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练习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练习题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2、高等教育心理学二、选择题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大学生B、高校教师C、高校的教育教学方法D、高校的教育教学规律2、科学教育心理学之父是()。

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桑代克D、赫尔巴特3、亚里士多德的()为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和谐提供了哲学和心理学依据。

A、《论灵魂》B、《大教学论》C、《论教学方法》D、《教育心理学》4、瑞士教育学家()在《论教学方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使“教育心理学化”的设想。

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桑代克D、赫尔巴特E、裴斯洛齐5、是()提出了著名的教育过程四阶段论和五步教学法。

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桑代克D、赫尔巴特E、裴斯洛齐6、()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联结。

()认为学习不是由于试误及强化而形成的联结,而是通过有目的的对情境的整体理解而产生的“顿悟”。

()强调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能适应变化,成为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

()将人的认知过程或学习过程看做信息加工的过程,即看成是信息的获得、传递、变换、储存和提取运用的过程。

A、现代信息加工理论B、人本主义理论C、认知派D、联结派7、“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于1877年撰写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被誉为“俄罗斯心理学的伟大代表”,()是前苏联“文化历史学派”的开山祖。

A、乌申斯基B、卡普杰列夫C、拉祖尔斯基D、维果斯基8、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法E、测量法三、填空题1、高校具有()、()和()的三大职能。

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现代科学的诞生标志是美国心理学家()于1913年出版的三卷本()。

3、赫尔巴特认为教育过程要经历()、()、()和()这四个阶段。

后来他的门徒将之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即:()、()、()、()和()。

4、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和()是教育的“三个主要基础”,而()“当然站在一切科学的首位”。

5、我国最早而影响较大的一部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心理学家()编著的《》。

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总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有()、)、()、()和()等原则。

三、简答题1、阐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3、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一、名词解释1、心理2、个性3、心理状态二、选择题1、心理的源泉和内容是(),心理的器官是()A、客观现实B、人脑2、人的认知活动的起点是()。

A、情感B、意志C、感觉D、知觉3、大学生情感发展的最基本的特征是()。

A、情感内容越来越丰富B、情感持续时间更长C、情感与理智之间开始趋于平衡D、情感与理智之间的摇摆不定三、填空题1、人类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分为()、()和()。

2、心理过程可以分为()、()和()。

3、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和()。

四、简答题1、简述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高校学生学习心理概述一、名词解释1、学习2、强化3、正强化4、负强化5、意义学习6、同化二、选择题1、学习的必要条件是()。

A、要有老师B、要有教材C、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D、后天获得的经验2、学习是以学习()为主。

A、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B、直接实践3、联结型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

A、华生B、桑代克C、斯金纳D、巴甫洛夫三、填空题1、赫兹兰依据学习进化水平的不同,将学习分为四类:()、()、()和()。

2、布卢姆从教育目标的角度将学习分为三种类型,即()、()和(),认知领域的学习又可分为六个等级,依次为:()、()、()、()、()和()。

3、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依据所传授的经验内容不同将学习分为()、()和()。

4、加涅按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和()五种。

5、桑代克认为通过尝试错误实现联结的学习过程应当遵循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和()。

四、简答题1、简述斯金纳的学习理论2、简述格式塔学习理论。

3、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学习理论。

4、简述奥苏泊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

5、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6、简述社会学习理论。

7、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8、简述高校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

第四章高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一、名词解释1、知识2、陈述性知识3、程序性知识4、知识“表征”5、图式6、脚本7、同化8、下为学习9、上位学习10、并列结合学习11、生成性学习二、填空题1、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本质上是由()和()构成的,可分为()和()两个亚型。

2、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和()。

3、学习同化有三种形式,分别是()、()和()。

4、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和()。

5、规则学习有两种形式,即()和()。

6、策略性知识包括()、()和()三部分。

7、认知策略可以分为()、()和()等。

8、一般认为运动技能包括三个方面的成分:()、()和()。

9、动作可分为()、()和()。

10、运动技能可分为()、()和()三个层级。

11、运动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操作()、()、()和()四个阶段。

三、选择题1、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和()来表征;程序性知识主要以()和()来表征。

A、生产式B、生产式系统C、命题网络D、图式2、下列属于复述策略的有(),属于简单加工策略的有(),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有(),属于组织策略的有()。

