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声诊断学复习重点(精华版)

超声诊断学复习重点(精华版)

超声诊断学复习要点心脏超声检查常用切面及各切面的内容①左室长轴观:探头放于胸骨左缘3、4肋间,探测方位与右胸锁关节至左乳头连线相平行。

检查时应注意探测平面与心脏长轴平行。

右室、左室、左房、室间隔、主动脉、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的结构②心底短轴观:探头置于胸骨左缘二三肋间心底大血管的正前方,扫描平面与左室长轴相垂直,和左肩与右肋弓的连线基本平行。

主动脉根部及其瓣叶、右室流出道、左房、右房、主动脉、肺动脉③二尖瓣水平短轴观:探头置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方向与上图相似。

此图可显示左、右心室腔,室间隔与二尖瓣口等结构。

如将探头稍向下倾斜,可获得腱索、乳头肌水平图像。

④心尖四腔观:探头置于心尖搏动处,指向右侧胸锁关节。

在图像上室间隔起于扇尖,向远端伸延,见房间隔及心房穹窿。

十字交叉位于中心处,向两侧伸出二尖瓣前叶和三尖瓣隔叶,二尖瓣口及三尖瓣口均可显示。

⑤剑突下四腔观:清晰显示房间隔⑥主动脉弓长轴观:显示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和右肺动脉等。

二尖瓣狭窄分度:正常瓣口面积约4cm2,舒张期跨二尖瓣口平均压差为0.667kPa(5mmHg)。

①轻度跨瓣压差为1.336kPa(10 mmHg)左右。

瓣口面积1.5—2cm2;②中度1.336~ 2.67kPa(10—20 mmHg),面积1.0—1.5 cm2;③重度跨瓣压差大于2.67kPa(20mmHg),瓣口面积小于1cm2。

二狭切面超声心动图(1)左室长轴观及四腔观:可见二尖瓣前后叶增厚,因瓣膜粘连,瓣尖部活动幅度减低,瓣口变小,二尖瓣前叶于舒张期呈气球样向左室突出,呈所谓圆顶状(dome)运动,常见于隔膜型狭窄。

病变严重时,瓣体也可增厚、纤维化、钙化,活动减小或消失,腱索增粗,相当于漏斗型狭窄。

二尖瓣后叶活动度明显减小,后叶与前叶同向运动。

左房因血液淤积,故可增大。

晚期可见右室、右房扩大(2)二尖瓣水平短轴观:可见二尖瓣前后交界明显粘连,瓣膜增厚。

二尖瓣开放幅度减小,开口变小。

舒张期失去正常鱼嘴形,边缘不规整。

在此观中可直接描记出二尖瓣口面积。

二狭M型超声心动图(1)二尖瓣波群:二尖瓣前叶靠近室间隔,舒张中期向左房的运动速度减慢,二尖瓣曲线显示二尖瓣前叶于舒张期呈“城墙样”改变,EF 斜率(EF slope)减低,A波消失。

(2)E峰下降幅度:正常人E峰后下降幅度指EF间垂直距离,平均为16.1mm,二尖瓣狭窄者F点凹陷消失,故E峰下降至A 峰间距离平均为6.1mm(3)二尖瓣前后叶曲线:正常二尖瓣舒张期开放时,前后叶的EA峰相反呈镜向运动,收缩期关闭时,形成CD段。

重度二尖瓣狭窄时,因前后叶粘连,舒张期前后叶运动曲线可呈同向运动。

但少数病人因粘连较轻也可呈镜向运动(4)由于二尖瓣纤维化和钙化,二尖瓣厚度增加,二尖瓣活动曲线增粗,回声增高,心底波群显示左房大。

二尖瓣狭窄诊断要点①左房增大,肺静脉增宽。

②二尖瓣增厚,回声增高,瓣叶活动受限,瓣口明显减小,舒张期瓣体呈气球样向左室流出道膨出③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舒张期二尖瓣口五彩射流束。

脉冲波和连续波多普勒检查二尖瓣口血流速度明显增快。

连续波多普勒测量跨二尖瓣口压差增大,二尖瓣口面积减小。

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诊断要点①左房、左室扩大,室壁运动增强。

②二尖瓣活动幅度增大。

二尖瓣脱垂时可见收缩期瓣叶脱入左房,CD段呈吊床样改变。

严重二尖瓣病变所致关闭不全时,CD段可呈水平状双线结构。

③多普勒超声检查于左房侧测及起自二尖瓣口的返流信号具有重要意义。

房间隔缺损分型:原发孔型和继发孔型;根据缺损部位分中央型(卵圆孔型)、上腔型(静脉窦型)、下腔型和混合型。

诊断①切面超声心动图多个切面显示房间隔局部回声失落②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房水平有左向右分流③常伴有或不伴右心容量负荷过重表现。

