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系统标准规范示意图
8、防盗报警控制器与中心报警控制主机应通过专线或其他方式联网。
9、紧急报警(求助)装置应安装在客厅和卧室内隐蔽、便于操作的部位,被启动后能立即发出紧急报警(求助)信号。紧急报警(求助)装置应有防误触发措施,触发报警后能自锁,复位需采用人工方式。
10、入侵探测器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a)壁挂式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安装高度距地面应在2.2m左右或按产品技术说明规定安装。视场中心轴与可能入侵的方向成900角左右,入侵探测器与墙壁的倾角应视防护区域覆盖范围确定。
2、住宅小区出入口的人行通道、车行通道应分别安装摄像机,车行通道应每根车道安装1台摄像机,出入口摄像机的监视方向应一致向外。
3、每幢住宅楼楼栋出入口、地下车库通向住宅楼的出入口、自行车停车库出入口应安装摄像机。
4、地下车库的主要车道应安装摄像机,监视范围不应有盲区。
5、独立别墅区域的小区主要通道应安装摄像机,监视范围不应有盲区,通过监视器应能清楚地显示主要通道上所有人员和车辆的活动情况。
5、住宅内应安装紧急报警(求助)装置,多层、高层住宅楼的一、二层住宅应安装入侵探测器。
6、其他层面住宅的阳台、窗户以及所有住宅通向公共走道的门、窗等部位宜安装入侵探测器。
7、防盗报警控制器应能接收入侵探测器和紧急报警(求助)装置发出的报警及故障信号,具有按时间。部位任意布防和撤防、外出与进入延时的编辑和设置,以及自检、防破坏、声光报警(报警时住宅内应有警笛或报警声)等功能。
弱电系统标准规范及示意图
一.周界报警系统
规范说明:
1.1周界安装要求
1.1.1高压电子脉冲式探测器应安装防雷装置(避雷器或浪涌保护器等),户外高压电子脉冲主机应设置防雨箱。
避雷器浪涌保护器安装方式请参考此图
1.1.2前端探测围栏必须有一个与其它接地系统完全隔离的独立的接地系统,且应与其它接地系统保持10m以上距离。接地体应埋设在导电相对良好的地方,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如埋设在潮湿的地方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
标签示意图
接线排示意图
门口机安装位置
露天单元门口机防雨罩
四.车辆管理系统
停车库(场)管理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设计或选择设计如下功能:
——入口处车位显示;
——出入口及场内通道的行车指示;
——车辆出入识别、比对、控制;
——车牌和车型的自动识别;
——自动控制出入挡车器;
——自动计费与收费金额显示;
f)入侵探测器的防护区不应有障碍物。
g)磁开关入侵探测器应安装在门、窗开合处(干簧管安装在门、窗框上,磁铁安装在门、窗扇上,两者间应对准),间距应保证能可靠工作。
11.楼层信箱应采用较宽大的箱子,安装设备后可以有效整理好线缆,做好永久标记。并对对讲和报警单独安装漏电保护器,
楼层设备箱线缆要整理横平竖直
1.1.13安装在受力杆和支撑杆上的绝缘子应固定牢靠。
1.2附属式安装
1.2.1附属式安装通常应采用顶置式安装;如采用侧置式安装,则前端探测围栏的最下一根金属导线高度距地面应不小于2.3m。
1.2.2顶置式安装可以采用直立式安装,也可以采用倾斜式安装。
1.2.3附属物的高度应在2.0m-2.8m之间。
5独立运行的停车库(场)管理系统应能与安全防范系统的安全管理系统联网,并满足安全管理系统对该系统管理的相关要求。
a)道闸夜间补灯看车牌
b)一车一竿做好警示标志
道闸图像对比
五.监控中心
1监控中心应设置为禁区,应有保证自身安全的防护措施和进行内外联络的通讯手段,并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和留有向上一级接处警中心报警的通信接口。
2、别墅型、复合式住宅应每层楼面及私家车库通向住宅的入口处,均应设置住户报警系统操作键盘。
3、住户报警系统控制主机的防区数应满足前端设备设置的需要。
4、住户报警系统由入侵探测器、紧急报警(求助)装置、防盗报警控制器、中心报警控制主机和传输网络组成。当住宅内安装的各类入侵探测器探测到警情、紧急报警(求助)装置被启动、出现故障时,中心报警控制主机应准确显示报警或故障发生的地址、防区、日期、时间及类型等信息。
——多个出。入口的联网与监控管理;
——停车场整体收费的统计与管理;
———分层的车辆统计与在位车显示;
——意外情况发生时向外报警。
2宜在停车库(场)的人口区设置出票机。
3宜在停车库(场)的出口区设置验票机。
4系统可独立运行,也可与安全防范系统的出人口控制系统联合设置。可在停车场内设置独立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并与停车库(场)管理系统联动;停车库(场)管理系统也可与安全防范系统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联动。
2监控中心的面积应与安防系统的规模相适应,不宜小于20m2。应有保证值班人员正常工作的相应辅助设施。
3监控中心室内地面应防静电、光滑、平整、不起尘。门的宽度不应小于0.9m,高度不应小于2.1m。
4监控中心内的温度宜为16—30℃,相对湿度宜为30%~75%。
5监控中心内应有良好的照明。
