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与挑战
中国传统的发展战略与体制
外生的发展战略 和经济禀赋 内生的经济体制 经济后果
重工业优先 发展战略
扭曲的宏观环境 低利率政策 低汇率政策 低投入品价格政策 低工资率政策 低生活必需品 价格政策
资源计划 配置制度
经济结构失调 产业结构失调 城乡结构失调
资本稀缺的 农业经济
微观经营机制 国有企业 人民公社
贯彻这个总体要求,就要努力实现速度质 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 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 在好字优先、科学发展上狠下功夫。 坚持好字优先,推动科学发展,必须按照 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要求, 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 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 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经济增长核算的发现
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正的,大 致在2~3个百分点之间,贡献率为25~50%. 增长的趋势是1979-1985年最高,19851990年次之,1990-1995年也较高,1997年后 下降,2000年以来有所回升,但要低于1995 年以前的水平.
1.4 路径依赖与传统经济增长模式
石油是基础能源和化工的基础品,是成本推 动的重要力量。 我国目前正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大宗 资源性商品价格的上涨对通货膨胀的推动 有一定的时滞,因此,明年我国预防、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 控,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 主创新,着力优化经济结构 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切实 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 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 进社会和谐,推动国民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继续压低了要素供给价格,在经济分 权模式下,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投资冲动. 高投资下的坏帐由政府和中央银行承担:低利率降低企业 的资金成本,国有企业的坏帐最终由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 买单,实际上是由广大的储蓄人分散承担。 我国一直实施的是低工资政策,企业的工资成本被降低, 但社会保障成本成为中央政府的隐性债务,农民工的社会 保障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 为追求高速城市化,低价出售土地使用权,降低招商引资 的成本,地方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共谋,在土地和信贷 市场上套利,造成固定资产投资过度扩张,各地重复建设, 产能迅速过剩。
基本国情:大国 疆域上的大国,人口上的大国 人多地少 人多——人口数量多,劳动人口多,重视教育, 劳动力素质差异大,高素质和低素质的人力资源 存量都很大 地少——耕地少,资源、能源少,我国水资源人 均占有量237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 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 1/2,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 水平的一半.
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与挑战
报告提纲 发展战略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增长 中国的发展模式及其与日本的对比 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转折 转折时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
1. 发展战略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 增长
GNI 125.0 120.0 115.0 110.0 105.0 100.0 95.0 90.0 85.0 80.0 75.0 70.0 65.0 60.0 GDP GDP/P
依靠主银行系统和机构间相互持股为大企业集团发展提供融资,企业银行贷 款在1958-1974年间高达68%—83.3%,机构股东的比例从1950年的23.7%迅 速提高到1973年的60.4%。 重视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平衡。从50年代中期开始全力解决劳资的冲突问 题。到了60年代初,日本基本上确立了所谓的日本企业管理的三大法宝,即 终生雇工制、年工序列型工资,以及以企业为单位组织工会。 在企业治理的层面上特别重视协调而轻视监控。单个的企业和银行之间,企 业和企业之间,可以十分有效地进行协调,交易成本很低。但由于企业之间 的关系特别紧密,股东基本上无法监督管理者,银行也基本上无法有效地监 督企业。 经常以牺牲经济结构升级换代为代价追求政治稳定。日本虽然在汽车和家电 等产业特别有国际竞争力,但是也保留着效率极低但能维持大量就业的产业 部门。在日本的城市里有很多所谓的家庭企业,他们维持了将近三分之一的 就业。与美国不同,日本的经济结构不是以旧代新,而是纳新蓄旧以图保证 就业。
