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使本所景观规划设计规范化,统一规划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减少工作中的随意因素和因此造成的人力物力损耗,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结合本所工作性质和特点,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xxxx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的所有规划设计项目。
参与规划设计的所有人员(包括外聘兼职人员均必须熟知并遵守本规。
第二条本规定是xxxx内部规定,进行规划设计除遵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其他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三条第三条本规定包括对城市广场、城市公园、高档社区高新技术园和风景旅游度假区四种项目规划设计文件内容和深度的规定。
不在此范围的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第四条本规定中设计文件内容条目带*号者为必须包括的内容,其他内容在每一设计阶段进行前,根据具体情况由项目负责人组织人员讨论决定取舍,由所长批准后生效,设计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改。
第五条第五条景观规划设计成果一般由五部分组成,具体项目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成果内容:(一规划文本:包括所有设计文件,通过排版,能充分表达规划设计的意图和目标。
一般包括设计说明、设计图纸、模型照片三大部分。
供方案评审和提交最终设计成果。
(图幅A3(二展板(或挂图:包括主要设计文件,通过排版,能充分表达规划设计的意图和目标。
一般以设计图纸为主,配以主要说明文字对图纸进行解释和补充。
供方案评审使用。
(图幅A0或A1或根据具体情况定(三规划图纸:包括一部分设计图纸,能基本表达规划设计的意图和目标。
图纸按一定比例(1:500、1:10 00、1:2000等绘制。
供提交最终设计成果。
(蓝图(四音像资料:包括所有设计文件,能充分表达规划设计的意图和目标。
一般以演示设计图纸内容为主,配以字幕和画外音对图纸进行解释和补充。
供方案评审使用。
(时间10分钟-30分钟(五模型:分为整体模型和局部模型两种,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供方案评审使用。
第二章城市广场第一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前期需收集以下基础资料:(一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详细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二建设方及政府规划部门的倾向性意见、开发意向、前期资金投入和运作模式、后期管理办法;(三建设规划许可证批文及用地红线图;(四市域图及区域位置图;(五现状地形图;建筑物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植被现状:包括植物种类、位置等;道路现状:包括道路等级、路面质量;(六公共设施规模、分布;(七工程设施管网的现状、规划位置及规模容量;(八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九各类建筑、环境工程造价等资料;(十所在城市及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包括历史演变、神话传说、名胜古迹等;民风民俗(包括文化特色、居民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城市格局(选址、风水;建筑特色(包括街巷、民居、地方特色建筑材料等;地形地貌特色(包括山川、河流、湖泊等;植物种植特色(包括地方植物、特色种植方式、农业、灌溉方式等资料;第二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成果:(一规划设计说明书1.方案特色(提炼为几句话,用黑体字强调;2.现状条件分析(包括区域位置、用地规模、地形特色、现状建筑构筑物、周边道路交通状况、相邻地段建设内容及规模;3.自然和人文背景分析;4.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包括建设目标、指导思想、规划原则、总体构思;5.用地布局(包括不同用地功能区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6 .空间组织和景观设计(包括不同功能所要求的不同尺度空间的组织、不同空间的景观设计;7.道路交通规划(包括道路等级、道路编号表、地上机动车流、地上人流、地上人流聚散场地、地上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地下机动车流、地下商业停车等建筑位置及垂直交通位置、消防车道;8 .