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污水管道人工顶管专项方案

污水管道人工顶管专项方案

银川市第六污水处理厂管网工程人工顶管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西安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
2012年8月
人工顶管方案
为加快施工进度,在施工工期内圆满完成施工任务,我公司将组织顶管经验丰富的顶管作业队进行分段顶管施工。

人工顶管工艺流程
工作井施工→顶进设备安装调试→吊装混凝土管到轨道上→装顶铁→顶进→出土(砂)→管道贯通→砌检查井。

1)工作井施工
确定工作井的位置、尺寸、开挖深度,采用机械、人工配合开挖,严格控制每层的开挖深度,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对工作井进行支护。

在工作井开挖一周应对工作坑周围进行降水,以保证施工进度及安全。

2)顶管设备安装调试
(1)导轨安装
严格控制导轨的中线、高程及坡向,确保管节的中线及高程能符合要求。

选择顺直度好的导轨,避免由于导轨的不直顺而造成的顶管误差。

(2)下管、顶进、出土设备
采用吊车下管;采用良好的千斤顶、高压油泵作为顶进设备;采用合格的斗车、垂直牵引的卷扬机作为出土设备。

(3)照明设备
井内作业中采用36V以内的低压照明。

3)顶进施工
当工作井内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具备顶进条件后,即可进行顶进。

严格控制前方开挖距离,杜绝超挖、扩挖现象。

顶进中出现以下情况时应立即停止顶进,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待处理完善后再进行顶进。

①、顶进顶力骤升或顶力达最大值时;
②、后背发生位移或后背开裂时;
③、千斤顶油管不通或油泵工作不正常时;
④、操作按钮不正常时;
⑤、砼管出现裂缝或破损时;
⑥、电路发生故障时。

三)管道的顶进与监测
首先在管道口安装好弧形顶铁保护管口,然后安装其它顶铁。

待管前挖土满足要求后,启动油泵,操纵控制阀,使千斤顶进油,活塞伸出一个行程,将管子顶进一段距离;操纵控制阀,使千斤顶反向进油,活塞回缩,安装顶铁,重复上述操作,直到管端与千斤顶之间可以放下一节管子为止,卸下顶铁,下管并安装好胶圈和多层胶合板衬垫,管接口采用钢外套承插橡胶圈接口。

重新安装好U型顶铁或弧形顶铁重复上述操作进行下节管顶进。

管道顶进过程中,顶铁上方及侧面均不得站人,并随时注意观察顶铁有无扭曲迹象,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崩离。

管内挖土采用人工挖土方式,管内土方水平运输采用人工推土斗,铺轻型导轨水平运输。

垂直运输采用电葫芦吊土,直接将土运至工作坑外,翻斗车转运。

顶进时应遵照“先挖后顶,随挖随顶;
顶前测量,顶后复测的原则。

管道顶进与管道监测应同步进行,第一节管子下到导轨上,应测量管子的中线及前端和后端的管底高程,确认合格后,方可顶进。

第一节管子顶进方向的准确,是保证该段顶管质量的关键,对顶进方位应勤测量,勤检查,并细致操作,防止出现偏差。

顶管方法和要求:
1、测量次数:在顶进第一节管子时,以及在校正偏差过程中,每顶进20-30cm,即对中心线及高程测量一次;在正常顶进中,应每顶进50-100cm测量一次;
2、中线测量,一般根据工作坑内设置的管位中心桩挂设中心线,利用特制的中心尺和经纬仪,测量头一节管前端的中心偏差;
3、高程测量,一般使用水准仪和特制的高程尺进行,除测头一节管前端管底高程,以检查与设计高程偏差外,还应测量头一节管后端管底高程,以掌握头一节管子的走向(即坡度);工作坑内应设置稳固的水准点2个,以便测量高程时互相闭合。

顶进一般应昼夜三班不停施工,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同时防止由于中途停置,摩擦力增加,造成顶进困难。

但在顶进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应停止顶进,迅速采取措施,处理完善后,再继续顶进。

