部分作品贴在白板上,同学们请看白板,你认为哪一幅伤口设计新颖,构思巧妙?3、同学们设计得都很好,比第一课的作品既新颖又增加难度,那么怎样才能制作成功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种制作方法。
学生观察白板上的设计稿。
学生选出最佳设计稿2——3幅。
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产生制作的兴趣。
4、利用学生自己的设计稿为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解演示5、按作品的特点归纳分类。
针对每类作品,讲解演示制作方法。
提出问题:同学们注意观察,教师将大家的设计稿分成了四类,大家想一想,每一类设计稿有什么共同点?(可提问4—— 6名学生)同学们回答得十分正确下面用简短的话概括一下大家的答案:第一类,直筒型;第二类,装饰型;第三类,转折型;第四类,圆底型。
第一类设计与第一节课制作的作品基本相似,按照第一课讲解的方法制作。
第二类设计看上去比较复杂,大家仔细观察,坯体的主体与第一类相似,坯壁外面有复杂的装饰物,我们只需多抹泥浆将装饰物粘牢即可。
第三类作品转折较多,教师教大家用一种新工具:电吹风。
第四类作品底部是圆形,教师也教大家用一种新工具:石膏模子。
(展示新工具,演示其使用方法,强调安全作用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