绿地系统规划(包括不同性质绿地如草地、自然林地、疏林草地、林下广场、人工水体、自然水体、屋顶绿地等的组织;9.种植设计(包括种植意向、苗木选择);10.夜景灯光效果设计(包括设计意向、照明形式);11.主要建筑构筑物设计(包括地上地下建筑功能及平面立面剖面说明、主要构筑物如雕塑、通风口、垂直交通出入口等;12.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包括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热力燃气等;13.竖向规划(包括地形塑造、高差处理、土方平衡表;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应包括以下各项内容:⑴总用地面积;⑵总绿地面积、分项绿地面积(包括自然水体、人工水体、疏林草地、屋顶绿地、绿化停车场绿地、林荫硬地、道路面积、铺装面积;⑶总建筑面积、分项建筑面积(包括地下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等;⑷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⑸地上地下机动车停车数、非机动车停车数。
13.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二)图纸方案阶段图纸(彩图)*1.规划地段位置图。
标明规划地段在城市的位置以及和周围地区的关系;*2.规划地段现状图。
图纸比例为1/500~1/2000,标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水体、工程管线及各类用地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包括现状照片)3.场地适宜性分析图。
通过对场地内-外自然和人工要素的分析,标明各地块主要特征以及建设适宜性;*4.广场规划总平面表现图。
图纸比例1/300~1/1000,图上应表明规划建筑、草地、林地、道路、铺装、水体、停车、重要景观小品、雕塑的位置、范围以及相对高度(通过阴影);应标明主要空间、景观、建筑、道路的名称;5.广场与场地周边环境联系分析图。
从交通、视线、轴线、空间等方面分析广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6.景点分布及场地文脉分析图。
标明主要景点位置、名称、景观构思以及场景原型*7.功能布局与空间特色分析图。
标明不同尺度、不同功能不同性质空间的位置和范围,表示出各个景点的位置和规模;8.景观感知分析图。
分别表示出广场上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尺度上的景观感知范围;*9.广场场地及小品设施分布图。
图纸比例自定,标明广场上硬地铺装、绿地、水体的范围;景观小品(含标识、灯具、座椅、雕塑等)、服务性设施、垂直交通井、公共厕所、地下建筑出入口及通风口位置;地下建筑范围;10广场夜间灯光效果设计图。
图纸比例自定,标明广场上各种照明形式的布置情况、灯光色彩、照度等;*11道路交通规划图。
图纸比例1/500~1/1000,图上应标明道路的红线位置、横断面,道路交叉点坐标、标高、坡向坡度、长度、停车场用地界线;*12交通流线分析图。
标明地面地下人流车流、空中人流车流、地上底下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置范围、地下车库人车出入口、地下建筑位置及出入口、各级聚散地范围;*13种植设计图。
图纸比例1/300~1/500,标明植物种类、种植数量及规格,附苗木种植表;*14.绿地系统分析图。
标明各类绿地的位置、范围和关系;*15.竖向规划图。
图纸比例1/500~1/1000,标明不同高度地块的范围、相对标高以及高差处理方式;*16.广场纵、横断面图。
图纸比例1/300~1/500,应反映出广场的尺度比例、高差变化、地面地下空间利用、周边道路、乔木绿化等,标明重要标高点;17主要街景立面图。
图纸比例1/300~1/500,标明沿街建筑高度、色彩、主要构筑物高度;*18.广场内主要建筑和构筑物方案图。
主要建筑地面层平面、地下建筑负一层平面、主要构筑物平立剖面图;*19.综合管网规划图。
图纸比例1/500~1/1000;*20.表达设计意图的效果图或图片。
一般应包括总体鸟瞰图、夜景效果图、重要景点效果、特色景点效果、反映设计意图的局部放大平立剖面图及相关图片、重要建筑和构筑物效果图。
成果递交图纸(蓝图)*1.规划地段位置图。
标明规划地段在城市的位置以及和周围地区的关系;*2.规划地段现状图。
图纸比例为1/500~1/2000,标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水体、工程管线及各类用地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3.广场规划总平面图。
图纸比例1/300~1/1000,图上应表明规划建筑、草地、林地、道路、铺装、水体、停车、重要景观小品、雕塑的位置、范围;应标明主要空间、景观、建筑、道路的尺寸和名称;*4.道路交通规划图。
图纸比例1/500~1/1000,图上应标明道路的红线位置、横断面,道路交叉点坐标、标高、坡向坡度、长度、停车场用地界线;*5.竖向规划图。
