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液知识点+练习题

溶液知识点+练习题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100%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拓展:泥土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

因为它是以细小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油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因为它是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1)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a 、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一样。

b 、稳定性:是指在温度等外部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无论放置多久,溶液也不会出现分层或沉淀现象 (2)溶液的组成注意:a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b 、溶质、溶剂的判断①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②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③有水存在时,不管水多水少,水一律为溶剂。

④不指明溶剂,均指水溶液。

⑤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少的为溶质。

⑥当物质溶于水与水反应时,溶质为反应后的生成物。

4、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 在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通常伴有热量的变化。

有些物质溶解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有些物质溶解的温度降低有时候,我们希望物质能较快溶解在水中,你有哪些办法呢?一、溶液的组成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读法:读作:某某(溶质)的某某(溶剂)溶液。

如: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溶液,读作“碘的酒精溶液”;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读作“氯化钠(的水)溶液”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1、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2)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说明:1、溶质质量分数越大,说明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含量越高。

2、在一定温度下,对某种溶质而言,其溶质质量分数有最大值,即溶液饱和时。

3、在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必须分清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其20%表示的含义就是每 g 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 g2、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现用1000g 生理盐水给某病人输液,则有 克氯化钠和 克水进入病人体内。

溶质溶剂 ×100%2、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例题:如何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②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注意事项:讨论影响溶质质量分数高低的情况?1、药品不干燥、不纯2、称量前,未调零3、称量时未左物右码4、读数时,仰视或俯视5、烧杯内有水6、有药品洒出或有水洒出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已知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或溶液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

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请你来判断:1、在100g水中溶解20g食盐,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2、从质量分数为20%的100gNa2CO3溶液中取出10g溶液,则取出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3、100gCuSO4溶液里含有17gCuSO4,若向其中加入3g无水CuSO4,使其完全溶解,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0%(2)已知溶液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求溶质的质量或溶剂的质量例如: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

现要配制50千克15%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3)已知溶质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求溶液的质量例如:欲将0.1g青霉素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05%的青霉素溶液。

问可得溶液质量为多少?(4).有关溶液稀释和配制的计算2、配制5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H2SO4溶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H2SO4多少毫升?需要水多少毫升?(ρ浓H2SO4=1.84g/ml,ρ20%H2SO4=1.84g/ml,)5、有关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相联系的综合计算例:32.5g锌与150g稀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硫酸锌溶液,计算:(1)可制得氢气多少?(2)这种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反应完全后,硫酸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例:把12.5g含杂质20%的大理石放入盛有34.4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4.4g。

求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大理石的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质)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

问题: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内因:溶质、溶剂的种类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外因:温度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依据:在不改变温度等其他条件下,往溶液中再加入该溶质,观察是否能够继续溶解。

5、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1)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常温下的熟石灰饱和溶液,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的Ca(OH)2为0.17g ,为稀溶液),不饱和溶液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2)但是,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而言,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要浓。

三、 固体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在100g 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解度是为了定量的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强弱2、公式3、理解定义的四要素定温、定量、定性、定态 4、物质溶解性的等级划分 (1)溶解性等级划分依据:室温(20℃)时的溶解度(2)溶解性等级的划分: 20℃时的溶解度 大于10克 10-1克 1-0.01克 小于0.01克溶解性等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举例 硝酸钾 氯化钠 氢氧化钙 碳酸钙 (3)溶解性等级的划分是相对的。

(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 6、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a 、查找某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b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 c 、了解温度变化对某物质的溶解度的影响及变化趋势;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氯化钠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熟石灰 d 、根据曲线进行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四、结晶 溶质的质量 ×100g物质的溶解度 (s )= 溶剂的质量1、结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固体物质从它的水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做结晶。

2、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3、结晶的方法(1)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的固体溶质。

如蒸发海水获得食盐。

(2)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或称降温结晶法)。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

如冷却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来获取硝酸钾晶体4、混合物分离的方法(物理方法)原理: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

(1)过滤适用对象:一种可溶一种不溶的固体混合物的分离举例:粗盐的提纯 NaCl(CaCO3)(2)结晶适用对象:两种可溶的固体混合物的分离,且一种受温度影响较大,一种受温度影响较小。

举例:KNO3中混有NaCl:降温结晶法浊液: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溶剂中,静止一段时间后会有分层现象,即不溶于另一种物质.浊液可分为:悬浊液物质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乳浊液物质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怎样判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1. 如果溶液中有少量未溶的溶质,则是饱和溶液;2. 加少量的溶质,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不能溶解的是饱和溶液。

、浓溶液和稀溶液:在溶液中,溶有较多溶质的叫做浓溶液;有的溶有较少溶质,称为稀溶液。

结论: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在同一温度下,对溶质、溶剂一定的溶液来说,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

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1)理解这个概念,抓住四个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一般为水)、达到饱和、溶解的质量(单位为克)(2)溶解度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条件---------标准----------溶液状态----单位----------20℃时,蔗糖的溶解度是203.9g,其含义是什么?20℃时,10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203.9g蔗糖。

20℃时,100g水中溶解203.9g蔗糖,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1)20℃时,1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

(2)100克水中溶解了36克食盐刚好达到饱和,所以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3)在20℃时,100克水里最多溶解33.3克氯化铵,则20℃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3.3。

(4)在2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硝酸钾24克,则20℃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4克。

(5)在30℃时,100克水中加入40克氯化钾后达到饱和溶液,则3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克。

1、如图,A、B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1)、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表明A物质_______(2)、M点表示在__ºC时,A和B和溶解度___,在__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在____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B物质的溶解度。

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M点的含义是________( 2 ):当温度为t1º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依次为_______,当为t3ºC时,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气体溶解度: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的含义是什么?当温度一定时.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压强减小而减小。

当压强一定时.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降低而增大。

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1:打开健力宝盖时我们为何会看到有气体冒出?2:给水加热时我们为何可以看到水中出现气泡?1.固体溶解度与气体溶解度的概念表示有何不同之处?为何不同?2. 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方法()A. 升温增压; B. 升温减压C. 降温增压;D. 降温减压。

3.下列几种物质①硝酸钾②熟石灰③氧气④二氧化碳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只有①例四、330C时,有250克硝酸钾溶液,若向该溶液中加入30克硝酸钾,则恰好成为饱和溶液,若原溶液恒温蒸发掉60克水也恰好成为饱和溶液,求33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凡是均一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B 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