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一章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第十三节静脉输液和输血法一、静脉输液1.目的(1)补充水及电解质,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2)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及循环灌注量。
(3)供给营养物质,促进组织修复,增加体重,维持正氮平衡。
(4)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2.常用溶液及作用1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升高血压有显著效果的溶液是A.林格液B.生理盐水C.5%葡萄糖溶液D.10%葡萄糖溶液E.中分子右旋糖酐3.静脉输液方法(1)密闭式输液法①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病情、合作程度等;输液的目的、输入药物的情况;评估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及静脉情况等,手背静脉网是成人患者输液时头皮针穿刺的首选部位;头皮静脉是小儿静脉输液最常用的部位。
②操作要点:a.第一次排气:倒立茂菲滴管,挤压滴管,滴管内液面以1/ 3~1/ 2③满为宜,然后顺置滴管,排气至输液管与头皮针相交处;b.止血带位置:穿刺点上方6cm④处,松紧以能阻断静脉血流又不影响动脉的血流为宜止血带的属端向上;c.二次排气:再次核对,取下针帽,排尽空气;d.三松:静脉穿刺,见回血,针头再平行进入少许,然后松止血带、松调节器、松拳;e.换液:应先插通气管,后插输液管,以免溶液瓶内形成负压。
③注意事项: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合理分配药物;长期输液的患者,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严防造成空气栓塞;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确认针头已刺入静脉内时再输入;严格掌握输液的速度;过程中要加强巡视。
(2)颈外静脉输液法①适用对象:需长期输液而周围静脉不易穿刺者;周围循环衰竭须测中心静脉压者;长期静脉内滴注浓度高;刺激大的药物及静脉营养疗法的患者。
②操作要点:a.体位:去枕平卧,肩下垫小枕,头偏向对侧,头后仰;b.穿刺部位:在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连线之上1 / 3处;c.穿刺方法:呈45°进针,入皮下后呈25°沿颈外静脉方向穿刺,见回血后,将硅胶管由针孔插入约10cm,插管同时助手持注射器一边抽回血一边缓慢注入生理盐水;d.封管液:每毫升生理盐水含肝素10 ~ 200U;e.护理:每天更换敷料,消毒穿刺点及周围;f.拔管:连接注射器,边抽吸边拔,以防残留血块及空气进入静脉;拔管动作轻柔,避免折管;拔管后穿刺点加压数分钟;g.置管后,若发现硅胶管内有回血,应立即用肝素液冲洗,以免堵塞管腔;h.每天更换敷料,并用碘伏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拔管时注意动作轻柔,以免硅胶管折断。
③注意事项: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仔细选择穿刺点;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防止硅胶管内发生凝血;穿刺点上敷料应每日更换,潮湿后要立即更换,并按正确的方法进行消毒;每天输液前检查是否在静脉内。
(3)静脉留置针输液法①止血带位置:穿刺点上方10cm①处。
②穿刺方法:以15° ~ 30°进针,见回血,降低角度再进少许,撤针芯,将外套管送入静脉内。
③封管方法:关闭调节器,一边推注封管液一边退头皮针,直至针头全部退出,以确保正压封管。
④保留时间:一般保留3 ~ 5天,最多不超过7天。
⑤留置过程如发现有回血,应立即用肝素液冲管;如发现有血块堵塞,不能用肝素液将血块冲入血管。
4.输液速度和时间(1)原则①应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一般成人40 ~ 60滴 / 分,儿童20 ~ 40滴 /分。
②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者输液速度宜慢。
③脱水严重、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可快。
④高渗盐水、含钾药物、升压药输入速度慢。
(2)输液速度和输液时间的计算方法2医嘱0.9%氯化钠溶液500mlivgtt。
患者从上午8时20分开始输液、输液器点滴系数为20。
护士根据情况把输液速度调整至40滴 / 分。
预计输液完成的时间为A.上午9时56分B.上午11时40分C.中午12时30分D.下午1时20分E.下午2时15分5.常见输液故障及处理(1)溶液不滴①针头滑出血管外:局部肿胀疼痛,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②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进针部位靠近关节,针头上翘,调整针头位置或肢体位置。
③针头阻塞:轻挤头皮针软管,有阻力无回血,更换针头另选静脉穿刺。
④压力过低:如果是水柱压力不够,抬高输液瓶的位置;如果是通气管不通畅,升高通气管尾端或更换输液器。
⑤静脉痉挛:气候寒冷或输入液体温度过低,预防性局部热敷。
(2)茂菲滴管液面过高①滴管侧壁有调节孔时,捏闭滴管上端的输液管,然后打开调节孔;②滴管侧壁没有调节孔时,关闭输液器开关,将输液瓶取下,倾斜输液瓶。
(3)茂菲滴管内液面过低①滴管侧壁有调节孔时,先夹紧滴管上端的输液管,再打开调节孔;②滴管侧壁有调节孔时,关闭输液器开关,用手挤压滴管。
3护士遵医嘱为患者行10%的葡萄糖酸钙10mL缓慢静脉推注,推注5mL后护士发现推注稍有阻力,局部略肿胀,抽无回血,发生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A.静脉痉挛B.针刺入过深,穿破对侧血管壁C.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外D.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内壁E.针头刺入皮下6.输液反应(1)发热反应①原因:输入致热原。
②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表现为寒战和发热,是输液反应最常见的。
③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等。
④处理措施:a.减慢滴注速度或停止输液;b.对症处理;c.按医嘱给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d.保留余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做细菌培养。
(2)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①原因:与输液速度过快、输入液量过多有关;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
②临床表现:输液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满布湿啰音。