室间隔缺损(VSD)是由于胚胎期室间隔发育不全,心室间形成异常通道,产生室水平的血流分流,通常单独存在,亦可为复杂性心血管畸形的组成部分。

分型①漏斗部缺损分干下/嵴内型②膜部分嵴下型、单纯膜部缺损和隔瓣下缺损③肌部缺损图像①切面超声心动图明确显示室间隔局部回声失落。

可能伴有左、右心室容量负荷过重及肺动脉高压表现②切面超声心动图显示可疑回声失落处,彩色多普勒显示以红色为主的多彩色、越过室间隔的血流束或于室间隔右室面局部显示高速正向湍流频谱曲线动脉导管未闭胚胎时在降主动脉起始部和肺动脉之间有一血管,将肺动脉的血液引向主动脉,此即动脉导管。

出生后由于肺扩张,肺动脉血液流向肺,故动脉导管血流中断。

以后,动脉导管纤维化而成为动脉韧带。

一般出生后3—6个月动脉导管即闭锁,如1岁以后仍不闭锁者则导致主动脉与肺动脉间的分流即为动脉导管未闭。

①切面超声显示未闭动脉导管为直接征象,伴有不同程度左心容量负荷增加。

②彩色多普勒显示经导管进入主肺动脉的红色为主的多彩血流束沿主肺动脉外侧上行,同时主肺动脉内侧部分为蓝色血流。

法洛四联症: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占首位,是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升主动脉骑跨及右心室肥厚的综合畸形。

切面超声心动图(1)主动脉增宽伴骑跨:左室长轴观显示主动脉径明显增宽、前移,右室流出道变窄,主动脉前壁与室间隔连续中断,室间隔断端位于主动脉前、后壁之间即主动脉骑跨。

骑跨率=主动脉前壁与室间隔断端间垂直距离/主动脉根部前后径x 100%(2)室间隔缺损(3)RV肥厚(4)肺A狭窄①漏斗部狭窄②肺动脉瓣叶及/或瓣环狭窄③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近侧段可能有局限性或普遍狭窄诊断标准①主动脉增宽、前移、骑跨。

主、肺动脉关系正常②室间隔缺损③肺动脉狭窄,右室漏斗部狭窄、肺动脉瓣狭窄或两者并存的混合性狭窄④右心室肥厚伴扩大。

心包积液量的估计根据切面超声心动图也可估计心包积液量:①积液位于左室后下方,在心前区及心外侧无液性暗区或仅有少量,积液量一般在l00ml以下。

②积液均匀分布于心脏周围,则积液量可达100~500ml。

③液性暗区较宽,环包在心脏周围,心后最多,左房后也可见到时,积液量可达500ml以上。

原发性心脏肿瘤分型:粘液瘤、横纹肌瘤、心脏肉瘤。

心脏粘液瘤(可发生在各房室腔,9成在LA)最常见,性状:半透明胶冻状,呈分叶状或梨形。

表面大小不等结节,易脱落成碎片,有时质硬不易破碎,肿瘤内部可有散在出血、纤维素变性或钙化。

诊断标准①心腔内,心壁或心包腔囊性或实质性、占位性回声②伴有或不伴相应的心脏继发性改变心肌梗死并发症:室壁瘤、心室壁破裂、室间隔穿孔。

深静脉血栓形成 (1)声像图①阻塞远端静脉扩大,随呼吸管径大小及血流速度改变不明显或消失。

②阻塞部位可见血栓回声,急性期血栓呈均匀低回声,慢性期呈不均匀质增强回回声,表现不规则。

血栓所在部位探头加压血管腔不能压闭。

(2)频谱多普勒血流显示:远端血流速减慢,深呼吸、乏氏试验,挤压肢体血流信号改变不明显或消失,完全梗阻时近心端无回流血流信号。

(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部分阻塞者彩色血流绕过血栓向心走行。

完全阻塞者则显示血流中断,慢性可见侧支循环形成。

原发性肝癌病理分类四型:弥漫型、块状型、结节型、小癌型肝癌超声检查时注意事项:①变动体位,被肋骨、肋弓遮盖部位的肿瘤不易检出;②呼吸,深吸气后屏气有助于显示肝脏下缘角及下部肿瘤,而深吸气后屏气有助于显示为肺组织掩盖的横膈下方的肝脏小肿瘤。