图纸比例1/500 ~1/1000,标明不同高度地块的范围、相对标高以及高差处理方式;*6.种植设计图。
图纸比例1/300~1/500,标明植物种类、种植数量及规格,附苗木种植表;*7.综合管网规划图。
图纸比例1/500~1/1000;8.广场小品设施分布图。
图纸比例1/300~1/1000,标明景观小品(含标识、灯具、座椅、雕塑等)、服务性设施、垂直交通井、公共厕所、通风口名称及位置;地下建筑范围;9.广场纵、横断面图。
图纸比例1/300~1/500,应反映出广场的尺度比例、高差变化、地面地下空间利用、周边道路、乔木绿化等,标明重要标高点;10主要街景立面图。
图纸比例1/300~1/500,标明沿街建筑高度、色彩、主要构筑物高度;11广场内主要建筑和构筑物方案图。
主要建筑地面层平面、地下建筑负一层平面、主要构筑物平立剖面图;(三)模型。
总体模型比例为1/300~1/600,重要局部模型比例为1/50~1/300;总体模型应能反映出广场内各个空间的尺度关系、重要高差处理、绿地水体硬地等不同性质基面、绿化围合关系、广场与周边道路建筑环境的关系;局部模型应能反映出质感、动感、空间尺度比例等第三章高档社区、高新技术区第一条高档社区、高新技术去规划前期需收集以下基础资料:(一)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二)建设方及政府规划部门的倾向性意见、开发意向、前期资金投入和运作模式、后期管理办法;(三)建设规划许可证批文及用地红线图;(四)建设前期策划方案文本、可行性报告等资料;(五)市域图及区域位置图;(六)现状地形图;建筑物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植被现状:包括植物种类、位置等;道路现状:包括道路等级、路面质量;(七)公共设施规模、分布;(八)工程设施管网的现状、规划位置及规模容量;(九)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十)各类建筑、环境工程造价等资料;(十一)所在城市及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包括历史演变、神话传说、名胜古迹等;民风民俗(包括文化特色、居民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城市格局(选址、风水;建筑特色(包括街巷、民居、地方特色建筑材料等;地形地貌特色(包括山川、河流、湖泊等;植物种植特色(包括地方植物、特色种植方式、农业、灌溉方式等资料;第二条高档社区、高新技术区规划设计的成果:(一)规划设计说明书第一部分现状概述和分析1规划区区域位置及外部交通条件;(1)区位关系(2)外部交通条件2区域自然条件(1)气候(2)自然灾害(3)地质构造特征(4)地貌发育(5)大气环境质量(6)水文特征3区域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1)自然资源(2)历史文化资源4区域社会经济条件5规划区范围界定6场地现状条件及分析(1)建设用地现状条件(2)地形地物现状(3)地形分析(4)水文分析(5)现状植被及景观格局分析(6)场地内外景观视觉分析(7)场地地方文化格局分析(8)场地生态格局分析(9)场地用地适宜性分析7现状综合分析与评价第二部分总体规划1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1)指导思想及原则(2)规划依据2规划区地位及性质(1)规划区地位(2)规划区性质3规划区规模(1)用地规模(2)人口规模4规划发展目标5规划用地布局(1)布局结构和功能分区(2)用地布局(3)现状用地平衡表、规划用地平衡表6道路交通系统规划(1)道路交通现状(2)道路交通规划(道路网规划、道路交通设施建设规划〔道路等级、技术标准、站场规划、道路红线宽度及组成〕、道路主次入口规划与交通组织、防洪和竖向设计、道路交通控制与管理、道路主要控制点坐标高程(3)道路控制点详表7水系规划8种植规划(1)景观种植(2)生产防护种植9景观规划(1)景观元素(2)景观结构(边界、走廊、结点)10服务设施系统规划11保安系统规划12给排水工程规划(1)依据的主要资料(2)给排水设施现状(给水设施现状、排水设施现状)(3)给水系统规划(用水量预测、给水水源、给水系统规划)(4)排水系统规划(排水体制、污水系统规划、雨水系统规划)13电力工程规划(1)现状概况(2)负荷预测(3)电力系统规划14电信工程规划(1)现状概况(2)市话需求量预测(3)电信系统规划15燃气工程规划(1)气化范围(2)供气原则(3)用气量预测(4)气源规划(5)燃气系统规划16防灾规划(1)人防规划(2)消防规划(3)防震规划(4)防洪规划17分期建设规划18竖向规划19重点地段规划(入口、景观轴线、核心区20主要建筑物方案设计(包括建筑功能、色彩、风格、材料等;21规划项目内容明细表2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应包括以下各项内容:⑴总用地面积;⑵总建筑面积⑶住宅(办公)建筑面积、平均层数;⑷容积率、建筑密度⑸住宅(办公)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⑹绿地率21工程量及投资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