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教案

四、探究本词的表现手法
1.直抒胸臆:第一、最后
2.借景抒情:意象的融合表现意境的悲伤,从而表现词人的情感
五、拓展比较
回忆,读读李清照的《一剪梅》和《点绛唇》(此处衔接有疑问?需要提一下李清照早年时期的“浅愁”吗?)
六、课堂背诵
小结:师:我们一起来回顾这首词的结构,首先,其次六个意象,最后……请同学们根据这些线索,自由背诵这首词。
明确:淡酒、秋风、秋雁、黄花、梧桐、细雨。
(1)淡酒、秋风
词人为什么要喝酒?此处喝酒,除了浇愁,词人喝酒还有什么目的?
明确:本想借酒浇愁,抵御寒风,却秋风打败,写出了愁绪的无可解脱,不能解脱。于是只能好说:淡酒秋风(板书)
(2)大雁:“大雁”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意象。秋雁象征着什么?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自己却滞留南方不能北归,表现词人的思乡之情和沦落南方的流浪之感。
(3)菊花
齐读这一句,这一句写了什么景物?
师:写菊花要表现什么?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外形雅淡清秀,这与词人因思念丈夫和故土而消瘦的体态接近,但词人用残损的菊花这一意象,比喻什么?体现了词人此时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衰老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板书:黄花
(4)梧桐、细雨
女生齐读这一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的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二、初读感知:
1.听配乐诵读,在听的过程中,请学生找出词中最能体现词人感情的字眼。
2.诵读要求:(1)置身诗境,体现出词人的愁情;(2)可用较为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3)注意断句以及声音的抑扬顿挫。
(请一生读上片)评论,指导读好: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降调)。晚来/风急旧时/相识
(请一生读下片)评论,指导读好:憔悴损(低沉)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低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拖长)
师:梧桐是什么的象征?雨又象征着什么?
板书:梧桐、细雨
秋雨点滴,打在梧桐叶上,细细密密,让好不容易熬到天黑的词人又无法入睡,声声雨滴,更添愁情。
小结:词人抓住以上表现愁苦的意象,层层递进,反复书写她的悲伤。
3.第三层:词末作者悲伤之情喷涌而出。全班一起来读读最后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刻,所有愁情,不是一个“愁”字可以简单概况的,可见词人那种失落、孤单、凄凉、悲伤的心灵世界。
(学生讨论分几层?)分三层次
1.首句:14个叠词,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
2.中间部分:六句,展示词人独自一人在南方生活的凄惨和心情的哀痛
3.最后一句:哀伤喷薄而出,“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赏析意象:
1、赏析第一层
1.寻寻觅觅,词人到底在寻觅什么呢?
2.她找到的结果是什么:冷冷清清
3.那么“凄凄惨惨戚戚”又表现出她什么感受?七个叠词连用,,为全词定下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充分表现了词人晚年悲苦愁绝的处境。
理解“生”一字。(读解释)生即为“挨”,是熬的意思。这一词表现她的日子不是一天一天过的,而是一分一分、一秒一秒过的。表示独自一人时间过得好漫长。
师:是啊,为了排解长日漫漫的无聊,她寻也寻了,觅也觅了,酒也喝了,花也看了,大雁也望了,屋内屋外,院里院外,到处都去了,可还是难遣那无边的深重的寂寞与愁苦,眼前所见,没有哪一样不触景生情,更增痛苦。无奈之下,只好又回到家里,守着窗子,慢慢的熬过这一天,熬到天黑。可见这是多么痛苦难熬的一天啊!
指名背,(谁来背上片?谁来背下片?)齐背。
七、板书: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淡酒
秋风
征雁
,可在指导后再读一次,或者另请一个读.不知道时间够吗?)
3、师范读:有人说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就让大家听着老师的范读来感受一下。(配乐)
4.大家一起来齐读这首词,把李清照的愁苦惆怅读出来,注意读的时候语速要读慢一些。三、赏析全词:
(—)分层次,找词中直接描写词人愁情的两个句子。
2、第二层
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读注释:难将息何意?)秋季是女子最难太调养身体的时候,联系女词人晚年独自承受亡国之恨、丧夫之哀、独居之凄忧伤以终老的处境,就可以体会到平平常常的“最难将息”中有说不出的苦楚,有难言的哀伤。
请学生从第二层的第二大句开始,将句子里的意象找出来。(联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回忆意象是:……)此处不记得怎么衔接了?
《声声慢》详案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词人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婚姻美满。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伤春惜春、闺中相思。如刚刚学习过的《醉花阴》就是她早年的代表作品,这个诗人是谁?下面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词背诵一遍。
李清照的晚年经历国破家亡、夫死孀居的重重打击,后期作品词风哀婉凄凉。《声声慢》就是她晚年代表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她的《声声慢》。(板书题目作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