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商务支付方式与发展现状2014

电子商务支付方式与发展现状2014

电子商务支付方式与发展现状PM2014-11目录电子商务支付方式与发展情况 (1)1.1B2B,B2C,C2C模式下电子商务的支付 (1)1.2O2O电子商务模式下的支付 (6)1.3移动支付时代 (8)3.3.1市场放量 (9)3.3.2格局未定,远程先行 (9)3.3.3支付行业三波浪潮——远程、O2O、近端 (11)1.4“快捷支付” (5)1.5二维码支付 (6)3.3.4二维码支付现状 (6)3.3.5二维码支付前景 (7)3.3.6二维码支付的安全问题 (7)1.1 B2B,B2C,C2C早期电子商务的支付在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B2B\B2C\C2C电子商务产生了多种支付方式,包括汇款、货到付款、网上支付、电话支付、手机短信支付等方式,并且这些方式同时并存。

据2013年CNNT统计,消费者常采用多种支付方式,其中汇款用户占总用户数量的13.2%、网上支付占21.9%、货到付款支付占24.7%、手机支付占41.7%。

一、汇款银行汇款或邮局汇款是一种传统支付方式,目前为止电子商务支付方式中开始逐渐退出。

邮局汇款是顾客将订单金额通过邮政部门汇到商户的一种结算支付方式。

采用银行或邮局汇款,可以直接用人民币交易,避免了诸如黑客攻击、账号泄漏、密码被盗等问题,对顾客来说更安全。

但采用此种支付方式的收发货周期时间长,例如京东网的邮局汇款支付期限为7天,银行电汇为5天,而采用其他网上支付则只需1-2小时。

此外,顾客还必须到银行或邮局才能进行支付,支付过程比较繁琐。

对于商家来说,这种交易方式也无法体现电子商务高速、交互性强、简单易用且运作成本低等优势。

因此,这种支付方式并不能适应电子商务的长期高速发展。

二、货到付款货到付款又称送货上门,指按照客户提交的订单内容,在承诺配送时限内送达顾客指定交货地点后,双方当场验收商品,当场交纳货款的一种结算支付方式。

目前,很多购物网站都提供这种支付方式。

这是一个充满中国特色的B2C电子商务支付方式、物流方式,既解决了中国网上零售行业的支付和物流两大问题,又培养了客户对网络的信任。

货到付款仍然是中国用户最喜欢的支付方式之一。

但是,将支付与物流结合在一起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付款方式采用现金付费,因此只局限在小额支付上,例如卓越网的订单金额不可高于15000元,对于商家的大额交易则无法实现。

其次,由于送货上门受到地区的局限,而EMS费用又较高,所以顾客选择最多的还是普通邮寄,这就会带来必然的时间损耗,给用户造成不便。

比如当当书店送货上门服务,送到北京市内读者手中需1-2天,而送到其他城市则需3-7天,普通邮寄则是更需1-2周,这还不包括边远地区。

送货上门单张订单购物金额满30元免5元平邮费用,单张订单购物金额满200元免加急费用,这个费用对于小额购物的顾客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三、网上支付所谓网上支付,是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商用电子化工具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以二进制数据形式存储,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的流通和支付。

2013年网上支付在整个电子支付市场规模中所占的比例为97%,网上支付仍是电子支付形式中的绝对主力,国内目前采用网上支付业务的网上书店总数已超过10万家。

网上支付的方式主要有:银行卡支付方式、电子支票支付方式和电子货币支付方式。

其中比较成熟的是银行卡支付方式,银行卡支付方式是目前在国内网上购物实现在线支付的最主要的手段。

四、网上银行卡转帐支付网上银行卡转帐支付指的是电子商务的交易通过网络,利用银行卡进行支付的方式。

客户通过Internet向商家订货后,在网上将银行卡卡号和密码加密发送到银行,直接要求转移资金到商家银行账户中,完成支付。

银行卡的卡类可以包括信用卡、借记卡和智能卡等。

我国目前网上银行卡转账支付可以分为有数字证书和无数字证书两种方式。

一般的用户如果不去银行申请启用有数字证书保护的网上支付功能,就只能使用无数字证书保护的网上支付。

不启用数字证书保护的网上支付在功能上会有一定的限制,例如只能进行账户查询或只能进行小额支付。

而启用数字证书保护的网上支付不仅拥有更高的安全性,而且能享受网上银行所提供的全部服务,支付的金额不受限制。

银行卡网上直接转账支付存在着安全性和方便性方面的矛盾,例如要起用数字证书保护,付款人必须经过向银行申请安装数字证书,下载指定软件等多道手续,对有些对电脑操作不熟悉的顾客而言就很难实现了。

另外,因客户直接将货款转移到商家的帐户上,如果出现交易失败的情况,那么讨回货款的过程就可能变得非常繁琐和困难。

五、第三方支付平台结算支付第三方结算支付是指客户和商家都首先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处开立账户;并将各自的银行账户信息提供给支付平台的账户中,第三方支付平台通知商家已经收到货款,商家发货;客户收到并检验商品后,通知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付款给商家,第三方支付平台再将款项划转到商家的账户中。

这样客户和商家的银行帐户信息只需提供给第三方支付平台,比较安全,且支付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如果客户未收到商品或商品有问题则可以通知第三方支付平台拒绝划转货款到商家。

而商家则可以在货款有保障的情况下放心发货,有效地降低了交易风险。

第三方平台结算支付是当前国内服务数量最多的支付模式。

国内当前从事网上支付的企业已经从2004年的10多家增加到现在的250多家,2013年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规模增长到3161亿元。

