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民本: 提出“民贵君轻”
仁政:反对苛政 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
荀子的简介
荀子,名况,战国晚期
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 集大成者。荀子有两位 有名的学生:一位是杰 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 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 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 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 代表。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可 载舟,亦可覆舟。 ——《荀子》
你知道《三字经》吗?能否背几句呢?
伦理观: 主张“性本善”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 之幼。 ——《孟子· 梁惠王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滕文公》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尽心上》
看了以上材料后,你有何感想和认识?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 那么,……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 道家智慧是最聪明的一页。 ——冷金成著《读史有智慧》
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 ( ) 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 D.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 2.“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 社会地位。”这一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而知新 D.三人行必有我师
走近孔子
樊迟问仁。子曰: “仁者爱人” 。
①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做人的道理。 “爱人”----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 人、是一种美德。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知识联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 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 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 这句话对你们处理同学关系有什么启示? 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适度忍让,体谅别人 与同学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有 朋 自 远 方 来 , 不 亦 乐 乎 ?
半部《论语》治天下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3000孔子弟子为全世 界诵读了部分《论语》经典名句。
2500年前的文化地图
——探寻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
仁者的叮咛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名丘,字仲尼,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鲁国人。是春秋时期的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 不逾矩。 始人。他的言行记录在 《论语》一书中。 ——《论语· 为政》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 为仁矣”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见贤思齐
田 世 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 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 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
②
含义:狭义:周礼(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以德教化,反对苛政。 ---民本思想
孔子讲学图 思考:1、孔子的学生中有 哪些人? 2、以上材料反映了孔子的 哪一教育思想? 3、在当时有何意义?
孔子30岁左右开始讲学, 培养出大批有才干的学生,弟 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在地域 上,弟子们来自各诸侯国。就 学生而言,有“闻一知十”的 高材生颜渊,也有“难与言” 的外乡人;就成份而言,除了 孟懿子、司马牛等少数学生出 身贵族外,大部分都是平民, 如子贡是做生意的,子张是农 民,颜渊“穷居陋巷”,曾参 “提襟肘见”。所以,当时就 有人说“夫子之门,何其杂 也”。 ——《中国教育史讲稿 》
③
经典诵读
子曰:“有教无类。”《论语 ·第十五》 子曰: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 第六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第七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第一》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 ·第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 第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第七》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第七》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 第五
广义: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克己复礼方为仁”
小故事:
某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哀公请孔子吃桃子,边上 还有一盘黍子。孔子却恭敬地吃掉了黍子。 哀公笑道:“夫子,侍人送上来的黍子,是用来擦桃子上 的毛的,不是吃的。” 孔子正色对哀公说:“主公啊,我不是不知道。但是,黍 米是五谷尊者,是帝王用来祭祀天地及宗庙中最上等的谷物, 其地位是很高的。但桃子地位是比较低贱的,祭祀时从不用。 用尊贵的东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是君子所不为的。今天用五 谷之长的黍米去擦拭低贱的桃子,臣以为这是违背周礼的。故 我不敢那样做。”鲁哀公听了,大加赞赏地说:“夫子所言, 真是妙极了。”
从我校日常教学看孔子教育思想
请你从自身角度出发,谈谈你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
请你来献计献策,给老师提一些合理的教学建 议,能更好的培养你们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因材施教、实事求是、持之以恒、 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当仁不让……
孟子的简介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
邹国人,他曾受业于孔 子的孙子子思,自认为 是儒家学派的正宗。一 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 说于各诸侯国。晚年著 书立说,他的言论被整 理成《孟子》一书。冯 友兰认为孟子是儒家的 理想主义代表。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
比西方早两千多年。” 你同意那一种观点?请说出理由。
谢谢,下课
和谐中国、和谐世界
孔庙 孔林 孔府
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 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初建 于公元前478年,以孔子 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 而建,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 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曲阜孔庙是 祭祀孔子的本庙,是分布 在中国、朝鲜、日本、越 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 美国等国家2000多座孔子 庙的先河和范本。
【曲阜孔庙】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 在韩国汉城挂牌。截至2006年3月,已有 54所孔子学院在30个国家和地区启动建设, 预计未来几年将达到100所以上。 在2004年曲阜孔庙第一次实现官方祭孔、 2005年全球30多个城市共同举行全球联合祭孔 之后,今天的祭孔大典已经由原来的一项文化 旅游活动发展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 强两岸文化交流、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国之 大典”。
思考:1、孔子为什么吃掉了黍子,而不吃桃子?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 在的自觉,礼是外在的约束。 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 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 追求仁的境界。
人而不仁,如礼何?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实行德治,爱惜民力, 体贴民情,
政治: 主张“仁 义” , “君舟民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哲学:“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
主题升华
讨论: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 还有必要提倡它吗? 儒学思想中哪些具有现实意义?
深化提高
1、儒家思想的合理部分: 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 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 税) 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统一祖国) 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等(八坚持、反对) 2、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 本”、“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 念中的新体现。
西方出版的“100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 中,排名第五的是孔子,美国人还尊孔子为世界 十大思想家之首。
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哲学节在 中国”活动中,“谁是最伟大的哲学家” 调查 结果公布,排名第一位的是柏拉图,孔子紧跟 其后排在第二位。
1988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达成以下共识,并 向世界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 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 找智慧。”
3.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
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 应是 ( )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 一件礼物(见图)。事后,几位同学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