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狼和小羊》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狼和小羊》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狼和小羊》
教案狼和小羊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小溪、故意、借口、吃惊、温和、
上游、气冲冲、家伙、背地里、争辩、逼近、反正”等词语的意思。

2、懂得像狼一样的恶人是蛮不讲理的,对这样的恶人光讲道理是
不行的。

要勇敢机智地跟他斗争。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狼说的话是故意找借口,读好狼和小羊的对话。

2、教学难点:理解狼为什么找借口。

三、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课文。

1、揭示课题,联系学生原有理解,说说对狼和羊的了解。

2、快速读课文,指名用贴图在黑板上贴出狼和小羊准确的位置。

(理解上游和下游的意思,并懂得小羊不会弄脏狼喝的水。

)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狼和小羊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狼故
意找借口吃掉小羊的事。

)
(二)从理解“借口”入手,理清课文脉络。

理解“借口”的意思。

引导比较“借口”与“理由”。

方案1:如果有学生说“借口”就是“理由”,那就顺势引导:是怎么样的理由。

方案2:如果有学生说“借口”就是站不住的理由,那就直接转入下一个学习步骤。

3.朗读课文,理请课文脉络,讨论:狼为了吃小羊
找了哪些借口?
(三)、划出小羊说的话,练习朗读,用自己的话反驳狼找的借口。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实行反驳——鼓励从不同的角度,用不
同的说法说,促成从课文语言到个性化语言的转换)
1、你能够找出哪些理由来说明狼说小羊把他喝的水弄脏了是个借口?——除了课文上说的狼站在上游,小羊站在下游之外,还能够引导
学生联系上下文找理由,如:小羊是在那里喝水,又不是在那里玩水,怎么会把水弄脏呢?(这里可结合实行反问句的练习。

)再说,狼其实根
本不想喝水,而仅仅想吃小羊,说小羊弄脏了河水是故意找事儿。

2、狼说小羊去年在背地里说他的坏话,为什么说这也是个借
口?(班级基础比较好的话,能够请学生用上“难道”加以反驳——协
助学生掌握反问句的又一种说法。

)
3、随机结合课后题练习。

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话。

(四)进一步理解狼的险恶用心。

1、狼找了这么多借口,他到底想干什么?(狼想吃掉小羊)
2020年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狼和小羊》:狼想吃小羊,想到什
么水准?课文第二段哪个词语告诉了我们。

(非常)
2、看图,说说狼想吃小羊的外部表现。

(狼恶狠狠地瞪着小羊,
咧着嘴,龇着牙,血红的舌头伸得老长,馋得直流口水。

)
3、狼心里又会怎么想?谁能结合狼的外部表现连起来说说。

4、狼这么想吃小羊,现在他找的借口都被小羊一一反驳,所以就——(引读“狼不想再争辩了┉)“反正都一样”什么一样?也就是说无论小羊——都要——
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狼?小羊又是一只怎样的小羊?
四、发散填空,理解寓意。

( )( )( )的小羊
( )( )( )的狼
能填几个就填几个,看谁填得又多又合适。

(训练发散思维,引导多角度理解寓意。

)
五、训练分角色朗读。

1.三人一组,分旁白、狼、小羊练习朗读。

2.二次组合,两人一组,直接对话。

3.自我设计,表演朗读。

(反复练习,提升朗读水平;设计表演,培养创造水平。

)
六、结尾补续,读写结合,发展思维,加深理解。

1.导讲。

课文写到狼“向小羊扑去”就没有了,结果到底怎样呢?谁能把故事再讲下去?(让学生自由发言)
2.补充角度,打开思路。

老师很高兴,大家都有一颗善良的心,都不希望可怜的小羊受到伤害。

不过小羊最终难逃恶狼的魔掌,因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光讲道理是没用的。

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小羊,你准备怎么办呢?
3.读写结合。

(自选一个内容。

)
(1)选一种故事的结尾写下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