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1、农业推广p6现代农业推广就是一项旨在开发人力资源的涉农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
推广人员通过沟通及其她相关方式与方法,组织与教育推广对象,使其增进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从而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采用与传播创新,并获得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与农村,增进社会福利的目标。
2、推广服务系统目标团体系统P10农业推广工作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子系统,即推广服务系统与目标团体系统,前者就是指推广人员、组织结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与环境,后者就是指推广对象、社会结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与环境。
3、美国的合作农业推广法《史密斯—利弗法》最早就是于1914年通过的。
4、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推广法规《农业推广规程》就是于1929年公布的。
5、怎样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P3-44个方面:一就是推广工作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夫妇。
二就是推广对象的范围扩大(不只限于农民、农村妇女、农村青少年、农村老年等农村民众,还包括农业经营者、农民基层组织与一般消费者)。
三就是推广人员与组织机构多元化(目前影响较大的主要有行政型、教育型、项目型、企业型与自助型5种)。
四就是推广方法与方式更加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
6、当代世界农业推广模式主要有哪些类型?P4-5五大类型:传递服务模式、合同约束模式、意识启蒙模式、参与服务模式、综合咨询模式(详细内容较多,瞧书!)7、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有哪些?P6推广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了推广对象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推广的目标由单纯的增产增收发展到促进推广对象生产的发展与生活的改善;推广的指导理论更强调以沟通为基础的行为改变与问题解决原理;推广的策略方式更重视由下而上的项目参与方式;推广方法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推广组织形式多元化;推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推广研究方法更加重视定量方法与实证方法。
8、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有哪些?P6-7直接功能:增进推广对象的基本知识与信息;提高务农人员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推广对象的生活技能;改变推广对象的价值观念、态度与行为;增强推广对象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
间接功能: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增进全民福利。
9、根据农业推广的框架模式理论,怎样提高推广服务的工作效率?p12 自己总结的借助框架模型,可以对推广服务系统与目标群体系统之内、之间及工作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推广中某个问题所处的状态,从而更好的瞄准研究方向。
农业推广学要研究在农业推广沟通过程中推广对象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从而探讨诱导推广对象自愿改变行为、提高农业推广工作效率的原理与方法。
从模型中可以体会到,整个推广服务的工作效率高低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推广服务系统的扩散效率;目标团体系统的接受效率;两个子系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效率;推广工作的外部环境。
10、农业推广学的相关学科主要有哪些?P12行为科学与管理科学就是农业推广学理论结构的核心,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及农业推广工作实践就是农业推广学的重要知识来源。
第二章农业推广对象的行为改变1、人的行为P15人的行为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人的意识支配下,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并取得一定结果的客观活动。
2、需要P16需要就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满足时的一种心理状态。
3、动机P17动机就是由内在需要及外来刺激引发的,就是一个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意念与想法。
4、激励力量P19激励力量就是指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内部潜力的作用力的大小,可用以下公式来表示:激励力量(M)=效价(V)X期望值(E)5、效价P19效价也称为目标价值,就是指某个人对她所从事的工作或所要达到的目标的效用价值的评价。
6、行为操纵P31行为操纵就是在农民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影响她们的知识水平与态度。
6、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
7、农民行为改变中最困难的就是群体行为的改变。
8、一个人对某个目标能够实现的可能性(概率)的估计,称为期望概率。
9、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新的观点、信念等,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并把新观点、新思想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之内,即为同化。
10、农业推广中农民行为的改变程度与经济收入呈正相关。
12、按“需要层次论”,人类最基本的、最低级的需要就是生理需要。
13、市场需求就是农业推广的拉动力。
14、在科技购买时追求大众化技术与产品,与周围的人保持同步,属于求同购买动机类型。
15、影响农民行为的因素P27-28有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
外在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
16、动机队行为的三大作用P18始发作用。