1.1 赶超战略与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 ——封闭经济下的全社会补贴的工业化
发展经济学: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一国穷是因为它穷,穷国穷意味着低储蓄, 低储蓄造成低投资 穷国穷意味着低收入,低收入造成缺乏消 费需求
如何打破贫困恶性循环
大推进理论——工业化
工业化的资本积累从哪里来——农业剩余 价格剪刀差:1955-1985年,通过压低农 产品价格向工业部门转移了共计5430亿的 农业剩余 资金转移:通过税收和储蓄外流的净转移 达到1496亿元。
19 53 19 56 19 59 19 62 19 65 19 68 19 71 19 74 19 77 19 80 19 83 19 86 19 89 19 92 19 95 19 98 20 01 20 04
图1 1953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
图2 2002-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2007年预计我国的GDP增长速度可以超过11%
政治结构 集权型
社会结构 关系型
(分割的)产品市场
(分割的)要素市场
1.3 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
克鲁格曼对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质疑 经济增长核算
中国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者 时期 官方 估计的 要素投入增长 TFP TFP 要素重新 GDP GDP 资本 劳动力 人力资本 增长 增长 配置 增长 增长 贡献 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addison 78-95 9.4 7.5 2.6 2.2 29.3 王小鲁 79-99 9.6 8.3 10.2 2.7 4.65 1.46 15.21 1.33 王燕 78-99 9.72 9.39 2.73 2.69 2.32 23.87 邹至庄 78-98 9.7 9.4 2.8 28 世界银行 78-95 9.4 8.2 8.8 2.4 2.7 3.1 32.98 1.5 胡永泰 79-93 9.11 8.02 9.79 2.73 2.84 31.17 胡鞍钢 78-95 9.9 9.3 2.6 4.6 46.9 95-01 8.2 11.8 1.2 2.3 28 Bosworth 60-70 0.9 0.3 0.5 55.56 &Collins 70-80 2.8 1.6 0.4 0.7 25 80-90 6.8 2.1 0.4 4.2 61.76 90-00 8.8 3.2 0.3 5.1 57.95 林毅夫 79-02 9.4 9.68 2.2 2.2 3.42 36.38 宋国清 78-95 9.7 8.2 12 2.2 3.7 38.14 1.8 李善同 78-85 9.8 8.5 3.1 3.5 35.3 85-89 8.9 9.8 2.6 2.0 22.2 90-97 11.2 11.2 1.1 4.0 36.1 97-00 7.7 10.7 1.1 0.8 10.9 00-03 8.4 10.5 1.1 1.6 19.8 90-03 9.7 10.9 1.1 2.7 28 78-03 9.4 9.9 2.5 2.4 26.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持好字优先,推动科学发展
坚持好字优先,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切实加强农 业基础地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 城镇化。 坚持好字优先,推动科学发展,必须提高自主创 新能力,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持久战。 坚持好字优先,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全面深化改 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务求在完善体制机制上 取得新突破。 坚持好字优先,推动科学发展,必须更加重视以 人为本,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2.中国的发展模式及其与日本的对比
2.1 日本的发展模式——古典发展主义 政府以产业政策来保护幼稚产业与国内市场,不 鼓励外资进入,同时以积极的、保护性的、护送 舰队式的管理发展本国的战略产业和促进出口 在产业层面上,以产业行会和企业集团等非市场 的制度或机制协调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 努力建立内生的创新机制,进行独立自主的研发 并创立自主品牌,以迅速的产业升级换代和高附 加价值产品为基础进行出口扩张和经济增长 在培养企业竞争力时不是依靠政府指定哪个企业 是胜利者,而是通过“寡占竞争”的机制来选择
技术效率低下 劳动激励不足
我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年增长速 度比较(%)
—————————————————————————— 时期 农业 工业 轻工业 重工业 —————————————————————————— “一五”时期 4.5 18.0 12.9 25.4 “二五”时期 -4.3 3.8 1.1 6.6 1963-1965 11.1 17.9 21.2 14.9 “三五”时期 3.9 11.7 8.4 14.7 “四五”时期 4.0 9.1 7.7 10.2 1952-1978 3.2 11.3 9.1 13.6 ——————————————————————————
产能过剩加剧了资源短缺。2005年以来,大宗资 源性商品的价格一路攀升。2006年我国铁矿石进 口量已达3.26亿吨,今年前11个月的进口量已达到 3.8亿吨,业内预测明年铁矿石价格还要涨35%50%. 石油涨价的冲击更为严重,2005年,我国的石油 进口依存度已达到42.9%,2006年为47%,今年前 10个月已达到49%,已接近50%的警戒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