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三大宗教”教学设计

“世界三大宗教”教学设计

“世界三大宗教”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信息整合的目标和信息技术在整合中的定位非常明确:“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整合的目的在于改革和改善教学。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宗教产生的基本原因和世界三大宗教的产生、发展、基本教义、向外传播和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状况。

重点:三大宗教的产生和发展
难点:三大宗教的产生的原因和基本教义
2、学生情况:
通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和训练,到初二阶段学生们已基本掌握了历史学习的一些基本思想、技能和方法,大体领会了合作学习的理念。

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能用Word或Powerpoint制作一些简单的课件。

3、教学方式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讲授法教学相结合
4、技术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平台
三、教学内容框架:
1、知识目标
佛教的产生的背景、产生、基本教义和传播;基督教的产生、发展和传播;基督教在中
国的发展;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伊斯兰教对中国的影响。

2、能力目标
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与人合作的多方面能力。

3、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1)宗教是经济发展和阶级斗争尖锐的产物,它是人们摆脱苦难的精神寄托。

但是,宗教在后来发展成为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秩序的工具。

2)学生在课下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在展示过程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知识铺垫,素材准备阶段:
1、提前布置,学生自愿结合成若干小组,围绕世界三大宗教的内容(基本要求是出现的背景、创立的时间、人物、最早出现的地区、基本教义、主要经典、向外传播以及在中国发展的状况等方面)查阅资料(可以通过文章、书籍、网络等形式)。

2、每个小组只重点查阅三大宗教之一,小组内资料查找完毕,协商讨论后,制作成PowerPoint幻灯片形式,要图文并茂。

3、各小组将制作好的PowerPoint幻灯片上交教师后,由教师进行评选。

每班各选出三组分别对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班内进行介绍。

4、教师也自行搜集材料,用FrontPage网页形式制作授课的课件。

课堂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寺庙、教堂、清真寺的图片,让学生辨识,引出课题。

师:简单阐述什么是宗教,现今世界宗教的概况,引出思考题:宗教为什么会出现?人们为什么会信仰宗教哪?
生:通过阅读课本,找到答案。

(一)佛教
生:由评选出来的对佛教介绍的小组,到讲台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其小组制作的PowerPoint幻灯片,向全班同学对佛教进行介绍。

(学生一般介绍了佛教产生的背景、出现的时间、地点、创始人,基本教义以及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等内容。

有的班级的学生还能介绍一些有关中国佛教的知识,如: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等。


师:对该组学生的介绍进行评价,肯定其长处。

用自己制作FrontPage网页形式的课件对学生讲述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

一般以设问让学生思考的方式。

“佛教”一般需要补充的问题:
(1)佛教为什么出现?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A、印度当时政局动荡,诸侯争霸,战争不断,民不聊生。

B、释迦牟尼当时所在国家比较弱小,朝不保夕,使他不得不寻求摆脱危机的精神寄托。

C、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释迦牟尼属于古印度四个等级的第二等级刹帝利,是统治阶级。

但仍创立新的宗教反对婆罗门,反对种姓制度。

(2)佛教的教义有哪些进步意义?有哪些局限性?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后回答)
进步性:“众生平等”在当时对反对婆罗门特权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被广大人们所接受。

局限性:劝人“忍耐”、“顺从”的说教,符合统治者的需要,最终被国王利用。

(3)佛教的对外传播情况?
(展示《佛教传播示意图》,指图介绍)
(4)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如何?
佛教由印度经中亚传人中国后,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

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传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和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一般也称南传佛教,巴利语系)。

(中国佛教的三大派系教师可简介,同时配合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二)基督教
生:由对基督教介绍的小组,向全班同学对基督教进行介绍。

(学生一般能介绍基督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创立者,《圣经》其书及主要内容,基督教的发展演变等内容。

有的班级的学生还能详细介绍一下耶稣及其他一些基督教人物,有的班级的学生也介绍一些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情况。

)
师:对该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基督教”一般需要补充的问题:
(1)基督教产生的背景?
当时的巴勒斯坦一带被罗马帝国征服,犹太人的多次起义遭到镇压。

他们渴望有人来拯救他们,便创造了一个救世主的具体形象耶稣。

早期的基督教反映了当时的奴隶、贫民对奴隶制度的憎恶和无可奈何的情绪,是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帝国征服和驱散的人们的宗教。

(2)基督教性质的变化?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后回答)
基督教早期是一个反对富人和罗马统治的宗教,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但后来被富人控制,被罗马统治者利用并定为“国教”,成为罗马统治阶级的工具。

(教师可简单介绍原因)(3)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和发展?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再让学生欣赏一些基督教方面的图片如十字架、著名教堂等等)
(三)伊斯兰教
生:由对伊斯兰教介绍的小组,向全班同学对伊斯兰教进行介绍。

(学生一般能介绍伊斯兰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创立者,《古兰经》其书及主要内容,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等内容。

有的班级的学生还能详细介绍一下创始人穆罕默德、主要节日以及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情况。

)
师:对该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伊斯兰教”一般需要补充的问题:
(1)伊斯兰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相关内容)
六七世纪之交,阿拉伯社会内外矛盾交织在一起,十分尖锐。

由于战争不断,渴望安定和平,摆脱危机成为阿拉伯人的普遍要求。

阿拉伯贵族为了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对外抵御外族的侵扰,保护商路,发展商业经济,进一步掠夺新的土地等的需要,也迫切要求建立强大的阿拉伯国家。

阿拉伯社会多神崇拜已不适应统一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一种新的一神教――伊斯兰教。

(2)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和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相关内容)
教师举例说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促进了双方的文化交流。

回族的形成促进了中国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小结:
(1)用表格形式小结三大宗教
民族感情。

五、学习效果检测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