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场”和“部”的多角度分析
针对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中的实际问题,本文在考察了一定数量的语料后,认为量词“场”和“部”后接“电影”时的用法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语体侧重、语义重点、具体词性、动词搭配四个方面。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量词场部
量词是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出现错误较多的一个词类,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一些留学生在学习了量词“场”和“部”都可以用来修饰“电影”后①,造出下列句子:
(1)*这场电影获得了国际大奖。
(正确的句子:这部电影获得了国际大奖。
)
(2)*晚上我和阿里去看电影,我们要看八点半的那一部。
(正确的句子:晚上我和阿里去看电影,我们要看八点半的那一场。
)
这些偏误的出现是因为留学生未弄清楚“场”和“部”在修饰“电影”时的不同用法。
那么,“电影”前什么时候用“场”,什么时候用“部”呢?我们做了以下考察。
一、语体侧重不同
“场”多出现在口语中,而“部”的书面色彩较浓。
我们翻阅了《武汉晚报》《长江日报》《文汇报》中有关电影的报道,并从新浪、网易这两个网站下载了两万多字电影方面的语料,发现其中“电影”前所用的量词都是“部”。
此外,与“电影”同义的一些词,如“影片”“片子”也都只与“部”搭配,未发现与“场”搭配的例子。
例如:
(3)而伟仔另一部电影《无间道》亦同期上映。
(网)②
(4)专题介绍:电影史上最伟大的10部电影(网)
(5)10部电影让我们泪流满面(网)
(6)这部电影讲的是发生在俄国的事情,我当然不能让观众看出我的“美国底子”。
(网)
(7)这部电影可能是比较我以往所有的电影、内在张力最强大的一部。
(《长江日报》)
(8)这部影片敢审视每个成年人的爱情观、道德观直至对生存意义的疑问。
(网)
(9)《美丽心灵》和《红磨坊》两部影片就已被列为得奖的最大热门。
(网)
我们也考察了一些小说③中的语料,发现既有用“部”的例子,也有用“场”的例子。
其中,陈述体的文字中多用“部”,对话体的文字中则多用“场”。
例如:
(10)只要看过开头就猜得出任何一部电影或一个故事的结尾。
(卫慧《上海宝贝》)
(11)当时有部电影《泰坦尼克号》正风靡一时,他们手拉手去看。
(卫慧《上海宝贝》)
(12)“一个半小时?一个小时四十五分钟?一场电影的时间总够了吧?”(王朔《顽主》)
二、语义重点不同
汉语量词具有一定的理据性,不同理据有不同的选择面,正是这种选择使不同量词在修饰同一事物时会表现出不同的语义重点。
这就是“场”和“部”都能用于“电影”前,但又有所不同的原因。
(一)“场”的语义重点在于强调看电影、放电影这种动作行为,动作行为的过程离不开地点,因为“场”作名词时就是指进行某种活动的较大的地方、事情发生的地点,如“电影场”“当场”“在场”。
而“部”的语义重点在于强调电影本身,不与动作行为及发生地点相关联。
试比较:
(13)我今晚看了一部电影。
(14)我今晚看了一场电影。
例(13)强调的是电影本身,例(14)强调的是动作“看”。
(二)“场”的特殊用法
“场”强调动作行为,因此,还能与看电影、放电影这种动作行为的时间相关联,也可以与表示时间或顺序的词共现。
“部”则没有这种用法。
例如:
(15)(在电影院售票处,A是买票者,B是售票员)
A:我要看《小城之春》。
B:哪一场的?
