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生产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66kVXX综合改造生产建筑地基与基础施工方案66KV XX变综合改造主控制楼地基与基础施工方案66KV XX变综合改造施工项目部年月日66KV XX变综合改造生产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案批准(项目总工):年月日审核(项目部安全员):年月日(项目部质量员):年月日编制(项目技术员):年月日编制单位: 66KV XX变综合改造施工项目部目录1 编制依据 (1)2 工程概况 (1)2.1基本概况 (1)2.2作业内容及工程量 (2)4适用范围 (2)4 作业条件 (2)4.1 技术准备 (2)4.2 人员准备 (2)4.3 机械设备及工器具准备 (3)4.4 作业材料 (3)4.5 施工现场准备 (3)5 作业流程图及操作要点 (3)5.1 作业流程图 (3)5.2 操作要点 (4)5.3 作业进度计划横道 (7)5.4质量控制 (7)6.1 质量标准 (7)6.2 强制性条文执行及质量通病的防治 (7)6.3 成品保护 (10)7 安全措施 (11)7.1 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11)7.2 危险点及安全风险管控 (11)8 环境措施 (14)1 编制依据《66kV XX变综合改造项目管理实施规划》《66kV XX变综合改造施工安全管理及风险控制方案》已批准的66kV XX变综合改造施工图纸及相关资料《66kV XX变综合改造建设管理纲要》《国家电网公司施工项目部标准化工作手册》(2018年版)《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项目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11-2019《国家电网公司基建质量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12-2019《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及优质工程评定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2-2015)《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验收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8-2018)《国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6-2015)《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2012〕35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中电联标准(201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三)工艺标准库》(2016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通病及防治措施》(基建安全〔2010〕270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国家电网企管〔2013〕1650号)《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73-2015《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技术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74-2015《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预控措施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76-2015《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78-2019《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进度计划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79-2019《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优质工程评定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2-2019《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6-2019《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7-2019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验收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8-2019《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Q/GDW 1183-2012)《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国家电网工〔2003〕153 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网建设部分)》(2016-2112)2 工程概况2.1基本概况1)新建生产建筑1座,一层框架结构,,平面屋顶,建筑面积340.06 ㎡,本工程主建筑物外墙为370mm实心砖墙,内墙为240mm实心砖墙。

墙身采用MU10煤矸石烧结实心砖墙,地下部分M5水泥砂浆,地上部分为M5混合砂浆砌筑。

2)生产建筑混凝土构筑物,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垫层为C15混凝土,其余均为C30混凝土,基础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钢筋采用HPB300、HRB335级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地上板、墙、壳15mm,梁、柱、杆2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钢材用Q235钢板、热轧普通型板,且所有埋件及角钢、槽钢刷锌防腐。

2.2作业内容及工程量生产建筑基础采用C30混凝土总量为120m3,垫层采用C15混凝土量为53m³;注:以上为理论量,实际损耗各另加5%。

3计划工期2019年XX月XX日至2019年XX月XX日。

4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工程生产建筑地基与基础施工。

4 作业条件4.1 技术准备(1)技术人员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

(2)由项目技术人员编写符合工程实际的技术方案。

(3)由技术人员把审批后的方案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交底。

4.2 人员准备主要机械设备及工器具准备表(1)开槽后所需围栏已标识牌准备完毕。

(2)现场具备电源、水源,道路已通。

5 作业流程图及操作要点5.1 作业流程图(1)基础施工作业流程图5.2 操作要点5.2.1 施工准备(1)技术方案已编制、审批完成。

(2)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了施工技术交底。

(3)所需用施工机具准备好,并检查性能完好。

(4)所需用材料已到场,并通过抽检合格。

(5)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试验合格后使用。

(6)施工现场已具备施工条件。

5.2.2 定位放线根据建筑测量方格网为准,设立轴线控制桩,标高控制桩,定位放线后,应进行复核,并经业主或监理核实。

5.2.3 土方开挖根据图纸及地质报告要求。

查看现场土质,确定机械大开挖土方方案,开挖中应对基底标高、基坑轴线、边坡坡度等进行复测,遇积水时及时排出积水,确保不超深以及基底土质开挖时不受扰动,并组织相关人员(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验槽,并做好记录。