6室内的电缆、控制线的敷设宜设置地槽;当不设置地槽时,也可敷设在电缆架槽、电缆走廊、墙上槽板内,或采用活动地板。
b)壁挂式微波-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安装高度为2.2m左右或按产品技术说明书规定安装。视场中心轴与可能入侵的方向成450角左右,入侵探测器与墙壁的倾角应视防护区域覆盖范围确定。
c)吸顶式入侵探测器,一般安装在需要防护部位的上方且水平安装。
d)入侵探测器的视窗不应正对强光源或阳光直射的方向。
e)入侵探测器的附近及视场内不应有温度快速变化的热源,如暖气、火炉、电加热器、空调出风口等。
4敷设电缆时,多芯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其外径的6倍;同轴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其外径的15倍。
5线缆槽敷设截面利用率不应大于60%;线缆穿管敷设截面利用率不应大于40%。
6电缆沿支架或在线槽内敷设时应在下列各处牢圃固定:
11机架背面和侧面与墙的净距离不应小于0.8m。
12监控中心的供电、接地与雷电防护设计应符合国家规范
13监控中心应采用安全防盗门
1.监控设备线缆扎整齐美观做好永久标签视频分配器示意图
矩阵示意图
网路机柜前面板示意图
网路机柜前面板示意图
六.机柜设备摆放整齐美观
监控电视墙后面板示意图
七.线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A.楼寓对讲系统
1、楼栋口对讲主机不应采用密码开启电控防盗安全门。
2、别墅型、复合式住宅每层楼面均应设置分机。
3、住宅小区安防中心控制室应配置楼寓对讲系统管理主机,管理主机应具有与小区出入口对讲主机、楼栋口对讲主机及对讲分机相互之间进行选呼和通话的功能。管理主机的容量应不大于500户。当电控防盗门开启时间大于120秒时,管理主机应具有声光告警提示和门牌号显示。
4、楼寓对讲(可视)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a)主机能正确选呼任一对讲分机,并能听到回铃声。
b)主机选呼后,能实现住宅小区出入口与住户、楼栋口与住户间对讲或可视对讲,语音(图像)清晰。
c)对讲分机能实现电控开锁。
d)对讲主机可使用密码、钥匙或感应卡等方式开启楼寓对讲电控防盗门锁。
B.住户报警系统
1、多层、高层住宅楼的一、二层住宅,与商铺等周界屏障建筑物顶层平台相连层住宅,别墅单元均应安装住户报警系统。毛坯房可不安装前端入侵探测器。多层、高层住宅楼的三层(含)以上住宅,应预留住户报警系统的接口。
1.1.8不得以金属栏杆、水管或电力、通信线路的电杆作为防区终端或区间受力杆。
1.1.9防区内应安装支撑杆,支撑杆间距应不大于5m。
1.1.10前端探测围栏应具有禁止人通行的警示牌,警示牌应每隔10m设置一个,并应做到昼夜可视。
1.1.11高压电子脉冲式探测器的安装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1.1.12前端探测围栏的金属导线连接处应采用压接法连接。
〔2〕摄像机及其配套装置,如镜头、防护罩、支架、雨刷等,安装应牢固,运转应灵活,应注意防破坏,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3〕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摄像机安装应与地绝缘隔离。
〔4〕信号线和电源线应分别引入,外露部分用软管保护,并不影响云台的转动。
〔5〕电梯厢内的摄像机应安装在厢门上方的左或右侧,并能有效监视电梯厢内乘员面部特征。
3.11.5线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综合布线系统的线缆敷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的规定。
2非综合布线系统室内线缆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无机械损伤的电(光)缆,或改、扩建工程使用的电(光)缆,可采用沿墙明敷方式。
2)在新建的建筑物内或要求管线隐蔽的电(光)缆应采用暗管敷设方式。
3、通过监视器24小时内均能清楚地显示出入人员面部特征、机动车号牌。
4、出入人员面部的有效画面宜不小于监视屏显示画面的1/60。
8、系统应采用D1硬盘录像机进行24小时图像记录。图像记录帧速应不小于24帧/秒,记录保存时间应不少于15天以上。
9、摄像机安装。
〔1〕在满足监视目标视场范围要求的条件下,其安装高度:室内离地不宜低于2.5m;室外离地不宜低于3.5m。
1.1.3前端探测围栏不应有盲区,形成的警戒线应沿周界屏障封闭。
1.1.4前端探测围栏的防区划分应有利于报警时准确定位,且长度应不大于70m。
1.1.5每个防区的两端应安装防区终端受力杆。
1.1.6每个防区的中间应安装防区区间受力杆,防区区间受力杆间或与防区终端受力杆间距应不大于25m。
1.1.7防区内有拐角的地方应安装防区区间受力杆;拐角的角度小于120°时,应使用防区终端受力杆。
〔6〕电梯视频线要求
10.满足摄像机夜间图像的效果,可以采取以下2种方式补光
a)摄像机补光1
b)摄像机补光2
c)
d)安装位置要求:地下室人行出来口安装
e)
f)地下室自行车库出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