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学院文件师院发〔2012〕5号关于印发《赣南师范学院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修订)》的通知各单位、各部门:经研究,现将《赣南师范学院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修订)》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执行。
赣南师范学院二○一二年四月五日赣南师范学院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修订)一、为了加强科研质量建设,打造我校科研品牌,提升科研竞争力,扩大学术影响,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科研积极性,多出成果,出大成果,促进教学和学科建设,为我校及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多作贡献,形成我校良好的科研氛围,提高我校的知名度,扩大我校的社会影响,健全我校科研评价体系,结合学校发展现状,特修订本办法。
二、本办法遵循客观、全面、简便的原则,在提高质的同时兼顾量的关系,力求做到公正、合理、科学地进行评价,同时便于管理部门的统计。
三、科研工作量计算范围科研工作量计算范围包括科研项目类和科研成果类。
科研项目类为校内、外各级科研计划项目及横向合作项目;科研成果类为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文学作品、艺术成果、专利成果等。
四、科研工作量的计算(一)教职工一年的科研工作量为本人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参加的各类科研工作折算成分数的总和。
教职工科研工作量的要求按学校人事处的相关规定执行。
(二)科研工作量计分原则1.对外语、体育、音乐、美术学科设定学科系数为1.2;其余学科系数为1.0;个人实际得分=个人总分数*学科系数。
2.科研工作量的计分仅限于在职教职工;专任教师的计分仅限于本专业;文学作品,限于讲述文学类课程和从事本专业研究的专业人员;音乐、美术作品限于讲述音乐、美术课程和从事本专业研究的专业人员。
(三)科研工作量的计算办法1.科研项目工作量计算办法承担正式列入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和学校科研计划的科研课题和教改课题,以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课题、横向合作课题和委托研究课题等,其科研工作量计算标准见表一。
表一:科研项目工作量计算标准(分/项)(1)对于有经费的纵向课题,按到校经费数另外加分:自然科学类20分/万元,人文社科类40分/万元。
(2)横向合作及委托课题,自然科学类按10分/万元,人文社科类按15分/万元分别予以加分。
(3)对于自筹经费项目,只计立项分,不再计其它工作量。
(4)共建项目:主管部门没有经费投入的共建项目,视同自筹经费项目处理;主管部门有经费投入的共建项目,根据主管部门拨入经费的额度按相应级别的项目进行处理。
(5)依托我校的重点研究基地发布的招标课题,一律按自筹经费课题处理;依托其他单位的重点研究基地发布的课题,有经费到帐的,按重点研究基地相应级别的C类课题处理,无经费到帐的,按相应级别的自筹课题处理。
注:a、立项分当年计入40%,结题时计入60%;未按期完成的项目,延期一年扣除立项分的30%,直至全扣完结题分为止(批准延期的除外)。
b、项目申报分系未获批准的申报项目分数,该分数由项目第一负责人获得;获批准的项目,项目申报分不予计算。
c、项目分类A类:(1)指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国防科技类项目中单项拨款至我校达200万元以上的;(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我校为第一承担单位的;(3)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重大招标项目,我校为第一承担单位的;(4)国家发改委工程技术类项目,单项拨款至我校达300万元以上的;(5)教育部项目、省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省重大招标项目、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项目、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省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我校为第一承担单位,且单项拨款至我校理工类经费达20万元、文科经费达5万元以上的。
B类:指科技类(含基金类)课题、社科规划类课题、省教育厅科技和人文社科重点课题、省重点基地招标课题、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省教改重点课题。
C类:指各级政府或部、委的学科领导小组(委员会)下达的计划课题、省教育厅科技和人文社科一般课题,省教育规划一般课题、省教改一般课题。
d、国家级项目由多个单位共同承担的,如我校为第一承担单位,立项分按100%计算,到校经费另外加分,并按国家级项目配套经费;我校非第一承担单位的,按省级A类课题计算,到校经费另外加分,并按省级项目配套经费。
e、省级重大、重点或招标项目由多个单位共同承担的,如我校为第一承担单位,立项分按100%计算,到校经费另外加分,并按省级项目配套经费;我校非第一承担单位的,按厅级课题计算,到校经费另外加分,并按1:0.3配套经费。
f、外协费、按合同约定归对方所有的设备费学校不提取管理费,科研工作量按1分/万元计。
外协费是指在合同或计划任务书履行过程中,委托给其他法人或者自然人完成指定工作所支付的科研经费。
外协必须签订书面合同或计划任务书中有明确约定,按科研合同(约)规定程序办理。
2.科研成果的工作量计算办法科研成果按照不同类别和层次分别给予不同分数。
对于在各类期刊、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如仅为讨论纪要、学术动态、学术通讯、人物访谈、案例分析、读后感、介绍性书评、非学术论文式的商榷或答辩等,原则上不计工作量。
(1)自然科学类①A类期刊:SCI、EI、ISR、ISTP收录论文,其工作量计算标准见表二。
表二:SCI等收录论文工作量计算标准②B类期刊:80分/篇。