质量标准:开挖后基槽标高偏差:±50mm;长度、宽度偏差:+50~0mm;表面平整度:≤50mm。

5.2.4 毛石混凝土加深根据图纸及规范要求,基础必须坐在原土层上,主控制楼位于挖方区,土方开挖至原土层,埋深如不够咨询设计处理办法。

5.2.5 基础垫层将基础控制线引至基坑内,设置好控制桩,并核实其准确性。

按照基坑轴线位置,安装混凝土垫层模板,浇灌混凝土垫层。

混凝土垫层浇捣要密实、平整,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垫层浇筑完毕后,进行洒水养护,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要求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支架。

质量标准:1、轴线位移:≤10mm;2、标高偏差:±8mm。

5.2.6 钢筋绑扎、钢筋笼制作、安装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要求和《钢筋混凝土用钢: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的规定。

基础钢筋根据图纸等设计文件进行钢筋翻样,确定钢筋规格、型号、尺寸、形状,在制作棚内统一加工成型,运至现场。

利用控制桩定出施工控制线,复查垫层标高及中心线位置,无误后,绑扎钢筋。

钢筋安装、绑扎完成经自检合格后,向监理部申请复查。

并办理钢筋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钢筋焊接操作要点:钢筋焊接施工之前,应清除钢筋、钢板焊接部位以及钢筋与电极接触处表面上的锈斑、油污、杂物等;钢筋端部当有弯折、扭曲时,应予以矫直或切除。

带肋钢筋进行电弧焊。

电渣压力焊时,宜将纵肋对纵肋安放和焊接。

电弧帮条焊或搭接焊时,第一层焊缝应从中间引弧,向两端施焊;以后各层控温施焊,层间温度控制在150~350°之间。

质量标准:1、长度偏差:±10mm;宽、高度偏差:±5mm;2、间距偏差:±10mm;3、排距偏差:±5mm;4、保护层厚度偏差:≤3mm;5、箍筋、横向钢筋间距偏差: ±20mm;6、钢筋弯起点位移: ≤20mm。

5.2.7 混凝土浇筑基础采用商品混凝土,委托有足够资质的商混站进行施工,商混强度等级是C30,泵车输送,每个台班不超过100m3,留置试块1组。

混凝土浇筑前要检查模板、支撑、钢筋、轴线和预埋件、预留孔洞位置的正确、牢固。

并检查现场准备工作是否完好,办好钢筋工程安装预埋管的隐蔽工程验收工作。

(1)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m。

(2)开动振动棒,振捣手握住振捣棒上端的软轴胶管,快速插入混凝土内部,振捣时,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振捣时间为20~30秒,但以混凝土面不再出现气泡、不再显著下沉、表面泛浆和表面形成水平面为准。

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做到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靠近模板距离不应小于200mm。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50~10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3)浇筑混凝土连续进行。

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4)浇筑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

施工时,严禁踩踏钢筋,跳板不得搁在钢筋上和模板边口上,并不得任意敲拆模板撑头。

在浇灌振捣过程中,要经常检查保护层垫块是否有脱落和损坏,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避免砼表面露筋。

垫块应事先制作并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使用。

砼浇筑时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间歇最长时间应不超过砼的初凝时间。

5.2.8 模板安拆(1)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载荷;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要求。

(2)最底步台基础面采用钢性模板,上部台使用木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前涂隔离剂。

(3)模板组装后,检查几何尺寸、轴线、标高、模板平整度等均符合施工规范要求,结构牢固稳定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4)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不变形、棱角完整时,侧模拆模时间为混凝成型后18—24h。

质量标准:1、标高偏差:±4mm;2、轴线位移:≤4mm;3、截面尺寸偏差:+3~-4mm;4、垂直度:≤4mm;5、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mm;6、表面平整度:≤4mm;5.2.9 混凝土养护(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以内加以养护液。

(2)混凝土浇水养护日期不得小于14天。

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之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施工振动。

(3)每日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足够的润湿状态。

常温下每日浇两次。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时,其四周应压严密并应保持薄膜内有凝结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