③预防措施: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尤其是心肺功能不良者、老年人和婴幼儿等。
④处理措施:a.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配合抢救患者;b.若病情允许,患者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c.高流量6~8L/ min、20% ~30%乙醇湿化给氧,高流量能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乙醇能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d.遵医嘱给予镇静、扩血管、平喘、强心、利尿药等;e.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阻断静脉血流,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要求每隔5~10min轮流放松一侧肢体;f.静脉放血200~300ml也可有效减少回心血量,但应慎用贫血者禁用。
(3)静脉炎①原因: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输液导管长时间留置;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②临床表现:穿刺部位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③预防措施:a.严格执行无菌操作;b.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c.刺激性药物充分稀释,减慢输液速度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d.选择刺激性小的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
④处理措施:a.立即停止局部输液;b.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行湿热敷;c.超短波理疗,中药外敷;d.如合并感染,根据医嘱给抗生素治疗。
(4)空气栓塞①原因: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气;拔出较粗的、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穿刺点封闭不严密;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
②临床表现:胸部异常不适或有胸骨后疼痛;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的紫绀,患者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呈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③预防措施:输液前排尽管内空气,加压输液或输血时,有专人守护,连续输液时注意及时更换液体。
④处理措施:a.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配合抢救;b.患者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头低足高位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低于右心室,气泡则向上漂移到右心室,避开肺动脉口,同时随着心脏舒缩,使大气泡破碎,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c.高流量氧气吸入;密切观察病情。
4某病人在输液过程中感到胸闷、胸骨后疼痛,听诊心前区可闻及“水泡声”,此时错误的护理措施是A.立即停止输液B.通知医生,配合抢救C.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D.右侧卧位,头低足高位E.高流量吸氧7.输液微粒污染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
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这些微粒直径多在1~15μm,少数在50~300μm。
(1)微粒来源①生产制作工艺不完善。
②溶液瓶、橡胶塞不洁净,液体存放时间过长。
③输液器及加药用的注射器不洁净。
④输液环境不洁净,切割安瓿,开瓶塞、加药时反复穿刺橡胶塞导致橡胶塞撕裂等。
(2)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危害①最容易被微粒损害的部位:肺、脑、肝及肾脏等。
②阻塞血管引起局部供血不足。
③形成血栓导致血管栓塞和静脉炎。
④形成肺内肉芽肿影响肺功能。
⑤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
⑥刺激组织而产生炎症或形成肿块。
(3)微粒污染的预防①采用合格生产厂家的药物和一次性器械。
②采用密闭式一次性医用输液器。
③输液前认真检查液体的质量。
④净化治疗室空气。
⑤在通气针头或通气管内放置空气滤器。
⑥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药液应现用现配。
⑦净化病室内空气。
二、输血1.目的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补充血浆蛋白;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补充抗体、补体等血液成分;排除有害物质。
2.血液制品的种类(1)全血1)新鲜血:指在4℃的常用抗凝保养液中,保存1周内的血。
基本上保留血液原有的各种成分,对血液病患者尤为适用。
2)库存血:在4℃冰箱内冷藏,保存期2~3周。
仅保留了红细胞和血浆蛋白,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
大量输入库存血可导致酸中毒和高钾血症。
全血保存温度一般为4℃,这是红细胞的适宜温度,在保存中各种成分不断的丧失和变化,因此库存血只剩下红细胞、血浆蛋白;同时,化学成分不断变化,红细胞的钾进入血浆,血浆中的钠进入细胞,正常情况下为可逆的,但当肾脏功能不全时,钾不能排出体外而发生蓄积,出现心肌和肌肉功能失调甚至死亡。
所以对于肾脏功能不全和大量输血的病人应该输注7天内的血液。
(2)成分血:纯度高,节约血源,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易于保存。
①红细胞:a.浓缩红细胞:适用于血容量正常需补充红细胞的贫血患者;b.洗涤红细胞:适用于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脏器移植患者等;c.红细胞悬液:适用于战地急救、中小手术患者。
②白细胞浓缩悬液:4℃保存,48小时内有效,适用于粒细胞减少、严重感染者。
③血小板浓缩悬液:22℃保存,24小时内有效,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性出血的患者。
④血浆:主要为血浆蛋白,不含血细胞。
a.新鲜血浆:适用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大量输入库存血引起出血倾向的患者;b.保存血浆:适用于低血容量和低血浆蛋白的患者;c.冰冻血浆:-30℃保存,有效期1年,应用时放在37℃温水中融化,并于6h内输入;d.干燥血浆:用生理盐水或0.1%枸橼酸钠溶解,溶解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