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专题检测一、单选题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1D.t℃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22.下列暴露在空气中质量明显增加,溶于水温度明显降低的物质分别是()①氧化钙②硝酸铵③浓盐酸④氯化钠A.②③B.①②C.①④D.④②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会燃烧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4.溶液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现象C.豆浆、牛奶都是溶液D.溶液都是无色的5.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依次为甲>乙>丙2B.若乙中含有少量杂质甲,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C.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由t℃降到t℃时,析出甲的质量多21D.三种不饱和溶液都可以通过增加其溶质的方法变成饱和溶液6.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各组化学知识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饱和溶液升温后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含溶质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多8.下列溶液中水不是溶剂的是()A.稀硫酸B.医用酒精C.浓盐酸D.碘酒溶液9.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10.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白糖B.白醋C.食用油D.食盐11.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浓度越大,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现有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硫酸溶液与过量的锌粉反应,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影响生成H的总质2量,可向该硫酸中加入适量的()A.碳酸钾溶液B.稀盐酸C.氧化铁D.水12.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A.溶质的质量B.溶剂的质量C.溶液的质量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13.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
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D.用水洗去手上的泥灰14.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丙>乙>甲1B.t℃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2C.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二、填空题15.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A、B、C析出晶体时均不含结晶水),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题。
(1)t℃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
1(2)若将M点处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②增加溶质③蒸发溶剂(3)t℃时,将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23系是(忽略水的挥发)________。
16.无土栽培是现代农业栽培植物的一种方法。
无土栽培的植物从营养液中吸取养料和水分。
(1)栽培番茄的某种营养液中含有Ca(NO)、KNO、NH H PO三种物质,其中含番茄生长323424需要量较大的营养元素是________(填名称);(2)欲配制一定量的KNO浓溶液以备稀释使用,根据下图KNO的溶解度曲线。
你认为3340℃时,80kg的KNO________(填“能”或“不能”)溶解在100kg水中;3(3)将100kg质量分数为20%的KNO溶液稀释为4%的KNO溶液用于栽培番茄,需加水33________kg。
17.化工生产中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常常先把反应的固体配成溶液再两两混合。
在农业上,为了合理使用农药,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或液体农药配成________或________,用来喷洒受病虫害的农作物。
三、计算题18.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
现用500克生理盐水给患者输液,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的质量约为多少克?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18%的氯化钠溶液多少克?需水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19.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称取12 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2(2)计算该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同)(3)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A项,t℃之后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但是t℃之前甲的溶解度小于乙11的溶解度,错误;B项,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C项,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无法判1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否相等,错误;D项,t℃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则饱和溶液2的溶质质量分数=×100%≈33.3%,错误。
2.【答案】B【解析】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质量增加;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3.【答案】B【解析】A项,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如碘酒中溶剂为酒精,正确;B项,可燃物要燃烧,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充足的氧气接触,二者同时满足,缺一不可,错误;C项,因为点燃可燃性气体与氧气的混合物可能会发生爆炸,故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正确;D项,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正确。
4.【答案】B【解析】A项,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混合物,不是溶液,错误;B项,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正确;C项,豆浆中的营养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牛奶是由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豆浆、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均不属于溶液,错误;D项,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错误。
5.【答案】C【解析】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选项,t℃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依次为甲>乙2>丙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若乙中含有少量杂质甲,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是正确的叙述;因为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C选项,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由t℃降到t℃时,析出甲的质量多是错误的叙述,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21D选项,三种不饱和溶液都可以通过增加其溶质的方法变成饱和溶液是正确的。
故选C。
6.【答案】B【解析】A项,醋清除水垢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 项,选洁精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正确;C项,用加碘盐可以预防大脖子病,错误;D项,用细沙灭火是隔绝了氧气,而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着火点一般不变,错误。
7.【答案】B【解析】A项,将饱和溶液升温后不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例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解度减小,仍然是饱和溶液,错误;B项,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正确;C项,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例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是稀溶液,错误;D项,要比较溶质的多少,溶液的量必须固定,饱和溶液含溶质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多,错误。
8.【答案】D【解析】A项,由于稀硫酸实际上是硫酸的水溶液,所以其溶剂为水。
因此,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项,所谓医用酒精,实际上就是质量分数在70%~75%之间的酒精的水溶液,所以其溶剂为水。
因此,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项,由于常用的浓盐酸,是指质量分数约为37%~38%之间的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所以其溶剂为水。
因此,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项,由于碘酒溶液,是指固体碘的酒精溶液,所以其溶剂为酒精,而不是水。
因此,该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9.【答案】D【解析】A项,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取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错误;B 项,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错误;C项,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量筒内或接触量筒内壁,应垂直悬空在量筒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错误;D 项,进行溶解操作时,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正确。
故选D。
10.【答案】C【解析】食用油不能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
11.【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浓度越大,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影响生成氢气总质量,要求所加入的物质不能改变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可采取减小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方法。
A项,碳酸钾溶液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使硫酸质量减少,生成氢气的量减少,错误;B项,加入稀盐酸,会使溶液中酸性物质的质量增加,生成氢气的量增加,错误;C项,氧化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使硫酸质量减少,生成氢气的量减少,错误;D项,加水稀释,使硫酸的质量分数减小,减缓了反应速率,生成氢气的量不变,正确。
故选D。
12.【答案】A【解析】A项,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正确;B项,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剂的质量增加,错误;C项,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增加,错误;D项,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发生改变,错误。
13.【答案】B【解析】A项,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考虑,错误;B项,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符合乳化作用的特点,属于乳化作用,正确;C项,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所以能洗去,错误;D项,用水洗去手上的泥灰是利用溶解原理洗去可溶性污物,利用悬浊液形成的原理洗去不溶性污物,错误。
故选B。
14.【答案】B【解析】A项,由t℃时溶解度的高低可知,正确;B项,t℃时,甲、丙两种物质12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是错误的叙述,因为题中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饱和溶液就不相等,错误;C项,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是正确的叙述,得到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采用降温结晶,正确;D项,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