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翻译的八种失误_

文言文翻译的八种失误_

文言文翻译的八种失误
近几年,笔者从教学和考试中总结学生翻译文言文失误的情况,学生的失误形式是:
1.译句不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在古汉语中,倒装句,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有的学生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

这个译句没有按定语后置的特点来译,正确的翻译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

2.应译的漏了,不需译的却译了。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译成: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译句把“时”的意思漏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正确。

再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利于晋。

学生硬把“晋侯、秦伯”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这就多余了。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官名、帝名、年号等,都不用翻译。

3.该增添没增添,没有的却要增添。

例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

两儿子不团结。

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流畅。

再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原句并没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这一内容。

这属于没有却要增添而造成的失误。

4.省略成分没译出。

例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译成:————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文却没译出。

5.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译句中没有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了错误。

6.以今释古。

例如:是女子不好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这就犯了以今义释古义的毛病。

例句中的“好”,在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

7.不理解互文见义。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译成:秦代时的明月和汉代时的关隘。

正确的译文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8.需要意译的硬要直译。

例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这是同义迭句,不能直译,只能意译为:(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