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梳理


(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 NaCl 的溶液度为 36g 含义:
在 20℃时,在 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 36 克 NaCl
或在 20℃时, NaCl 在 100 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
36 克
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 10g, 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 0.01g— 1g,
可溶物质的溶解度 1g— 10g, 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 0.01g。
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原子不能分
10、维生素 C(C 6H 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 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 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 C 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 C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维生素 C 是氧化物 B.维生素 C 是由 6 个碳元素、 8 个氢元素和 6 个氧元素组成的 C.维生素 C 中 C、 H 、 O 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9: 1: 2 D .青少年应多吃蔬菜水果,切勿偏食 二、填空题( 54 分)
( 4)两个铜原子 (6)食盐 (8)碳酸根离子
13、( 8 分) 现有①氢气②锰酸钾③二氧化锰④氯化钠⑤自来水 种物质,请用序号填空:
+ ⑥高锰酸钾加热后的固体剩余物六
( 1)属于混合物的有: ( 3)属于化合物的有:
( 2)属于单质的是: ( 4)属于氧化物的有:
14、( 5 分)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 2”所表示的意义,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
NaCl )。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
KNO 3 、CuS
O4)
冷却饱和 CuSO 4溶液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 CuSO 4·5H 2O 。
结晶的两种方法
蒸发溶剂,如 NaCl (海水晒盐)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 不一定 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 的饱和溶液 一定 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 :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 100g 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11、(6 分)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有的物质由
是由
构成,如氧气、水等;有的物质是由
构成,如汞、稀有气体等;有的物质 构成,如氯化钠等。
12、( 16 分)用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填空: ( 16 分)
(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空气中最多的气体
(3) 2 个氧分子 ( 5)干冰 ( 7)氧化铁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 NaCl
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再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
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C<B ( 8)除去 A 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分离 A 与 B (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结晶 法
2、气体的溶解度
(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 101kPa 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 态时的气体体积。
1 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
( 2)影响因素:
3、春暖花开季节,人们站在紫丁香树旁,常闻到怡人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
A .分子很大 B .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分子之间有空隙
4、下列化学符号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 ( )。
A . 2O
B. 2O 2
C . CO 2
D. O2
5、对于 m 个 SO3 分子和 n 个 SO2 分子,下列相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 、氧原子个数比为 3m: 2n C、硫原子个数比为 6m: 5n
B、氧元素质量比为 m : n D、硫元素质量比为 3m : 2n
6、新型净水剂铁酸钠 (Na 2FeO 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 +2
B. +6
7、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和名称相符合的是
C. +3 ( )。
D . +5
A .氧化镁 (MgO 2)
B.锰酸钾 (KMnO 4)
C. 冰 (H 2 O)
D .双氧水 (HO 2)
8、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
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A、
B、
C、
D、
9、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
A .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C .分子之间有间隙,原子之间没有间隙
大小
(选填“相等’ ’或“不相等” ) ,但电性
(填“相同”或“相反“) ,所
以原子
(
选填“带正电” “带负电”或“不带电” ) 。
16、( 6 分)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基本采用新一代饮用水消毒剂
ClO 2,有的国家还颁布了强制使
用 ClO 2 的法律和法规,请回答以下问题:
( 1) ClO 2 读作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溶质是
HCl ,石灰水溶质为 Ca(OH) 2,食盐水
溶质为 NaCl ,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 Ca(OH) 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 H 2SO4,胆矾
KNO 3)
1、公式:
溶质的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
溶液的质量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 100%
( 1)用固体配制:
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
②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测试题
(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
KNO 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
NaCl
( 4)溶解度曲线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
Ca(OH) 2
例: S
80
A · ·N
( 1) t3℃时 A 的溶解度为 80g ( 2) P 点的的含义 在该温度时, A 和 C 的溶解度相同 B ( 3) N 点为 t3℃时 A 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 加入 A 物质,
CuSO 4·5H 2 O 溶于水溶质为 CuSO 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 C 2H 5OH 。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
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3,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 NH 4NO 3 溶解
溶解放热:如 NaOH 溶解、浓 H 2SO4 溶解
一、溶液的形成
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
1、溶液 (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 CuSO 4 为蓝色
FeSO 4为浅绿色
Fe 2(SO 4)3 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白色变为红色,大烧杯中出现了一株美丽的“铁树”


能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对此现象加以解释吗?
①气体的性质 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 (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分离: KCl 和 MnO 2 方法为过滤,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NaCl 和 KNO 3 方法为结晶,步骤:溶解、冷却结晶。 (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饱和溶液
①加水②升温
不饱和溶液 (熟石灰的水溶液除外)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注:① Ca(OH) 2 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降温, 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P
( 4) t1℃时 A 、 B 、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C>B>A
C
( 5)从 A 溶液中获取 A 晶体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0 t1 会析出晶体的有
t2 t3 A和B
t
( 6)从 A 溶解度是 80g 。
( 7) t 2℃ 时 A 、 B 、 C 的饱和溶液各 W 克,降温到 t1℃
a. Ca2+
b. NO 2
c. 2NO
2
d. Mg O
e.
2SO
2— 4
(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3) 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
。 (2)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的是

。(4)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的是

( 5)表示离子个数的是

15、( 4 分)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
相关主题