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苏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研究磁铁》的说课稿
苏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研究磁铁》的说课稿
通过动手做一做,或者让学生设计出一些新颖的磁铁玩具,更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也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磁铁性质的认识。
⒋重点研究怎样比较磁铁磁力的大小。
这个内容单独出来研究,能比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性思维。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比较两个磁铁磁力的大力,只要合理、实际操作可行就行。
⒌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加深对磁铁的性质的认识。同时,展开想象,磁铁还能在哪些方面为我们日常生活服务?(当然,学生要结合磁铁的性质去考虑。)从而把对磁铁的研究进一步延续下去。
整个教学过程分2课时,1-3部分为第一课时,4-5部分为第二课时。
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的情况,我把《研究磁铁》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难点为:比较磁铁磁力的大小。
三、设计理念
本教学内容的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此基础上,围绕重点展开实验、探究活动。主要是通过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其中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磁铁),设计较为有序、合理的实验,让学生在充分活动、感受的基础上,发现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同时,在活动中,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C:教师提供实验方案,再次进行实验。(8-10’)
这个环节的内容根据前两个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而定,如大部分学生没有发现磁铁的磁极,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大头针,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说明了什么问题等。
而对于难度较大一些的,如磁铁磁极的判断,可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发展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升活动的价值。
《研究磁铁》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研究磁铁》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电和磁》单元的第4课内容。研究磁铁这一内容具有极强的探究价值,它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使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训练其思维,同时逐步培养学生良好地实验习惯。与此同时,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这一系列有效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磁铁的性质有更多的了解。
根据以上分析,我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把教学活动分为以下四个部分:⒈情境导入,激发兴趣;⒉分三个层次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⒊认识指南针并制作指南针;⒋重点探究磁铁的磁力大小。
二、学情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五年级的学生对磁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有着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对本课的学习起到一定的铺垫。学生对于磁铁比较感兴趣,但对于磁铁的一些性质还处于比较模糊的阶段,或许仅仅是停留在磁铁能吸铁这一层面上。为此,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对磁铁有一个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另一方面,着重引导学生能关注身边常见的一些事物、现象,平时能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能自觉地展开一定的研究,毕竟科学的大课堂还是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探究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发展学生乐学、善思的品质,对磁铁的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
⒈情景导入,激发兴趣(5’)
以会“飞”的学生观察思考,什么原因使纸蝴蝶翩翩起舞?从而对磁铁的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
⒉研究磁铁的性质,分三个层次进行。
A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对磁铁的认识。(3’)
这一环节主要是了解学生已经知道磁铁的那么性质,为下面的研究作好准备(使下面的研究有所侧重)。
B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分小组自由地探究:“你还能发现磁铁有那些性质?”(8-10’)
这个活动与学生平时生活中玩磁铁不一样,这时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玩”,要努力寻找磁铁的多种性质。在学生探究地同时,也鼓励学生在平时的活动中,也能做个有心人,也能像科学课堂上一样,对一些事物、现象进行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你必定能比别人学到更多的知识。
D小结磁铁的基本性质。(3’)
师生小结磁铁的基本性质,并鼓励学生不满足课堂上的这些发现,课后可以继续研究。如一根条形磁铁从中间断了,变成了两块,那么两块磁铁是不是都有完整的南极和北极呢?(因为磁铁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物体,学生有条件可以继续研究。)
⒊了解指南针和自制指南针。(7’)
根据磁铁的性质,了解指南针的制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亲自制作一个指南针,如课堂时间有限,可把制作活动放到课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