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学期末复习

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学期末复习

1、需求的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
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商品的需求量随商品的价格的上升(下降)而减少(增加),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2、需求的影响因素:商品的自身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
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人口的数量、结构和年龄,政府的消费政策)
3、市场均衡的概念:市场交易行为中,当买者愿意购买的数量正好等于卖者所
愿意出售的数量时,我们称之为市场均衡,也可以称之市场交易均衡量。

(需求等于供给的数量为该商品的均衡数量,所对应的价格(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为该商品的均衡价格。


4、市场均衡分析:市场买卖双方接触,形成价格。

买方(消费者)代表对产品
的需求,他心中有一套在不同数量下愿意支付的价格组合;另一方面卖方(生产者)代表对产品的供给,他心中也一套不同数量下愿意收取的价格组合。

两方面人马用某种方式,寻求买卖的可能,即所谓均衡价格与数量。

本章针对市场中,由供给与需求双方两方的力量达到均衡的分析。

5、效用的概念: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即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
感到的满足程度。

(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中所感受到的欲望满足)
6、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的区别:基数效用:是指用1,2,3,...n,等实数基数词
来表示效用的大小。

其特点是,可以计算效用的具体数值,也可以加总求和。

序数效用:是指用第1,第2,第3,等序数词来表示效用的大小。

其特点是,没有精确的大小,只有顺序的比较。

7、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变化规律:(1) 总效用随着消费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增加的速度递减,达到最大值后,然后开始减少(2) 边际效用随着消费品数量的增加而减少,减少到0后,继续增加消费品的数量,边际效用开始出现负值。

(3) 总效用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效用,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增加;
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减少;边际效用为0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值。

8、短期生产的概念:短期生产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
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9、长期生产的概念: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边际产量的变化规律:如果其他投入不变,而某种投入不断地增加,则其边际产量最终会越来越小。

最终:在初始阶段可能递增;干中学越会导致递增;
或者采用先进生产技术(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即在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连续等量的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当该生产要素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量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10、企业生产的三阶段规律: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

第二
阶段:总产量继续以递减的幅度增加,一直达到最大值。

相应地,边际产量继续递减,直至等于零。

平均产量在最大值处与边际产量相等并转而递减。

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平均产量递减,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

第三阶段:总产量递减和边际产量为负值。

11、规模经济的概念:是指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12、机会成本的概念: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
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还指厂商把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行业当中去可以获得的最高收益。

13、总成本:是指企业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劳务而发生的总耗费。

14、变动成本:是指那些成本的总发生额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线性变动的成本。

15、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MR=MC,即边际利润=边际成本
○1.当MR>MC,此时表明厂商每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得收益大于所费成本,厂商还有潜在利润可得,不是利润的最大化。

○2.当MR<MC,此时表明厂商每多生产一个单位所得收益小于所费成本,存在亏损,不是利润的最大化。

○3.MR=MC,此时表明厂商吧该得到利润都得到了,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

16、盈亏平衡分析的概念:又称保本点分析或本量利分析法,是根据产品的业务量(产量或销量)、成本、利润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的综合分析,用来预测利润,控制成本,判断经营状况的一种数学分析方法。

17、盈亏平衡分析的分析方法:
按采用的分析方法的不同分为:图解法和方程式法;
按分析要素间的函数关系不同分为:线性和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
按分析的产品品种数目多少,可以分为单一产品和多产品盈亏平衡分析;
按是否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分为:静态和动态的盈亏平衡分析。

18、市场结构的类型及各自的特征:
☠完全竞争
产业集中度很低。

产品同质性高。

资源可自由进入和退出市场。

完备信息。

没有非价格竞争。

☠垄断竞争
企业众多
市场进退容易
非价格竞争
产品产业化
☠寡头垄断
市场存在明显的进入障碍
企业之间相互依存
倾向于非价格竞争,竞争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完全垄断
数目只有一个,进入受到限制或完全受阻,产品独一无二,企业对价格有着强大的控制力.
18、什么是外部性:它一般是指某个经济个体的生产或消费对其他人产生的附带成本或收益。

或者说,外部性是一个经济个体的行为对其他人福利所产生的效果(正效果或负效果),而这种效果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这种影响是在“市场之外”的。

19、消除外部性的方法:税收手段、补贴手段、合并相关企业、合理界定产权
20、网络外部性的概念:一个使用者从产品消费中得到的效用随着消费同一产品的消费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21、网络外部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网络的规模和网络内部物质的流动速度
22、正反馈与负反馈的概念:
正反馈现象是事物呈现出自发性的扩张或缩小的趋势,即所谓的“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负反馈:传统经济领域,企业非常大,企业经营非常困难,小企业反而比较灵活,强者越弱,弱者越强
23、马太效应(正反馈):马太效应(Matthews Effect)是反映信息活动中优、劣势强烈反差的定律。

在信息活动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在一定条件下优势或者劣势一旦出现,就会不断加剧而自行强化,出现滚动的积累效果。

因此,某个时期内往往会出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名牌效应也会加强这种趋势。

正反馈对于网络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24、锁定效应:两个相同意义上的科学技术产品,一个是较先进入市场,积累了大量用户,用户对其已产生依赖;另一个较晚才进入市场,同种意义上的科学产
品,用户对第一个已经熟悉了解,而另一个还需要用户重新学习了解,产生了很大麻烦,因此较晚进入市场的那个很难再积累到用户,从而慢慢退出市场。

先进入市场的那个相当于已经锁定了同种类型的科学产品,从而发展越来越快。

25、转移成本:转移成本是消费者在购买一件商品以取代原有商品的过程中,过渡所需要支付的费用。

26、需求方规模经济:网络效应也称网络外部性或需求方规模经济、需求方的范围经济(与生产方面的规模经济相对应), 是指产品价值随着购买这种产品及其兼容产品的消费者的数量增加而不断增加。

27、梅特卡夫法则:反映信息网络倍增扩展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按此法则,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

28、进入壁垒的分类:
结构性进入壁垒
战略性进入壁垒
制度性进入壁垒
29、结构性进入壁垒的概念:结构性进入壁垒主要是指由行业的供给技术特点和市场需求偏好特点所形成的客观存在的一种使进入者处于不利地位的因素,如生产和需求上的规模经济、消费者的偏好和品牌忠诚、先动优势以及学习效应等。

(结构性进入壁垒以传统结构主义思想为基础,它指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由行业自身结构特点、消费者需求的特点等所产生的,对在位厂商有利而不利于潜在进入者的客观因素。


30、战略性进入壁垒的概念:战略性进入壁垒主要是在位厂商为了保持在位者在市场上的垄断或寡占地位而采取的有意识地阻止潜在进入者的策略。

这些壁垒本质上是人为的,由企业故意的行为所引发,使进入者处于不利状态。

(战略性进入壁垒则以新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它指在位厂商为了阻止潜在进入者进入,采取行动以达到阻止进入目的而形成的进入壁垒。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