动机就是产生行为的动力。
导向作用。
动机就是行为的指南针。
强化作用。
动机的始发作用就是来行为过程的前提,导向作用就是保证动机与目标一致性的指针,而强化作用就是增强或减弱行为速度的催化剂。
动机与结果不一定一直,要发挥好强化作用,才能加速目标的实现。
17、人类的需要层次P16从低到高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8、人的行为特征有哪些?P15目的性:人的活动一般都带有预定的目的、计划与期望;调控性:人能思维,会判断,有情感,会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来支配、调节与控制行为;差异性:人的行为受外部环境与个体生理、心理特征的强烈影响,个体行为存在巨大的差异;可塑性:人的行为就是在社会实践中学到的,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与影响,会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而变化;创造性:人的行为受其主观能动性影响,总就是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19、农民科技购买活动的构成有哪些?P255W+1H:购买者(who);购买什么(waht);为何购买(why);何处购买(where);何时购买(when);如何购买(how)。
20、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工作的三大动力就是什么?未找到原动力就是农民的需要;拉动力就是市场需求;推动力就是政府政策导向21、农民态度的改变有哪些阶段?P26三个阶段:服从阶段:表面上转变自己的观念与态度,内心并未真正改变,只就是被动的接受新技术。
认同阶段:不就是被迫而就是自愿接受新的观点、信念与技术等。
技能的改变:通过学习与训练而获取某项新的技艺并为个人所撞我,能够在生产实践中自如的运用。
22、群体意识形成的条件有哪些?P28共同的目标利益、合理的奖惩制度、自然义务领导人物(成员内心公认的组织者与领导者)、亲近与友爱23、简述改变农民行为的基本策略。
P30B=f(P*E)即行为等于个人特征*环境农民行为受个人特征与外界环境共同影响,有三种改变农民的策略。
第三章农业推广沟通1、沟通P34沟通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利用共同的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图像、记号及身体语言等,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交流与传递各自的观点、思想、知识、哀嚎、情感、愿望等各种信息的过程,就是社会信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理解与互动的过程。
2、正式沟通P36正式沟通就是指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结构系统与信息流动的路径、方向以及特定媒体等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3、农业推广沟通P43农业推广沟通就是指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推广对象了解需要、提供信息、传授知识、交流感情,最终提高推广对象的素质与技能,改变其态度与行为,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得一种信息交流活动。
4、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所受到的干扰可称之为噪音5、一个人把信息同时传递给若干个人,若干人再反馈给这个传递信息的人,这种沟通形式就是轮式沟通。
一个人把信息同时传递给若干人,再由这些人将信息分别传送给更多的人,使信息接收者越来越多,这种沟通形式称之为扩散型沟通形式。
P42-436、简述沟通分类的依据及其类型。
P36-38根据沟通者之间有无关系依托分类: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根据沟通所采用的的媒介不同分类: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根据信息传送者与接收者的地位就是否交换进行分类: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7、简述沟通的过程及组成要素沟通的要素P38-39由信息的发送者发布的信息,经过用语言、文字等媒介的编码转换进入书信、文件、电话、电视频道、广播、面谈等信息渠道,再经过队信息进行必要加工处理的译码阶段,最后传递给接收者,从而构成一个思想、意见或信息沟通的全过程。
S(传送者sender)→M(信息message)→C(渠道channel)→R(接收者receiver)→F(反馈feedback)沟通的七要素为:传送者;接收者;信息;渠道;反馈;关系;环境8、简述沟通网络的分类。
P42链式沟通网络(直线依次)、轮式(一对多)、Y式(一个为中心媒介分别)、扩散型(一个对多,多分别再多)、全通道型(五角星互通)9、简述农业推广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P47语言障碍(不同语言系统产生交流困难)、习俗障碍(风俗习惯的不同)、观念障碍、角色障碍(年龄不同、专业不同、地位不同等产生的代沟、行沟、位沟)、心理障碍(认知、情感、态度等心理因素)、组织障碍、现有推广体系的障碍10、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技巧。
P51在沟通中以农民为中心,做农民的知心朋友熟悉当地风俗习惯,了解农民心理采用适当的语言与措辞利用肢体语言,讲究沟通艺术善于启发农民提出问题强化信息反馈11、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P45农业信息具有不确定性、社会性、指导操作性沟通媒介相对单薄与脆弱接收者的差异大,思维局限性较大沟通需要在了解农村社会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主体间的关系就是多方面的第四章创新的采用与扩散1、创新P54创新使一种被某个特定的采用个体或群体主观上视为新的东西,它可以就是新的技术、产品或设备,也可以就是新的方法或思想。
2、创新的采用P54创新采用就是指某一个体从最初知道某项创新开始,对它进行考虑,做出反应,到最后决定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
3、创新的扩散P55创新扩散就是指某项创新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系统的成员之间被传播的过程。
4、扩散曲线P55扩散曲线就是一条以时间为横坐标及以一定时间内的扩散规模(柳采用者的数量或百分比率)为纵坐标画出来的曲线。
5、沟通渠道P67沟通渠道一般就是由信息发送者选择的、借以传递信息的媒介,就是人们相互传播信息的途径。
6、社会系统P68社会系统就是指在一起从事问题解决以实现某种共同目标的一组相互关联的成员或单位。
7、意见领袖P68意见领袖就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她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她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