肝癌结节声像图普遍表现:(1)包膜:多数结节包膜完整或不完整。

甚至在10cm 以上的癌肿可具完整包膜。

少数癌肿可无包膜。

根据包膜情况可分为①圆形或椭圆形:胞膜层甚薄,小于1mm②子结节型:在完整胞膜的一处或2~3处有向外突的小圆形结节、与母结节包膜相连③分叶状:呈4~5个或更多的小的弧形隆起④胞膜不清(2)内部回声:肝癌结节内部回声多而复杂。

大致可分为:①低回声型,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低不均②高回声型,单个高回声结节或多个结节型,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③混合型,包括高低结节混杂、结节中心液化、声晕征等(3)周围暗环:少数肝癌具窄暗环(4)后方回声:肝癌结节的后方回声常无明显变化,少数后方回声有轻度增强。

但在后方的两侧(侧后)常具侧后声影。

小肝癌声像特征:肝癌结节最大径线在3cm以下者,有低回声/高回声/等回声/分割型结节肝癌声像图的五大特征①膨胀性生长:多数肝癌结节呈膨胀性生长,而少数呈浸润性生长。

膨胀性生长外形呈圆或椭圆形②多形性:肝癌声像图有高、低型或混合型回声。

可在一叶或数叶肝脏内出现、不同形态特征的声像图表现③多变性:随着癌肿的生长发展,不仅在形态上增大,而且其内部回声特征亦可改变。

例如,小型低回声结节或变为等回声结节,再长大变为高回声结节;高回声结节亦可因坏死液化而中心出现液性暗区等变化,外型亦可呈分叶状④迅速生长:原发性肝癌生长迅速。

在3cm以下的小肝癌结节,其直径倍增时间为89天左右⑤常具肝硬化基础:原发性肝癌约80%左右伴不同程度肝硬化,肝静脉变细、扭曲及肝外门静脉增宽,以及脾脏肿大。

肝脓肿①肝内出现一个或多个占位病变。

整个脓肿壁厚薄不均。

一般外壁比较圆整,而内壁常极不平整。

②肝脓肿后壁回声一般增强,与肝囊肿相似。

③肝脓肿侧壁一般显示清晰,无回声失落现象。

④肝脓肿后方回声增强。

⑤内部回声为:(1)低回声,分布不均匀,改变体位或加压后可见低回声内见光点漂动。

(2)混合性回声,内部回声杂乱不均,无回声内透声差,斑片状,粗点状,细粒状。

(3)清液状,其底部呈长条带或大片光斑。

(4)澄清液体。

⑥周围炎症反应。

⑦慢性脓肿囊壁钙化时,可显示其上方半圆形弧形强回声反射。

此反射下方为清晰声影。

⑧极少数情况下脓肿内部伴产气杆菌。

则有气体后方的彗星尾征出现。

胆囊结石声像图表现(1)典型的胆结石三大主征象①胆囊腔内出现强回声团或点状中强回声及光斑。

②后方伴有声影③改变体位结石沿重力方向移动(2)胆囊结石声像图分型Ⅰ型(典型结石):胆囊形态显示完整,具有上述胆囊结石的三大特征:腔内见强回声光团或光斑,后方伴声影,随体位移动。

Ⅱ型(填满型)正常胆囊腔内胆汁消失,胆囊前壁呈弧形或半月形中等或强回声带,后方伴较宽的声影,胆囊后半部和后壁轮廓不显示。

当增厚的胆囊壁弱回声带包绕着结石强回声,后方伴声影,简称为“囊壁、结石、声影三合征”(WES)。

胆囊含有少量胆汁时,结石前方也可显示为弱回声带或无回声暗带而构成‘WES’征。

Ⅲa型(小结石型 );胆囊外形显示较完整,胆石细小,声影不明显。

Ⅲb型(泥沙型):胆囊外形显示完整,泥沙样结石,颗粒粗大、沉积较厚的泥沙样和小碎结石。

急性胆囊炎分型: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①胆囊肿大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前后径饱满、胆囊轮廓模糊,外壁不规则。

②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形成胆囊壁的“双边征表现。

③胆囊腔内出现稀疏或密集分布不均的细小点状或粗大回声斑点,呈云雾状,后方无声影,随体位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