A、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B、排除相互干扰C、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D、多种感官参与E、复习形式多样化F、画线G、位置记忆法H、缩减和编歌诀I、谐音联想法J、关键词法K、视觉想象L、语义联想M、做笔记N、提问O、生产性学习P、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Q、列提纲R、利用图形S、利用表格3、运动技能是一种习得的技能,它以()运动为基础。

A、不随意B、随意/四、简答题1、如何培养高校学生的运动技能?2、简述运动技能的练习曲线特点。

第五章高校学生学习迁移一、名词解释1、学习迁移2、正迁移3、负迁移4、元认知二、选择题1、最早关于学习迁移的假说是(),()迁移理论认为训练某种一般性思维技能是可以促进其在各种官能之间发生无条件、自动的迁移。

桑代克是学习迁移理论()的创始人,该理论重视学习情境因素对迁移产生的影响,认为两次学习产生迁移必须要有相同要素。

学习迁移的()认为共同要素只是发生迁移的前提,但产生迁移的关键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该理论更加强调了作为学习者在学习迁移中的认知的能动作用。

学习迁移理论的()认为迁移发生的关键在于对两种学习情境中共同关系的“顿悟”,顿悟情境中的一切关系才是获得迁移的根本。

()认为通过对两种学习情境的综合分析和概括才是迁移发生的基础。

()认为迁移是通过新旧两个问题空间的类比来实现的,影响迁移的因素是类比关系。

()认为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程度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当两个任务之间存在有共同的产生式,或者两个任务的产生式有交叉重叠,迁移就会发生。

()认为认知策略要达到可以在多种情境中迁移的程度,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学习者的元认知水平。

A、形式训练说B、经验类化说C、共同要素说D、分析—概括说E、类比迁移理论F、关系转换说G、产生式理论H、元认知迁移理论2、要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发展,最关键的还是在于()。

A、合理的教学目标B、具有时代性和迁移价值的教学材料C、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D、良好的教学程序E、教会学生学习,学会迁移三、填空题1、关于迁移的三个经典学说是()、()和()2、精选教学材料至少要把握两条原则:第一是(),第二()。

3、组织教学内容有三个原则,即:()、()和()。

四、简答题1、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2、如何促进学说迁移能力?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一、名词解释1、问题2、问题解决3、算法策略4、启发策略5、定势6、功能固着7、表征方式8、原型启发9、问题情境二、填空题1、问题是由()、()和()这三个要素构成的。

2、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提出创造过程的四阶段论,这四阶段依次是()、()、()和()。

3、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有()、()、()和()。

4、问题解决的认知思维过程一般经过()、()、()和()四个阶段。

5、在解决问题中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两个条件,一个是(),一个是()。

6、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类:()和().7、问题解决的启发式策略多种多样,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有()和()。

8、影响创造力的心理因素有()、()和()等因素。

9、问题意识有两个基本来源:一是(),二是()。

三、选择题:1、在创造的四个阶段中,潜意识参与是()阶段的最大特点。

A、准备B、孕育C、明朗D、证实2、顿悟一般发生在创造活动的()阶段。

A、准备B、孕育C、明朗D、证实3、问题解决最基本的成分是()A、问题情境性B、操作序列性C、操作序列性D、认知操作性4、在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中,()是最关键的步骤。

A、发现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5、在奥苏伯尔和鲁宾逊看来,解决问题的核心是()A、呈现问题情境命题B、明确问题与已知条件C、填补空隙过程6、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可以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但费时费力,而()的办法容易成功,但不能保证成功。

()是人们常用的问题解决策略。

A、算法策略B、启发策略7、一般认为创造力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因素。

A、智力B、人格四、简答题1、简述杜威的问题解决五步模式。

2、简述奥苏伯尔和鲁宾逊的问题解决模式。

3、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4、简述促进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5、如何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第七章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名词解释1、动机2、学习动机3、认知内驱力4、自我提高内驱力5、附属内驱力6、耶基斯—多德森定律7、归因(Attribution)8、自我效能感9、学习动机的激发二、填空题1、动机对于个体活动具有三种基本功能:()、()和()。

2、可促使学生把行为指向学习的成就动机主要有三种:()、()和()。

3、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内驱力,其诀窍就是要想法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获得()。

4、动机冲突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和()。

5、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或工作效果的影响大小与好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二是()。

其中更为关键的是()。

6、习得性无助感产生后有三方面表现:()、()、()。

三、选择题1、()内驱力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学习动机。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2、成就概率在50%的任务是最能调动()的积极性。

()往往倾向于选择大量非常容易活非常困难的任务。

A力求避免失败者B、力求成功者3、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