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_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科目:数学
一、课题导入、出示目标、检查复习
(一)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学习更有效!)
1.我能掌握加法、乘法的运算律。

2.我能应用加法、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复习检测:(组内对查,组长抽查)
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
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
2.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
3.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
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
4.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
拓展(差的形式):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一)自主学习:
快速复习教材,独立完成,并思考以下问题:
1.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第二个减数,再减去第一个减数。

用字母表示:
3.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
4.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除以第二个除数,再除以第一个除数。

用字母表示:
通过复习你还有哪些知识点不理解或存在疑惑提出来,小组共同解决。

我的疑惑: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请运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58+262+138 2365-1086-214 84×36+64×84 25×32×125
178×101-178 83×102-83×2 84x101 99x16
合作指导:
1.组内进行交流时,组长给组员分配任务,然后从左到右依次轮流一圈。

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对好的发言做好记录,记录下有分歧的地方,提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

2.组长负责收集疑难问题,可与其他小组共同讨论解决,再有解决不了的提交全班解决。

3.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发言、展示,本组其他同学及其他小组同学加以补充。

三、当堂检测
要求:请同学们合上课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看谁做的又对又快,然后组内交流,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375+219+381+225 7755-(2187+755) 1200-624-76 102×76
(13×125)×(3×8) 25x(4+8) 99X13+13 7300÷25÷4
99×55+5578×101-78
四、自我反思
一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紧扣学习目标,从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总结,哪些是检测中容易出错的?
1.我的收获
2.我的易错点
五、作业及预习
1.必做题:课本第六单元习题
学情分析
该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此有较多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

教材安排这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解决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的,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初步感受运算的规律。

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在教学时,我通过让学生解决问题,从中发现联系,激发学生猜想,再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的理解规律,掌握知识,形成方法,激发思维。

效果分析
通过复习孩子们都已经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文字叙述和字母表达式,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掌握的还不是很好,比如178×101-178 ,在这个题的计算中,我们要把178×101-178看成178×101-178×1然后运用乘法的分配率,但是有的同学不理解。

教材分析
本单元素材的选取真实新颖,有现实意义。

教材以快乐农场为素材,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探索和理解运算律的过程中,教材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数学思想方法。

重视简算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计算教学重点是对“计算技巧”进行训练,很少关注“选择策略能力”的培养,本单元自主练习有关简便运算内容的设计,重视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让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单纯训练简算的式子题少之又少。

这样编排,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学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律,并能应用加法、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在具体运算中,了解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进行应用。

3、在探索学习运算律的过程中,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和理解乘法运算律。

重点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探究一:请运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58+262+138 2365-1086-214 84×36+64×84
178×101-178 83×102-83×2 84x101
7755-(2187+755) 1200-624-76 102×76
(13×125)×(3×8) 25x(4+8) 99X13+13 7300÷25÷4
99×55+5578×101-78
课后反思
首先利用课本中的情景,通过对黄河的分析了解,让学生感觉到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进一步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我把活动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小组之间讨论合作,在解题的过程中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每一题学生都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158+262+138 2365-1086-214 84×36+64×84 25×32×125
这时,根据学生板书的不同的计算方法,我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说说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想法?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宝贵、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但这仅仅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重要前提。

接下来我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式子中每一步的含义,加强对步骤的分析,促进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我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是不是成立呢?我们来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吧!”这样学生在操作、验证、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由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在学生归纳总结出了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基础上,我有意激起学生的疑问:“学习这些运算律有什么用呢?”这样树立学生大胆尝试的决心,激起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的兴趣,再通过实际的尝试,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敢于尝试的良好习惯。

课标分析
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能够探索并了解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概括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自觉、合理应用运算律使解答过程简便。

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比较合适的问题;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综合和合理、有序的思考。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