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升四年级语文知识点的衔接

三年级升四年级语文知识点的衔接

三年级升四年级语文知识点的衔接
三升四在整个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过度时期,虽说都是中年级学生,但是知识点的提升和良好地衔接对于学生步入高年级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一)基础知识
三年级升四年级对于学生来说课文的篇幅增长,因此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可通过课前预习来扫除字词障碍,在设计预习作业时可保留对字词的理解,同时把他们放到课文中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对于这篇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要句式进行预习理解,例如找出文中的反问句,比喻句并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等。

当然预习中也需要有拓展的内容,例如与相关的材料的收集,解读课文内容进行写段小练笔。

每单元精心设计两篇课文进行预习,在预习中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同时也对课文有整体感知。

预习作业中也可设计星号的题目,让学生选择答题,即可满足学有余力的孩子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掌握除了通过预习作业外我们还可以在每单元结束后归纳和概括出本单元中出现的知识点以及归纳一些
词语让学生进行积累。

例如:本单元中出现的反问句的修改,比喻句的仿写,以及一词多意的练习等。

每单元的知识点梳理不仅可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练习,同时也在联系中反映出学生掌握的情况以便即使帮助他们进行改正。

由于四年级学生不仅要开始写钢笔字,同时还要参加上海市的写字等级考试,因此每周要在写字课上对学生进行写字辅导,从正确的握笔姿势到一些难写的字的字体分析都要在课堂中进行强调,每周布置练字作业,使学会从思想上开始重视,同时也帮助一些孩子纠正一些不良的习惯。

(二)加强阅读指导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

阅读方法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获取知识的质与量。

同时,阅读也是一种较复杂的智力活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能够运用合理的方法,随着阅读去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则对于他们的智力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合理的阅读方法,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在阅读实践中,经过不断地积累和总结逐步形成的。

在这个形成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指导者,必须对学生阅读过程的一般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够根据这些特点,结合学生阅读过程
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便使学生尽快地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提高阅读效果。

(1)初读。

通过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字词,这样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的内容,同时也对的语言、结构、写作目的有一个大致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2)精读。

按自然段边读边想。

弄清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的中心思想。

做到读懂内容,理清思路,通绕全文。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能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难,深入思考,解惑释疑。

这对提高阅读效率是十分有效的。

同时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美词佳句仔细揣摩,体味的思想感情,分析的表现形式和写作技巧,吸取的精华,进一步对全文加深理解。

(3)悟读。

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的表面感受上,并不能做到“真知”读。

学生要理解体会出这些思想内容,只赁故事内容是不会捕捉到的,是要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从中悟出作者真正的目的。

(4)熟读。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多读,达到熟能成诵,消化,使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尤其对那些词句优美、文质兼优的课文或段落,应让沉重熟读成诵。

以便在便在自己的写作中也恰如其分地套用仿写。

我校的读写结合就是十分好的途径,每单元根据课文来进行读写结合,通过反复诵读好段,分析,并
找准仿写切入口进行练笔,还可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适时地进行合理创作,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三、有写段到写篇的过度
由三年级的写段过度到写篇,着重围绕把一件事写清楚的要求来进行作文的训练。

首先要教会学生运用观察手段积累写作素材。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从事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能力,尤其对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首先应先教给学生观察方法、顺序,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重点、目的。

重点的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次要的、跟观察的事情无关紧要的都不必多说。

另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及时捕捉新鲜的有意义的目标。

学生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看细,看得全面,才能积累素材。

其次,要深入生活,扩大视野,加强记忆,让学生主动地从实际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多读、熟读,广记这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方法。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既是事实,也是法则。

我们要引导学生们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让他们在更大范围的实践中,学会全方位地接受信息并养成认真思考的品质和习惯。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对事物进
行全方位的感触,在积累写作素材时,除了要观察体验外,更为重要的是形成记忆。

为此,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做好阅读摘录,如:可以让学生摘录好词佳句、优美片段等。

对于学生摘抄的内容,还可有选择地进行多种形式的背诵,让学生摘抄的内容牢固地储存到记忆的仓库里。

当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经常谈读书体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得到感受。

三、积极开展活动,拓展学生生活的空间,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积累素材。

教师要紧扣教材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如小饲养、小采拣、小制作、扯青、放风筝、野炊、跳绳、拔河、田径赛、球赛、故事演讲会,有教育意义的专题会及各种有趣的活动等等。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应常“换”常“新”,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活动“情有独钟”。

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喜欢的魅力在于不断更新”吧!在活动中多观察,教师一定要现场指导,先让学生说观察到的事物后,纠正观察的不足及语言组织的不足,使学生及时、准确、生动地把观察到的事物“翻译”成语言,使他们养成仔细观察、捕捉观察素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

其次是多动,课堂上教师如能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多练习口语交际等让他们学会说恰当的话,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条途径。

四、启发学生思维,大胆想象,让他们在联想中积累写作素
材。

没有联想就没有创造,没有联想就没有创新。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应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积极地思维,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在脑海中生成种种画面。

学生在习作中的想象分为细节想象和组合想象。

细节想象,就是根据一定的生活环境,在头脑中对特定事物所进行的细致描绘;组合想象,就是根据多种事物的表象塑造自己头脑中对特点事物所产生的形象。

如看图作文、扩写、缩写、想象描绘都是少年儿童把自己的愿望和理解加以具体化的一个思维过程。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事物的再思考。

学生对熟知的事件往往觉得无法入手。

这时,教师应充分启发学生,“勾引”出他们的记忆资料,把内存信息转化为语言。

通过这些指导,不仅帮助学生拓展了思路同时也学会了如何积累运用,对于写清楚一件事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