来自赛迪顾问的调查表明,2013年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规模已达到3215亿元。

国内目前第三方支付公司中,比较知名的有阿里巴巴的支付宝、易趣的安付通、贝宝、腾讯的财付通、易宝、网银在线、银联电子支付、环讯的IPS、云网等等。

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介入,解决了电子商务支付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如安全问题、信用问题、成本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现有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中国法律规定只有金融机构才有权吸纳代理用户的钱,其他企业机构不得从事类似活动,支付平台的法律地位也受到一部分人的质疑。

(2)货款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滞留的时间内将产生一定的利息,这部分利息如何分配目前也缺乏明确的规范和严格的监督。

(3)支付平台解决的电子商务支付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只限于客户和厂商之间,其他安全性问题如客户在支付平台填写银行资料时信息的保密性、有效性和完整性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4)操作还不够简便,客户在使用支付平台时都必须进行一系列繁琐的申请。

(5)贷款会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号中滞留一段时间,非实时性支付带来存款风险,如第三方支付企业不能完全保证货款安全,将大大损害客户和商家的利益。

(6)第三方支付平台可能会被利用,通过捏造虚假交易从信用卡套现,甚至存在可能被利用来进行洗钱的风险。

1.2 B2C时代进入“快捷支付”不可否认,“快捷支付”是一种全新的支付理念,已成为国内网上支付体系的重要手段,必将成为未来消费的发展趋势。

但在方便用户的同时,支付的安全性也遭受质疑,如何实现安全和便捷的平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快捷支付”是指用户不需开通网银,直接通过输入卡面信息,即可便捷、快速完成网络订购商品、账号充值的支付。

近年以来,网络支付迅猛发展,自2011年,支付宝在国内首家推出“快捷支付”功能以来,腾讯、百度公司也相继推出“微信支付”、“百度钱包”等快捷支付类业务,极大地简化了网购支付流程,方便了消费者。

“快捷支付”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一是用户安全意识不足,信息泄露事件经常发生。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显示,有47.2%的用户对网上支付安全问题表示非常不关注或较不关注,有57.6%的用户表示不知道保障网上支付安全的办法,对即时通信链接防范意识不强。

当接到退款电话,需要告知自己的姓名、账户或手机验证码信息时,大部分用户愿意透露信息,对于即时通信工具遇到对方发来的不明链接时,有15%的用户会直接点击。

“快捷支付”中欺诈者只需要掌握用户的身份信息和银行卡号,并且能获取手机验证码,就可以成功盗取银行卡中的钱款。

二是操作流程过于简单,不法分子趋之若鹜。

首先,“快捷支付”减少了支付页面与网银页面跳转次数,网络、手机支付等支付工具的终端已经成为黑客新的攻击目标,手机本身的开放性使得手机病毒制造者对移动支付虎视眈眈,一旦被“中马”,其损失难以预计。

其次,“快捷支付”较传统支付方式,对电脑操作系统的要求降低了门槛,非基于IE内核的“小众”浏览器等也支持网上“快捷支付”,无形中增加了支付的风险性。

此外,自“快捷支付”功能实现以来,诈骗分子针对其特点处心积虑地寻找破解方法。

CNNIC调查表明,有3.2%的网上支付用户表示自己曾经遇到过支付不安全事件。

三是支付平台多方绑定,增加被盗刷风险。

“快捷支付”只需绑定银行卡和手机,用户无需银行卡密码就可以通过银行卡号和手机验证码从银行卡里取钱。

此时,如果手机验证码泄漏或个人信息泄露,则会大大增加支付宝被盗刷的风险。

“快捷支付”的安全是建立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之上,如果第三方支付平台出现安全漏洞,那么“快捷支付”也无安全可言。

有不少网购达人将“快捷支付”设置为“记住用户名”、“十天内自动登录”等,这种情况下,在手机丢失或者电脑中毒的情况下,不法分子就很容易越过门槛直接冒名支付。

同时,较以往网银交易被设定交易额度的情况,“快捷支付”是将第三方支付账户关联储蓄卡或者信用卡,支付时并没有额度限制(支付上限等同储蓄金额或信用额度),如果被骗损失一般都较大。

1.3 O2O时代模式下的支付随着O2O模式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对于移动支付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

例如,大众点评网的客户端大部分都是活跃用户,这部分用户经常用手机查找周边的信息,并且极有进入到交易和购买环节,需要与移动支付相关联,包括在这个过程中做签到,包括通过签到凭证实现优惠和打折,以及包括更多的团购网的应用。

而在分类信息网站中,赶集网也是如此,赶集网的手机客户端超过了2000万,手机客户端特别在找房、买卖二手货和找工作中发挥了尤其重要的作用,那么需要手机支付问题得以解决。

伴随着O2O模式发展中在交易和购买过程中对移动支付的巨大的需求,国外的一些互联网企业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支付战略。

Google联合花旗银行、万事达卡等公司宣布推出了基于NFC技术的Google钱包。

基于Google的庞大的信息资源,丰富的应用产品线和渗透力极高的用户到达渠道,以及支持NFC的Google手机,Google钱包的发展速度很快。

随着iPhone的全球的热卖,一旦苹果推出支持现场支付的新一代硬件设备服务,移动支付市场也必然会有苹果的一席之地。

此外,亚马逊正在考虑基于NFC技术的现场支付体系和服务体系,Facebook的目标是围绕Facebook虚拟货币,形成一个丰富的生态体系再迂回包抄移动互联网市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