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彭超【摘要】宗教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是一种普遍存有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观点和行为。
本文从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起源、形成及其发展等多个方面,对世界三大宗教的特征实行阐述。
【关键词】宗教;人类文明;起源;宗教发展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它们能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实行传教布道,并能为世界各民族、国家和各地区的人们所接受,因而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世界宗教影响的范围很大,对人们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近几年来,基督教大约对十亿多人口有着较深的影响,伊斯兰教徒约有六亿多,受佛教影响的约有三亿人口。
世界上约有二十亿人口的生活受这三大世界宗教的影响。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宗教,这决不是偶然,是由其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1]在世界化的过程中,世界宗教发展的趋势往往会形成局部地区的难点、焦点和世界性的热点、重点,对整个世界的格局和发展走向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1 基督教1.1 基督教的起源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和小亚细亚一带。
在这个地区居住的犹太人,受到罗马统治者残酷的压迫,所以,一部分犹太人便把希望寄托于犹太经典中关于“救世主”拯救人类苦难的传说,这样,一种有别于犹太教的新教派便逐步形成了。
这种新教派的传道者在巴勒斯坦各地传教,宣扬“救世主”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他奉了上帝的旨意降临人世来拯救苦难的人类。
“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为“基督”,所以,这种新教派后来就被称为基督教。
根据基督教的传说,耶稣是12月25日降生于耶路撒冷的, 后来这个天就成了基督教的重要节日——圣诞节。
耶稣为完成自己的使命,率领着12个门徒四处奔波,传经布道,他宣扬“天国”的美好,抨击富人的贪婪和罗马统治者的残暴,说他们要进入天国“比骆驼想要穿过针孔还难”。
耶稣的这些言行触怒了富人和统治者,最后犹太贵族勾结罗马总督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
虽然这些仅仅传说, 但这毕竟是对处于绝望中的人们一种巨大的精神安慰和思想寄托。
早期的基督教还主张“反对富人,仇恨罗马”, 因而基督徒往往受到罗马统治者残酷的迫害。
后来因富人逐步控制了教会,原来教义中等待来世降临的思想逐渐被忍受苦难、服从现实的思想所代替,从而有利于罗马帝国的统治。
从公元4世纪初,罗马帝国统治者对基督教由迫害转为利用, 以后,又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从此,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所统治的广泛区域内传播开来。
在资本主义时代,基督教随着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传播到非洲、美洲和亚洲以至全世界,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在基督教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教派,主要有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但因为它们主要经典《圣经》的相同和基本教义的一致,所以在习惯上都能够称它们为基督教。
[3]1.2 基督教各教派的形成基督教主要可分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
公元1054年,基督教逐渐分裂,西部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称罗马公教会(我国称它为天主教会)。
东部以东罗马首都君土坦丁堡为中心的称正教会(即东正教)18世纪,西部教会在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一些新宗教,总称新教(我国称之为耶稣教或叫基督教)。
[4]基督教产生的初期是一种下层人民的宗教,参加者多为贫民、手工业者、奴隶或半自由人,组成一些秘密的小型团体,实行传教。
后来,逐渐联合起来,统一教规,设立牧师、主教等,形成了基督教会。
至公元3 世纪,一些工商主、官员、知识人士也加入教会,有些还担任了主教、牧师等神职,基督教也就逐渐演变,由下层人民的宗教变成可为统治集团利用的宗教。
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是西方文化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从此以后基督教文化替代古典希腊罗马文化成为欧洲文化的主流,即由神本主义的文化思想替代了人本主义的文化思想。
基督教创建以后, 历经演变, 1054 年时罗马教皇利奥九世与君士坦丁堡宗主教色路拉里乌互相开除对方教籍, 形成基督教会正式分裂, 西部教会称自己为“公教”( 加特力教,中文译成天主教),东部教会称“正教”( 中文译为东正教)。
十六世纪时,马丁·路德、加尔文等又从罗马公教( 天主教) 中分裂出去成立新的宗派:“抗议宗”基督教,或称为基督教新教。
此后欧洲很多国家也都发生宗教改革运动,成立了很多基督教新教宗派。
由此,形成当前这种格局的基督教的三大系统。
[5]1.3 基督教的发展据《国际宗教研究学报》发表的《2001年度世界宗教工作统计表》所言:世界总人口在1900年是16亿,1970年是37亿,2000 年是60亿,预计到2025年会达到78亿;世界基督教信徒人数在1900年是5亿6千万,1970年是12亿3千万,2000年是20亿,预计到2025年会达到26亿。
[6]随着历史的进步,和平成为现代的主要话语。
在如此背景之下,宗教之间也开始积极实行对话、合作,以求共同发展。
向来以自由化著称的基督教首先行动起来,在上个世纪20年代基督教的新教展开了普世救会运动,倡导各派消除隔阂,平等地在基督教内组成一体。
1948年,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成立,标志着普世救会运动进入新阶段。
为进一步适合世界潮流,该会把促动人类平等、正义和平,展开与其他宗教的对话作为重点,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使过去相互对立,甚至相互仇视的一些教派在逐步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实行对话与合作。
罗马天主教会1962年到1965年召开的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更是积极推动对话与合一的运动,热情支持与东正教、新教的合一,表示尊重其他宗教,要与全人类对话,与无神论者和马克思主义者对话,这无疑起了很好的作用。
