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推广理论重点

农业推广理论重点

农业推广学家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分析得知,农民采用农业创新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如下五个阶段。
认识阶段、兴趣阶段、评价阶段、试用阶段、采用阶段
创新的扩散过程分哪几个阶段
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是指在一个农业社会系统内(或叫社区,如一个村、一个乡)人与人之间创新采用行为的扩散,即由个别少数人的采用,发展到多数人的广泛采用过程。
特点:权威性:人们对媒体有信任,对越权威的媒体越信任。时效性:信息来得快,传播速度快。廉价性:尽管把信息制作成媒体信息成本不低,信息复制和广泛传播成本被分摊。单向性: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收者
应用:广播的用处:天气预报、病虫害预报等及时信息,市场信息
电视在推广上的应用:介绍信息、品种和成果,改变观念和行为,固定频道固定时间针对特定人群的较长时间培训
1.适宜推广的实用技术成果供给不足
2.农业科技创新用户的有效需求不足
3.政府所属的推广机构工作效率不高
4.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尚不完善
论述题2题,每题20分(3题选2题)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合格的农业推广人员应具备哪些素质?
对农技推广人员的要求,总的来说:一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二要有勇于吃苦、献身农业的精神;三要有广博的业务知识,丰富的社会经验,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四是有组织群众工作的经验和良好作风。总之,推广人员应是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掌握种植业(养殖业)知识,还要了解林、牧(或农)、副、渔甚至农副产品加工、保鲜、储藏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仅熟悉作物栽培技术(或畜禽饲养技术),还要掌握良种繁育、病虫防治、土壤农化、农业气象、农业机械、园艺蔬菜、加工储藏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用技术,才能适应农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农业推广人员还应具备社会活动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育培训:教育培训公开影响农民的知识水平与态度。
(四)行为操纵:行为操纵是在农民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来影响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态度的方法。
(五)提供物质条件:通过提供物资、资金、技术、信息等影响农民行为的方法。(六)提供服务:提供服务是通过服务方式帮助农民做些工作。
4、简述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过程
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是一个过程,是指农民群众从获得农业创新信息到最终采用的心理、行为变化过程。
电影和录像:改变观念和行为习惯,推广技术
网络的应用:农业推广人员与推广机构的信息互动,快速查找相关信息
二、集体指导法:集体指导方法,是推广人员对相同或相似的生产条件和经营方式的生产者,推广相同的项目,集中进行统一指导和传播信息的方法。
集体指导法的特点:1、高效性:指导对象较多,推广效率较高2、双向性:易于双向沟通,信息反馈及时3、统一性:共同问题易于解决,特殊要求难以满足
三、农民自身因素的影响:1.农民的年龄2.户主文化程度3.家庭关系的影响
四、其他社会、政治因素 :1.社会价值观的影响2.社会机构和人际关系的影响3.政治因素的影响
5、简述大众传播法、集体指导法、个别指导法的特点
一.大众传播法:农业推广人员将有关农业信息,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给农业推广对象的方法。
需要理论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①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②分析农民需要的层次性。③分析农民需要的主导性。
农民行为改变的方法
(一)行为强制:使用权力迫使某人做某事。在农业推广中,常表现为使用法律法规、行政命令、规范标准等方法和手段改变或影响农民行为。
(二)咨询建议:咨询是适应现代化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由委托方(农民)以某一个特定问题为目标,提出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受托方根据情况组织有关专家运用各类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进行调研,提供以针对性、有效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解决方案
(一)试验的针对性要强,目的要明确
(二)试验条件要有代表性
(三)试验数据要翔实,结果要准确可靠
(四)试验结果要能够重复
农业推广试验误差含义、来源及控制途径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工具有偏差,或者其他环境因素而造成的误差,总是相对于真实值偏向一个方向;
偶然误差是由于读数或其他时候时造成的读得的值与真实值存在误差,在真实值左右,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
(4)局部控制非处理因素
(5)坚持唯一差异原则,操作和管理一)以政府推广机构为主体的基本推广方式
(二)以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推广方式
(三)以企业(公司)为主体的推广方式
(四)以自助型组织为主体的推广方式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哪些?
过失误差是一种与实际事实明显不符的误差,误差值可能很大,且无一定的规律。它主要是由于实验人员粗心大意、操作不当造成的,如读错数据,操作失误等.
(二)试验误差的来源
1.试验材料固有的差异
2.农事操作和管理技术不一致性
3.试验外界条件的差异
(三)控制试验误差的途径
(1)设重复
(2)设对照
(3)小区随机排列
农业推广理论重点
———————————————————————————————— 作者:
———————————————————————————————— 日期:
简答题6题,每题10分
1、简述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
直接功能:1.增进农村居民的基本知识与信息。2.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术水平。3.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技能。4.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5.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
突破阶段:一项创新从开始推广到个别少数农民(创新者)接受采用的阶段。
关键阶段:创新成果由先驱者向早期采用者进行扩散的过程。
跟随阶段:自我推动阶段
从众阶段:浪锋减退阶段
影响农业创新采用与扩散的因素
一、经营条件的影响
二、创新本身的技术特点的影响:1、技术的复杂程度:越复杂,推广难度越大。2、技术的可分性大小:可分性大的技术容易推广。3、技术的适用性:适用性强的容易推广。
形式:1.小组会议(讨论)2.短期培训班、讲座3.实地参观4.示范
三、个别指导法:推广人员和个别农民接触和沟通,讨论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话题,并向农民提供信息和建议的推广方法。
个别指导法的特点:针对性:针对每个农民的具体问题。双向性:在谈话中不断呈现和讨论,感情与信任。指导成本高:一对一
7、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
间接功能:1.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3.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4.优化农业生态条件。5.促进农村组织发展。6.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
2、简述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需要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而且是按先后顺序发展的。满足了的需要不再是激励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