综合:科学通报(中)数学:数学学报(中)、数学年刊(中)、应用数学学报、数学物理学报、系统科学与数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研究物理:物理学报(中)、中国物理快报(中)、理论物理通讯(中)、光子学报、量子电子学报地球物理学:空间科学学报化学:高分子通报、化学通报、应用化学地理学:地理学报(中)生物科学: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生态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多样性农学:园艺学报、土壤学报测绘学:遥感学报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食品工业:食品科学③C类期刊:16分/篇北京大学图书馆定期推出的最新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列举的刊物(已列为A、B类期刊的除外)。
④D类期刊: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0分/篇⑤E类期刊:上述A、B、C、D类以外的正式出版的省级学术刊物5分/篇⑥F类论文:国内外专业学术会议论文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且论文被收入论文集10分/篇参加全国性一级学会会议且论文被收入论文集7分/篇参加全国性一般会议且论文被收入论文集5分/篇参加省级学术会议且论文被收入论文集3分/篇⑦个人发表的E、F等二类论文的年度科研工作量计算总计不超过20分(超出部分只认定成果,但不计工作量)。
(2)社会科学类①A类期刊:240分/篇SSCI、A&HCI检索收录的论文;《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的论文。
②B类期刊:80分/篇管理学: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学与研究哲学类:哲学研究语言学:中国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外国文学评论中国文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历史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考古学:考古学报、文物经济学: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会计研究、经济学动态政治学:政治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现代国际关系法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社会学:社会学研究民族学:民族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国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研究图书、情报、文献学类:中国图书馆学报教育学: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体育学:体育科学、体育与科学心理学类:心理学报艺术学:中国音乐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美术研究、装饰人文经济地理:旅游学刊综合性社会科学类:求是、光明日报(理论版、学术版)、人民日报(理论版、学术版)、文史哲。
③C类期刊:48分/篇a、除上述已列为A、B类刊物外的所有CSSCI来源期刊;b、《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编篇幅达50%以上。
c、《新华文摘》论点摘要,摘编。
④D类期刊:16分/篇a、北京大学图书馆定期推出的最新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列举的刊物(已列为A、B、C类期刊的除外)。
b、CSSCI-E来源期刊,CSSCI来源集刊。
⑤E类期刊:赣南师范学院学报、《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论点摘编、《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学术卡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论点摘要10分/篇。
⑥F类期刊:上述A、B、C、D、E类以外的正式出版的省级学术刊物5分/篇。
⑦G类论文:国内外专业学术会议论文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且论文被收入论文集10分/篇参加全国性一级学会会议且论文被收入论文集7分/篇参加全国性一般会议且论文被收入论文集5分/篇参加省级学术会议且论文被收入论文集3分/篇⑧个人发表的F、G等二类论文的年度科研工作量计算总计不超过20分(超出部分只认定成果,但不计工作量,包括音乐、美术专业作品发表)。
表三:著作、作品科研工作量注:a、列入科研工作量计算的著作、论文、作品等科研成果,以本年度国内外公开正式出版、发表的为准,内部出版的著作、内部刊物发表的论文不列入计算范围;人文社科类论文在境外、海外发表,根据具体情况认定后计分;专科层次高校学报不予认定计分。
b、国家级出版社特指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c、两人以上合作的科研成果,工作量由通讯联系人负责分配;没有通讯联系人的,由第一著作权人负责分配;由研究生和导师共同发表的科研成果,统一由导师进行分配;研究生独立发表的成果给予相应的奖励,不计科研工作量。
d、论文经其他高一级刊物转载,按就高原则计分。
e、美术、设计、摄影作品在同一期刊上发表多篇作品依次按100%、50%、25%、1分计分。
f、英语、音乐、美术、体育学科教师参加本专业省级以上宣传、文化、艺术、体育等主管部门以及一级专业协会或学会主办的比赛(不含协办、联办及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比赛)或被抽作省级以上比赛裁判的科研工作量参照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相应等级计分,其他学科教师参加本专业比赛的科研工作量参照上述学科计分。
3.以上各项科研工作量的计分,如涉及到多个单位合作,我校为第一承担单位的,按100%计工作量,并由校内通讯联系人或排名在前的校内责任人负责分配;对于在外进修或学习期间所发表的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且署名单位“赣南师范学院”列第二的,按40%计科研工作量。
多人合作的科研成果工作量由第一作者或成果负责人负责分配。
其他一律不计工作量。
(四)所有科研成果在正式发表后2个月内,责任人必须自行登陆我校科研管理系统,输入详细信息,并在科研处规定的时间内携带成果原件到科研处进行认定,逾期不予认定和计算工作量。
五、对于提供虚假情况或材料的单位、个人,一经核实将取消个人全年科研工作量,并通报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