1、顶管前发生塌方或遇到障碍;
2、后背倾斜或严重变形;
3、顶铁发现扭曲迹象;
4、管位偏差过大,而且校正无效;
5、顶力较预计增大,超过管口许可承受的顶力。

顶进每班均应填写施工记录。

施工记录应包括顶进长度、顶力数值(或油泵压力表数值)、管位偏差及其校正情况、机械运转情况、
土质变化以及出现的问题和应注意事项。

交接班时应将施工记录向下一班交接清楚。

人工挖土顶进时,管前挖土一般应在管内操作,以确保安全。

土质容易塌方者,应加管帽。

所顶混凝土管内径较小,在管内操作不便时,可在管前安装用钢板制作的工具管。

千斤顶及出土电葫芦的操作,均应听从挖土人员的指挥。

管前挖土是保证顶管质量及管上构筑物安全的关键。

挖土应遵守下列规定:
1、管前挖土长度;
⑴、在一般顶管地段,如土质良好,可超越管端30-50cm。

⑵、在土质不良地段顶管不得超越管端以外10cm,并随挖随顶。

2、管子周围的超挖
⑴、在不允许土壤下沉的顶管地段(如上面有重要构筑物或其他管道),管子周围一律不得超挖;
⑵、在一般顶管地段,上面允许超挖1.5cm,但下面135°范围内不得超挖。

测量发现管位偏差达1cm,一般应考虑校正,但对高程偏差的校正,应根据管道的设计坡度和头一节管子的走向,来确定校正方法。

当根据头一节管子的定向预计可能自行恢复到设计位置时,不必校正。

纠偏校正应缓缓进行,使管子逐渐复位,不得猛纠硬调,以防产生相反结果。

人工挖土顶进的校正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挖土校正法:
偏差为1-2cm时,可采用此法。

此法是在管子偏向设计中心的一侧面适当超挖,而在相对的一侧不超挖或留坎,使管子在继续顶进中,逐渐回到设计位置。

2、顶木校正法:
偏差大于2cm时,或采用挖土法校正无效时,可用10cm的圆木或方木一根,一端顶在管子偏向设计中心的一侧内管壁上,另一端安在垫有钢板或木板的管前土壤上,支架牢固后,开动千斤顶,利用顶进时顶木斜支管子所产生的分力,使管子得到校正。

3、千斤顶校正法:
方法基本上同顶木校正法,即用小千斤顶接一短顶木,利用小千斤顶的顶力使管位得到校正。

该标段顶管接口全部采用双插口双胶圈钢板外套环接口,钢板外套环防腐处理工艺:涂带锈防锈漆(型号23-6)二道,干燥后涂热沥青一道。

四)顶管注浆
顶力控制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顶进阻力,而降低顶进阻力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注浆。

注浆使管周外壁形成泥浆润滑套,从而降低了顶进时的摩阻力,我们在注浆时做到以下几点:
(1)、选择优质的触变泥浆材料,对膨润土取样测试。

主要指标为造浆率、失水量和动塑比。

(2)、在管子上预埋压浆孔,压浆孔的设置要有利于浆套的形成。

(3)、膨润土的贮藏及浆液配制、搅拌、膨胀时间,听取供应商的建议,但都必须按照规范进行。

一般性能见下表:
(4)、压浆方式要以同步注浆为主,补浆为辅。

在顶进过程中,
要经常检查各推进段的浆液形成情况。

(5)、注浆设备和管路要可靠,具有足够的耐压和良好的密封性能。

在注浆孔中设置一个单向阀,使浆液管外的土不能倒灌而堵塞注浆孔,从而影响注浆效果。

(6)、注浆工艺由专人负责,质量员定期检查。

五)施工期间的复检
施工前对管子接头的槽口尺寸进行检查,橡胶圈和衬垫板的外观和质地。

确认合格再在接口处均匀涂抹薄层硅油等对橡胶无侵蚀性的润滑材料以减少摩阻力。

承插接管时加力要均匀,应保证橡胶圈不移位,不反转,不露出管外。

顶进过程中加强管道中线、高程的测量复核,及时纠正管道的高程、中线,以降低后方顶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