[7]对于基督教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1955年中国基督教界爱国人士发起了反帝爱国运动,建立了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确立了独立自主自办的办教原则,在政治上跟上了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相适合的步伐。
“文革”结束后,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促动了国人思想的解放,人们如饥似渴地徜徉在思想的各个领域,探寻那些以前避之唯恐不及的禁区,了解和思索先前曾被自己唾弃和否定过的东西。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执行,基督教活动也逐步得到恢复,信徒数量开始大幅增长。
中国2019年《宗教蓝皮书》公布了我国基督教信徒人数的最新数据:当前我国基督教信徒总数为230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8%。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基督教徒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
调查亦显示基督教徒信教的主要原因中,受家庭传统影响而信教的占15%,归因自己或家人生病的信徒占到了68.8%。
[8]2 伊斯兰教2.1 伊斯兰教的起源伊斯兰教产生于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
当时,阿拉伯半岛正处于社会历史的大转折时期,社会动荡,内部民族部落体制正处于解体过程之中,贵族与平民矛盾加剧。
外部受到强邻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对北部地区的威胁,南面遭受埃塞俄比亚人的侵扰。
这些国家都想控制阿拉伯半岛上的商道,因为半岛正处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
这时候,阿拉伯半岛上的各阶层人士普遍要求实现政权统一,政局稳定,希望社会通过改革求得进步。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
伊斯兰在阿拉伯语中是“服从”的意思,穆斯林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信仰真主安拉的人”。
穆罕默德从公元7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上的重要城市麦加开始传教,他称自己是真主的使者,是信徒的先知;他号召人们信仰宇宙间惟一的神真主安拉;他宣传穆斯林都是兄弟,反对欺诈、掠夺等不良行为;他还规定穆斯林的朝拜仪式和应尽的义务等等。
穆罕默德的这些言行, 后来被集录在一起, 就形成了伊斯兰教的惟一经典——《古兰经》。
公元622年,为躲避麦加贵族的迫害,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到了麦地那,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组建了军队。
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军兵临麦加城下,麦加贵族被迫皈依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为宗教和世俗领袖。
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城,成为全世界穆斯林朝拜的中心。
在穆罕默德逝世前不久,阿拉伯半岛已经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基本统一起来。
随后,穆罕默德的继承者(阿拉伯语为“哈里发”)便以“圣战”的名义向外实行领土扩张,伊斯兰教也随之向外传播而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伊斯兰教在中世纪由近东传入中亚地区、印度尼西亚、印度和中国。
到今天全世界约有八九亿人信仰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对中东以及以后逐渐传入的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2 伊斯兰教各教派的形成伊斯兰教的信仰人群主要是在阿拉伯半岛、西亚、北非、南亚和东南亚等地,但在世界其它地方也有很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教徒,他们被统一称为穆斯林。
就世界范围来说,伊斯兰教的分布面积最为广阔。
“伊斯兰”指的是“归顺”、“顺安”,意译为“清真”或“真教”。
因为中国回族信伊斯兰教的人甚多,中国人一般称之为“回教”,或是“清真教”、“天方教”。
在各种宗教中伊斯兰教的形成相对较晚,它是在吸收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教义基础上,同时结合阿拉伯自己原始的宗教创造出来的。
伊斯兰教有很多不同的教派,其中两个最大的教派,就是逊尼派和什叶派。
七世纪中叶以后,随着阿拉伯统治者的分化。
伊斯兰教出现不同教派,正统派拥护哈里发统治,信奉追记穆罕默德生前言行的《圣训》,认为《圣训》应同《古兰经》同样受到尊重,被称为“逊尼派”:反对派被称为“什叶派”(什叶是阿拉伯“小集团”、“改宗者”之意)。
“什叶派”认为哈里发一职应由穆罕歌德的后裔承袭,否认俊马哈里发的合法伊朗霍梅尼即为什叶派领袖,在伊斯兰教中属少数派。
什叶派其后又分裂,分出了一种军亭民主派,称为”哈瓦里杰派”(意为“退出者”)。
这个派主张恢复原始的平等与民主,土地归穆斯林公有,战利品应由一般战士平均分配,哈里发应由教徒选举产生。
霍梅尼认为应按照《古兰经》的教谕,以伊斯兰教指导每个人的精神生活,还要统治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比较独裁,属“激进派”。
已故埃及总统萨达特则属温和派他主张把世间事务与精神事务截然分开, 认为宗教不应涉及政治。
[9]2.3 伊斯兰教的发展宗教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宗教作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由宗教观点、宗教感情、宗教行为、宗教组织、宗教器物等组成的复杂系统,20 世纪末以来的最深刻变化,是世界化进程的加快,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整个世界的发展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世界化浪潮也改变了宗教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使宗教发展出现了复杂的局面。
[10]原教旨主义最初是一种保守的基督教思想,之后原教旨主义在世界各个主要宗教中都有了市场,其中又以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对当今国际政治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