A:晚上八点那场。
例(15)中的“哪一场”如果换成“哪一部”,听起来就会让人费解,因为“部”不与
时间相关联。
又如:
(16)上午场的电影、下午场的电影、午夜场的电影
(17)一天中的第一场电影和最后一场电影
(18)这场电影从下午四点放到六点。
(19)梅佐贤在南京路大光明电影院看完了最后一场电影。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20)今天的功课做的尤其快,她希望做完了功课去看最后一场电影。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三)“部”的特殊用法
第一,因“部“强调电影本身,当出现电影的具体名称时,我们常用“部”,而不用“场”。
例如:
(21)有部电影叫《女人四十一枝花》。
(琼瑶《月朦胧鸟朦胧》)
*有场电影叫《女人四十一枝花》。
(22)一部《红高粱》成就了张艺谋。
(《武汉晚报》)
*一场《红高粱》成就了张艺谋。
第二,“部”与“电影”之间常可以插入修饰成分,有时修饰成分还相当长,而“场”则少见这种用法。
例如:
(23)这是一部可以让人心情愉悦的电影。
(网)
?这是一场可以让人心情愉悦的电影。
(24)但今年一部自己制作的电影也准备角逐奥斯卡。
(《长江日报》)
?但今年一场自己制作的电影也准备角逐奥斯卡。
第三,“部”修饰的“电影”具有固定性,不管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放映,放多少场次,还是哪部电影。
而“场”修饰的“电影”则具有暂时性,这一场和那一场可以是相同的电影,也可以是不同的电影,同一场也可以是不同的电影。
试比较:
(25)上午看了《建国大业》,下午又看了这部电影。
(自造句)
(26)今天看了两场电影,都是《建国大业》。
(自造句)
(27)上午场的电影一共有四部。
(自造句)
第四,明确指出是哪一类题材或哪一语种的电影,前面只能用“部”,而不能用“场”。
例如:
(28)妮科尔·基德曼又将主演一部惊悚片。
(《文汇报》)
(29)有人将《我爱你》比作一部新婚科普片。
(《长江日报》)
(30)5部最佳外语片(《长江日报》)
(31)《功夫大王奥古斯丹》——张曼玉的又一部法语片(网)
三、具体词性不同
何杰在《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中将量词分为名量词、动量词、兼职量词、复合量词四大类。
依此分类,“部”只能作名量词;而“场”除了名量词的用法,还能充当动量词,看电影或放电影的动作行为完整地进行一次为一场。
④例如:
(32)这部电影在广州上映的时候场场爆满。
(网)
(33)这部电影在汉将连续放映十场。
(网)
四、动词搭配不同
能与“一部电影”搭配的动词要远比与“一场电影”搭配的动词多。
从已有的语料来看,“一场电影”仅能与“看”“放/放映/上映”搭配,而能与“一部电影”搭配的动词除了“看”“放/放映/上映”以外,还有“拍/投拍/合拍”“导/导演”“引进”等。
例如:
(34)我拍了20部电影,《男人四十》这样的题材很难碰上。
(网)
*我拍了20场电影,《男人四十》这样的题材很难碰上。
(35)拍这部电影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
(《武汉晚报》)
*拍这场电影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
(36)今年中影打算引进几部美国大片。
(网)
*今年中影打算引进几场美国大片。
(37)虽因反右和浩劫之故平生未导过一部电影,但工龄在那儿搁著,谁还能否
掉他的导演头衔不成。
(方方《白雾》)
*虽因反右和浩劫之故平生未导过一场电影,但工龄在那儿搁著,谁还能否掉他的导演头衔不成。
以上例句若换成“场”,均不能成立。
五、小结
综上所述,“一场电影”和“一部电影”至少有语体侧重、语义重点、具体词性、动词搭配四个方面的不同。
以往对外汉语教学的很多语法规则仅仅告诉留学生哪些量词可以和哪些名词搭配,却并未指出不同量词修饰同一名词有什么区别,类似“一场电影/一部电影”的还有“一条鱼/一尾鱼”“一朵白云/一片白云”“一根烟/一支烟”“一亩地/一块地”等。
本文没有面面俱到,只是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实际出发,特别针对留学生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偏误,对“场”和“部”用于“电影”前有何不同做了一些尝试性考察。
注释:
①笔者在给留学生上课过程中因学生经常问到是“一场电影”还是
“一部电影”,故对该问题略做了思考。
②凡是后面加注“(网)”的例句表示语料来自新浪和网易,加注
“(自造句)”的例句为作者凭自己语感造出的句子。
③考察的小说有方方《白雾》、琼瑶《月朦胧鸟朦胧》、琼瑶《梦
的衣裳》、亦舒《异乡人》《紫薇愿》、卫慧《上海宝贝》、苏童《妇女生活》、陆文夫《清高》、铁凝《大浴女》、王朔《顽主》、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④也有人认为“场”只是动量词。
参考文献:
[1]陈保存,陈桂成,陈皓,张在瞻.汉语量词词典[Z].福州:福建
人民出版社,1988.
[2]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3]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6.
[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叶盼之,吴中伟.外国人学汉语难点释疑[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彭淑莉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5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