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

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

胰腺囊性病变的影像诊断
胰腺囊性病变的影像诊断
胰腺囊性病变
临床较常见 影像分类、诊断较困难 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
原发性:IPMN,粘液性囊性肿瘤,浆液性囊腺瘤,上皮囊肿,等 继发于实体瘤囊变:神经内分泌肿瘤,实性假乳头状瘤,胰腺癌囊变等
影像医生 熟悉胰腺囊性病变的影像特点与基本临床治疗原则
CASE 1 IPMN
Case 1 IPMN
CASE 2
慢性胰腺炎
Case 2
慢性胰腺炎
常见胰腺囊性病变
IPMN恶变征像分析
ipmn
主胰管型:
壁结节 局灶性实质成分 大单囊 主胰管壁强化 主胰管扩张>18mm
分支胰管型
壁结节 局灶性实性成分 注:囊腔<3cm,无壁结节,提示无恶变
胰腺囊性病变的发生率为3%-24% 影像检查的主要任务是区分良恶性
问题
CT与MRI诊断准确率 40%-60% (同组织学比较) 但区分良恶性准确率 75%-90%
胰腺囊性病变分类
胰腺囊性病变的分类(按病因)
一、先天性囊性病变
1、单发真性囊肿 2、多发真性囊肿(成人型多囊肾疾病、Von-Hippel-Lindau病、囊性纤维化)
常见胰腺囊性病变
MCN
MCN影像表现
95% 位于胰体或胰尾部
>2 cm较大单房囊性病变,内有分隔
厚壁,壁延时强化
不和主胰管相通
15% 边缘钙化
强化的壁结节
恶变征像
壁结节 体积大>6cm 蛋壳样钙化
常见胰腺囊性病变
MCN
良性粘液性囊性肿瘤 F-44Y,胰腺体部单囊,并小分隔
常见胰腺囊性病变 浆液性囊腺瘤
浆液性囊腺瘤 F-78Y 蜂窝样
浆液性囊腺瘤 F-59Y 中央瘢痕钙化
常见胰腺囊性病变 浆液性囊腺瘤
浆液性囊腺瘤 F-63Y 多发小囊,中央瘢痕
常见胰腺囊性病变
治疗和随访
浆液性囊腺瘤
无症状患者随访(罕见恶变) 约0.8%病变具有侵袭性 手术切除后切缘阴性患者无需随访
管径<3cm的分支型IPMNs而无高危因素患者进行追踪观 察,无需手术
CASE 3
Csae 3 随访
CASE 3
CASE 3 同一病人 18月后复查
常见胰腺囊性病变
二 粘液性囊性肿瘤
Mucinous cystic neoplasms (MCNs)
几乎只发生在女性,平均发病年龄47岁 占胰腺囊性病变的10% 17.5% 有恶变可能 组织学特点是粘液性柱状上皮下方的卵巢间质
常见胰腺囊性病变
ipmn
IPMN临床处理
是否需要手术取决于其恶变的可能及是否引起症状
所有有症状的IPMN都应手术切除
所有主胰管型和混合型IPMNs及管径>3cm的分支型 IPMNs需手术切除
管径<3cm的分支型IPMNs+高危因素(壁结节,活检细胞 学证据,快速增大)患者需手术切除
常见胰腺囊性病变
ipmn
主胰管型IPMN F-75Y,增强CT显 示胰管弥漫性扩张,胰腺实质萎缩
主胰管型IPMN F-77Y,MRCP显示 主胰管节段性扩张与狭窄
常见胰腺囊性病变
ipmn
分支胰管型 F-79Y,单囊
分支胰管型 M-67Y,多小囊
常见胰腺囊性病变
பைடு நூலகம்ipmn
分支胰管型 M-80Y 多灶,与胰管相通,但 主胰管不扩张
胰腺囊性病变分类
常见的胰腺囊性病变
IPMN 粘液性囊性肿瘤 浆液性囊腺瘤 假性囊肿 上皮囊肿 神经内分泌肿瘤囊变 实性假乳头瘤囊变
胰腺囊性病变的形态学分类
形态学分型 1、单囊型 2、多微 囊型 3、多巨 囊型 4、囊实 型
常见胰腺囊性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
一 IPMN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常见胰腺囊性病变
MCN
恶性粘液性囊性肿瘤 F-54Y,单囊病灶,体积增大,壁结节,壁厚
常见胰腺囊性病变
MCN
MCNS临床处理
所有粘液性囊性肿瘤都要手术 良性粘液性囊性肿瘤术后无需随访 恶性粘液性囊性肿瘤术后需随访
常见胰腺囊性病变
三 浆液性囊腺瘤 Serous cystadenoma
胰腺囊性病变的影像诊断
影像检查选择
MSCT多期扫描
平扫 动脉早期 动脉晚期(胰腺期 35-45s) 门脉期 延时期
MRI多期扫描(首选)
MRCP 常规:T1WI-GRE,T2WI/FS(axial+cor) DWI 增强:LAVA
胰腺囊性病变的影像诊断
一般情况
二、炎性囊性病变
1、假囊肿 2、脓肿 3、包虫病
三、肿瘤性囊性病变
1、良性肿瘤: 浆液性囊腺瘤 粘液性囊腺肿瘤 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 胰岛细胞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2、恶性或潜在恶性的肿瘤 胰腺癌 粘液性囊腺肿瘤 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 胰岛细胞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WHO病理分类: A 良性肿瘤,无不典型增生 B 交界性肿瘤,轻到中度不典型增生
常见胰腺囊性病变
影像表现:
ipmn
主胰管型IPMN
主胰管弥漫性或节段性扩张 管腔内不均匀,壁结节,粘液 十二指肠乳头增大,突入十二指肠腔内 胰腺实质萎缩
分支胰管型IPMN
少数大囊或多发小囊,与主胰管相通,内见分隔 好发于胰头钩突,可发生在在胰腺任何部位 主胰管不扩张 30%分支型为多灶性
常因影像检查偶然发现,部分有腹痛、体重减轻、胰 腺炎、或胰腺功能减退的表现
男性稍多,平均发病年龄约65岁 占胰腺囊性病变的20%
常见胰腺囊性病变
IPMN
ipmn
病理:起源于胰腺导管粘液上皮细胞,在导管内呈乳头状 生长,分泌大量粘液,致导管扩张。
分类: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混合型
主胰管型IPMN(70%)比分枝型IPMN(25%)更易恶 变
75%发生于中老年女性为主(61.5岁) 良性肿瘤,约占胰腺囊性病变20% >80%位于胰体和胰尾部 Von Hippel-Lindau病患者可多发
常见胰腺囊性病变
影像表现
浆液性囊腺瘤
典型表现为多发小囊(单个小囊<1cm),呈蜂窝状 囊间为纤维间隔 中心瘢痕,可延时期强化 约30% 中心瘢痕钙化 与主胰管不通 少数呈大囊改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