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报/2007年/7月/3日/第004版
调查与观察
我国快递业面临机遇和挑战
刘建新张洪斌
我国快递业在加速商品流通、促进对外贸易、服务各行各业、满足居民消费、提升第三产业、扩大人口就业等方面,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当前,我国快递服务业正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
国家对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的重视,为快递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政策环境。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务院7号文)中特别强调,要大力发展包括邮政业在内的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兴服务领域,不断培育、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这为快递服务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国家邮政体制的改革和改革方案逐步到位,为快递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体制保证。
按照《国务院邮政体制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对国家邮政局职责、机构和人员编制的“三定方案”规定,今年1月29日,国家邮政局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重组成为国家邮政监管机构,中国邮政的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随着独立的邮政监管机构的成立,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政策也正在发生变化,这为我国邮政和快递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体制上的保证。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为快递服务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经济总量的增长,必然带来经济活动和信息交流的增加,对快递服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保持较快的增长,这也为快递服务业提供了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未来几年,我国快递服务业必将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我国快递服务业发展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正进入一个发展和转折的关键时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落后于快递业的发展形势。
《邮政法》修改历时8年,迟迟未能出台,快递经营至今尚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邮政普遍服务与快递服务未能合理的划分开来,邮政普遍服务机制尚未建立,邮政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推进。
国家对快递的定义、范围、行业属性没有明确的界定,市场主体的归属和身份难以准确识别。
没有全国统一的快递管理办,法,行业标准缺失,行业管理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消费者的权益难以得到充分的保障。
中介组织缺位,一些地方的快递企业自发筹备的行业协会一直未能获批,国家一级的行业协会尚未成立,行业缺乏自律,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快速业务涉及到的航空、铁路、交通、邮政、海关、工商等相关部门间的协调机制不健全,企业的实际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这些都对快递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形成了严重阻碍,需要尽快转变,进一步完善。
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政策待遇不同,国内快递企业的整体实力较弱。
国有、外资和民曹快递企业的政策待遇各不相同,不同性质的市场主体一直处于不平等竞争状态,特别是充满活力的民营快递企业,不但未能争取到平等的政策待遇,还长期处于受打压的状态,使得企业难以进一步发展壮大。
此外,国内快递企业的整体实力与国外快递公司存在很大差距。
中国的国际快递开始于1979年,国内快递开始于1984年,中国的国际快递几乎为四大怏递公司所垄断,服务水平与国外没有任何区别,中国的国内快递却相当落后。
中邮速递公司袁国利总经理认为,国内快递企业至少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不足:一个是机制体制问题,二是网络速度问题,三是技术和人才问题,四是服务不稳定。
国外的快递物流企业加快了进人中国市场的步伐,产业格局面临转型。
2005年12月11日起,国外企业可独资经营国际快递,此后跨国快递企业加快了在中国的部署,大量并购国内快递企业,
重组其网络,建立转运中心。
如UPS收购了中外运位于国内20多个城市的快递独营资格:Fedex 收购了大田快递国际国内快递的全部资源,还在广州花都建设了美国境外最大的转运中心:TNT 收购了中国最大的公路企业华宇集团,等等。
跨国快递企业实力雄厚,仅UPS和Fedex的货机超过了1300架,而我国快递物流企业除EMS拥有十多架飞机外,其他国内快递物流公司还没有自己的货机。
国外快递企业的加速进入给国内快递服务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